中央政法委释放重要信号:重点打击这些行为!
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要重点打击侵害未成人的性侵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等;
城乡结合部、资源禀赋较多、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要重点打击利用宗族家族势力侵吞集体资产、殴打欺压群众等违法犯罪;
全力追捕一批涉黑涉恶“漏网之鱼”、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决不让黑恶势力再危害百姓;
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要斩断上下游黑灰产业链条,做到釜底抽薪;
对农村发生的严重刑事犯罪,要克服基层派出所普遍警力不足的问题,整合县域警力资源,开展破案攻坚,做到应破尽破。
9月17日至19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广东省深圳市调研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分析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总结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创造,研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新举措。
在调研座谈会上,听取了广东省委政法委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尾、东莞、阳江、云浮等7个市委政法委的汇报。
陈一新强调,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大胆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举措,努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陈一新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意见。
聚焦“打”: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当前,不少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防控薄弱,违法犯罪仍然高发多发,老人、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防范能力较弱的群体成为易受侵害群体,对侵害他们利益的违法犯罪必须重拳出击、依法严惩。
突出打击重点。
结合当前治安警情,要以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为牵引,依法重点打击高发频发的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涉食药环等违法犯罪;
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要重点打击侵害未成人的性侵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等;
城乡结合部、资源禀赋较多、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要重点打击利用宗族家族势力侵吞集体资产、殴打欺压群众等违法犯罪。
注重打击策略。
要围绕常态化扫黑除恶,全力追捕一批涉黑涉恶“漏网之鱼”、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决不让黑恶势力再危害百姓。
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要斩断上下游黑灰产业链条,做到釜底抽薪。
对农村发生的严重刑事犯罪,要克服基层派出所普遍警力不足的问题,整合县域警力资源,开展破案攻坚,做到应破尽破。
强化边打边治。
要持续开展行业整治,着力整治“沙霸”“矿霸”、强揽工程、车匪路霸等治安乱象,铲除违法犯罪滋生土壤。
要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留守妇女儿童等易受侵害群体提供法治保障。
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突出以案说法,引导群众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公民。
聚焦“调”:健全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机制,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
有的地方化解矛盾纠纷没有形成合力,一些矛盾纠纷反复流转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甚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党委政法委(政法委员)牵头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健全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确保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聚焦“管”:强化社会治安精准管控,严防重大案事件发生
目前,全国命案总体下降,但一些地区恶性刑事案件仍相对高发,严重影响公众安全感,迫切需要完善基层社会治安精准防控机制,有效遏制重大案事件发生。
加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
针对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多发,要借鉴云浮市将精神障碍患者全覆盖、基本全免费治疗等做法,解决患者服药难、家庭脱困难、社会接纳难的问题,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
加强重点部位管控。
要健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重点部位安全保卫制度,强化步行街、商场、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提升对突发案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要推动医警、校警联动,加强幼儿园、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安全防范。要突出对城中村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加强重点物品监管。
推动相关部门持续开展缉枪治爆、收缴管制刀具等行动,加强对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管理。
要严格落实寄递物流安全管理“三个100%”制度,对网购易制枪爆物品等敏感可疑物品监管到位,决不让失控失管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聚焦“疏”:开展心理疏导服务,用“心治”促进基层群众“心安”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新冠疫情的反复、外来人口文化差异等因素,不少群众产生了焦虑抑郁情绪乃至心理疾病,由此导致的纠纷和案件屡见不鲜。如何化解心理问题,疏解群众情绪,做到预防在先,是基层社会治理亟待重视解决的问题。
建立全覆盖服务体系。
主动协同卫生健康等部门,依托综治中心、矛盾调处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心理服务站(室)。
借鉴深圳市、云浮市等地经验,建立“心理人才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等方式,建立以专业心理医生、心理咨询专家、心理教师为主体,心理服务志愿者为补充的专兼职结合队伍,入驻心理服务站(室)。
提供多层次心理服务。
要准确识别不同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施策。
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及性格偏执人员,要适时予以心理疏导和干预。
对少数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甚至出现精神障碍问题的,要及时帮助救治。
聚焦“奖”:加强对见义勇为褒奖,进一步激发群防群治活力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现在有的地方群众对发生在身边的突发案件,袖手旁观、视而不见,担心惹上麻烦、权益受损;有的地方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的机制不健全,“扶不扶”“救不救”成了部分群众的焦虑。如何大力倡导见义勇为精神,激发群防群治活力,鼓励群众在危难时挺身而出、互助互救,为干警处置争取更多有效时间,显得十分必要。
倡导见义勇为。
要及时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第一时间树立鲜明导向。
要做大见义勇为基金规模,提升奖励金额。
要强化权益保障,提高对见义勇为负伤、致残、牺牲人员及其家属的抚恤优待水平。
要强化法治保障,加大对侵害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当好坚强后盾。
要将见义勇为英模纳入“两代表一委员”、道德模范等推荐范围,让他们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推进群防群治。
针对街面犯罪,要推广“广州街坊”“深圳义警”等经验,通过人缘、地缘、业缘、趣缘等纽带,把群众更好地组织发动起来。
在人流量较大的重点场所和街面,组建公安干警牵头指导,企事业单位保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的“应急小分队”,配备基本装备,实行专群结合,开展常态化巡控值守,第一时间遏阻突发事件、争取增援时间、防止伤亡扩大。
创新激励保障。
要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群防群治的表彰奖励力度。
要借鉴一些地方建立“道德银行”“诚信积分”等办法,把群防群治力量的点滴善行义举都记录累积起来,并转化为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实实在在的便利和优惠。
要研究设立专门资金,通过购买人身伤害保险等方式,消除群防群治力量的后顾之忧。
-- END --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有删减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