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万亿之后,上海市委书记发出“五问”!

决策杂志 2022-03-15
如何提升核心功能的全球影响力?
如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
如何面向未来培育发展新动能?
如何推动重点区块提升能级?
如何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

上海两会落幕,也意味着虎年近在眼前。不经意间,这座城市已经站上一个新的台阶。


两会上的一条重要消息是,上海经济规模已突破4万亿——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8.1%,总量达4.32万亿元,在全国城市中位列榜首。


4万亿是一个新台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挑战。对一座经济中心城市而言,通过高质量发展推动总量持续稳定增长,是城市竞争力得以夯实、提升的前提。而在当下,高基数因素和高度变动的外部环境,令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相应地,这座城市的上上下下需要展现特殊的精神状态和发展态势,持续夯实当下的发展基础,并在新的台阶上,实现“从高到更高”的跃升。


1月23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各方必须“以虎虎生威的气势抓落实、求实效”“重点工作要跑出加速度,攻坚突破要更有显示度,各项举措要更注重感受度”。


上海市两会上的多个场合,都传递了这样的紧迫感。



1月20日下午,李强连续第五年参加浦东代表团审议,次日上午出席政协专题会议,主题同样与浦东密切相关——“以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为突破口,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


两场重头会议的主题都关乎浦东,其间,市人代会还安排了一场“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专题审议,足见浦东议题在今年两会上的特殊分量。


这是浦东得到中央文件明确擘画、正式开始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后的第一次市两会,对浦东而言,无疑是个特殊的节点。而浦东之于上海的特殊地位,又决定了浦东议题本身的全局性。


过去多年的上海市两会都已显示,谈论浦东,某种意义上就是在谈论上海;对浦东提出的期望,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整个上海的期望。


“前三十年,我们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的任务,就是在已经铺开的画卷上继续写深写实、增色添彩,使其更加绚丽、气象不凡。”李强在浦东团审议时说。


两年前的同一场合,他曾要求与会者认真思考,往后展望30年的浦东,“方向在哪里?路子在哪里?动力在哪里?”而在一年前,浦东被要求“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创世界和未来之新”,要强化功能集成、创新集成、治理集成,“在落实干事上下功夫”。


在不同年份,给予浦东的要求和期望,有一以贯之的方面,也有不同特性。今年,李强进一步对浦东提出五个问题:


如何提升核心功能的全球影响力?


如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


如何面向未来培育发展新动能?


如何推动重点区块提升能级?


如何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


这五个问题,被视为事关浦东今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置于当下的发展全局,也能感受到其紧迫性。正如李强会上所表示,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解决和回答一个个“时代之问”中不断前进。


提出“五问”前,李强向在座代表阐释了其对“引领”二字的理解:引领区应当体现经济发展的引领、改革开放的引领、综合水平的引领。三个层面,对应着浦东之于上海所要扮演的特殊角色——这里被视作上海经济的“压舱石”、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更被期待成为全方位的、综合治理的“标杆与样板”


在上海经济需要向更高层次进阶、同时面临种种现实挑战的当下,引领区显然需要率先站出来,彰显这样的功能。


三个“引领”和浦东“五问”,有其内在的深刻关联。当前,需要充分把握引领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在框架基本成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成果落地,以此撬动经济发展的体量与质量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进一步探索首创性、突破性的改革创新,另一方面要着力发现和培育全新动能,持续构筑发展主动权和制度性话语权。


用第二天政协专题会上的话说,种种努力,都需要充分体现“改革的集成性、开放的制度型、创新的策源力”。



李强表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集成改革,各方面改革的衔接配套,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系统观念在改革领域的具体运用;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和鲜明标识;创新驱动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定义性特征。这座城市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走到今天,而强调改革集成性、突出制度性开放、着力提升创新策源力,应成为这12个字最新的理解和演绎。


对此的理解和践行,需要纵横两个维度的宽阔视野,始终在空间上置身全球、在时间上瞄准未来。也正是有这样的视野,浦东和上海才能更好理解当下方位和使命,回应新的“时代之问”,包括理解“4万亿”。


从时间上看,这无疑是上海迈上的一个全新台阶,要在充分发挥自身基础优势的前提下实现新的跃升和跳变。横向看,4万亿的规模虽已代表了相当可观的规模和水平,但同全球最为顶尖的城市仍有差距,无论在体量和能级上,上海都大有新文章可做。


而在当前,一方面要尽可能促进优质项目落地见效,带来实际产出,另一方面更要充分梳理既有的要素资源、政策资源,着重在集成、协同上发力,通过打通并做长发展“链条”,畅通经济循环乃至经济社会大循环,提升发展的质量和能级。


两场审议中,李强均提到“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联动循环问题,要让硬科技不缺投资,好项目不缺资金,产业化能够落地。三个方面,浦东都有基础优势,但在循环畅通方面,仍存在种种堵点。这也是整个上海面临的共性问题。


如今借引领区建设机遇,浦东和上海无疑需要尽快打通这些堵点,实现要素间赋能;更要“从事物发展全过程、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出发谋划设计改革”,努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各环节改革相互配合,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快车道等,以“畅通”促“增能”。


另一方面,浦东亦被要求“勇闯最‘新’的改革,敢为最‘难’的改革”,这既是自我加压,亦是着眼全球合作竞争之需——这是一个需要全方位对标全球、引领全球的全域样板,对照这样的目标,显然就能发现诸多进一步发力的空间和着力点。


在谈论经济增长、核心功能、城市治理等多个问题时,李强数次表示,浦东必须“放眼世界,看到我们的不足”,进而奋起发力。


对引领区的期望,其实也是对上海的期望——这座城市就是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同最强者比拼、与最优者同行。


-- END --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赵晨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正式当选!赵龙成全国最年轻省长2、王永康的新职务3、刚刚,中纪委连打两“虎”!4、蓝绍敏有新职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