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安徽联合印发重要方案!(全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沪府〔2022〕68号
现将《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7日
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等文件要求,深化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助推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承发扬大别山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对口合作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上海、六安两地优势,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促进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激发老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走出一条新时代老区振兴发展新路,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二)主要目标
通过对口合作,到2025年,两地合作机制完善有力,人员往来密切频繁,资源要素流通顺畅,产业合作基础夯实,老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大幅提升,在红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低碳发展、产业合作平台共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共同实施一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对口合作政策措施,推动一批标志性对口合作项目,探索一批对口合作典型经验做法,构建一个多层次、宽范围、广领域的对口合作体系,携手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典范。
(三)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各方参与。两地政府充分动员、广泛发动,充分发挥政府把握方向、规划引领、统筹平衡、协调各方的作用,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动员各级行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对口合作,激发革命老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2.市场运作,互惠互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推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在两地自由流动,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上海企业与六安资源、上海研发与六安制造、上海市场与六安产品、上海总部与六安基地精准对接,扩大有效投资,壮大市场主体,共同推进政策、管理、平台、市场等资源在两地充分共享。
3.创新引领,系统推进。坚持系统思维,全面研究优势特色,充分挖掘合作潜力,在系统推进的基础上,突出全域对接,统分结合、以统为主,鼓励大胆探索、重点突破,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能级,巩固合作成果,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推动文旅康养发展
1.共同弘扬红色文化。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大别山精神,协同开展红色文化研究、红色史料发掘和红色文创产品开发等,建立革命文物保护名录,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共建共享、共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库。
2.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挖掘两地红色历史渊源,讲好红色故事,发挥两地党校、重要革命历史纪念馆址等红色研、学、教、培平台作用,支持上海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赴六安革命老区开展学习交流,开展青少年红色印记寻访活动,鼓励互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
3.推进红色旅游合作。互设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建设红色旅游专线和旅游专列,协调有关方面增加两地往来高铁班次,实现更快捷通达,推动双方红色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发展。
4.推动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制定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加强旅游产业发展互助,推动上海知名旅游企业投资开发六安优质旅游资源,发展高品质的山水旅游、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游,共享网络营销渠道,打造营销矩阵。鼓励两地旅游企业共同研发区域特色旅游线路,着力打造“上海六安周末旅”。开展职工疗休养基地互认,吸引上海企业赴六安投资兴办健康养老、康体养生、养心休闲等服务设施,建设绿色生态康养基地和干部职工疗休养基地。
5.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发挥上海影视传媒优势,支持上海企业赴六安投资运营文旅和数字创意产业项目,推动上海知名文化企业赴六安开展连锁经营和品牌输出,开发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加强红色作品创作、红色影视拍摄等合作开发。
(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1.开展农业产业合作。发挥农业资源互补优势,支持上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六安投资建设粮食、蔬菜、茶叶、水果、畜禽、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综合体,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预制菜等重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绿色食品加工园等,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面向长三角地区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推动上海医药企业在六安投资发展霍山石斛、断血流、灵芝、茯苓等道地药材,建设生物医药药源地加工产业园,推动六安特色中药材资源融入上海医药产业链、供应链。
2.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和农产品产销对接。发挥上海科技优势,推进两地开展农机装备研发、种业科技技术、数字信息服务等合作,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将六安农特产品纳入上海消费帮扶平台和销售网络。推动六安农特产品与上海大型批发市场、商贸、商超企业开展产销对接,建设六安绿色农产品进沪供应基地,进一步丰富上海市民的“菜篮子”。
3.开展劳务对接和职业培训。共建人力资源供需交流合作平台,建立跨区域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健全多层次劳务协作机制,完善用工信息对接平台,常态化共享和发布跨区域岗位信息,促进用工精准对接,纾解上海企业用工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工教育、转移就业协作,加快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职业技能提升训练基地等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提高劳务输入组织化程度和劳动力技能水平。
4.深化城市建设管理合作。发挥上海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方面的优势,支持上海相关企业与高等技术人才参与六安城市设计、建设、运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助推六安提升城市能级。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合作。坚持市场化手段,支持六安引入上海资本、基金,盘活现有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拓展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探索推进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六安在城市建设、交通设施、旅游开发等领域,遴选一批收益可预期的优质项目,吸引上海社会资本投资建设。
2.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开展证照互通互认,依托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机制和技术架构,开展证照多领域“一网通办”和自助服务“跨省通办”,形成一批“当场办结”的跨区域通办事项。支持六安与上海各类数据企业、交易所等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引导培育数据交易市场。
3.加强基础教育合作。推进两地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建立校长和教师交流合作机制,共建网上希望工程,打造一批“互联网+教育”合作平台。推进两地高等院校加强学科共建,探索学生联合培养机制,通过名师授课、互动教研等形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4.加强职业教育合作。支持两地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园区,创建一批校企紧密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共同体、产教融合示范区,打造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特色职业教育基地。
5.推进医疗卫生合作。加强两地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合作,鼓励上海专家到六安带教会诊,支持开展远程医疗培训工作,实现两地医疗资源线上互通。支持六安设立“名医工作室”。支持六安乡村医生培训,提升六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四)坚持生态保护修复,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1.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发挥上海生态技术优势,支持六安完善大别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山体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森林生态保护与修复、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河湖库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建设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
2.加强绿色产业合作。加强两地园林企业合作,推进六安优质乡土树种参与上海园林绿化,吸引上海社会资本参与六安国土绿化建设。引导上海社会资本参与六安废弃矿山修复及场地高效再利用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产业发展。
3.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六安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建设,指导六安林业碳汇项目申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利用碳普惠机制,探索研究六安林业碳汇项目进入上海交易市场。发挥上海在碳资产管理方面优势,帮助六安培育碳资产人才队伍。
(五)加强科技创新,共建产业合作平台
1.加强创新创业合作。发挥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品牌效应,推进G60科创走廊示范效应向六安延伸,建设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基金集群”为一体的科创生态社区。支持上海各类科技创新基金,参与六安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建设,共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
2.完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支持上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六安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合作共建大学分院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六安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灵活引进上海人才在六安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创业。
3.加强园区和产业合作。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采取委托管理、股权投资、品牌输出等多种方式,建立协商共管、产业互促、创新共融、利益共享等合作机制,支持相关开发区、高新区和国有企业与六安开展结对合作和园区共建,推动产用结合、产需对接和产业链上下游承接。支持六安围绕新能源整车企业产业链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和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支持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行业企业在六安建设生产基地,带动六安企业进入上海产业链、供应链。鼓励有条件的上海各类企业赴六安投资布局区域性总部及生产基地。
4.加强金融合作。支持在沪金融机构在六安设立分支机构,服务六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资本市场合作,支持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在六安设立分中心,支持六安企业在上海开展融资活动。支持上海资产管理、商业管理机构等到六安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上海各类企业和资本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或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对口合作重大项目建设和六安产业发展。鼓励引入风投资金投资入股,支持六安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等发展,多渠道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六)加强经贸物流合作与人才交流
1.畅通物流运输。支持上海龙头企业在六安重点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物流电子信息平台、区域性物流中心、地区分拨中心,促进两地物流枢纽的衔接,强化物流运输领域合作,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2.推进自贸区合作。深化安徽自贸区六安联动创新区与上海自贸区联动发展。支持上海综服企业、海外仓重点企业在六安设立分支机构,建设外贸出口专柜,共享海外仓资源,“借船出海”“借仓出海”,提高对外开放度。
3.深化干部人才挂职交流。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安排两地干部挂职交流,由两省市组织部门分别报中央组织部备案。围绕激发革命老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更新思想观念,拓展思维方式,突出使命担当、精神状态、业务能力等高对接,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强的跟班学习和实践锻炼。依托双方优质培训机构和培训资源,开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开展各种形式的产业合作。推动两地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等对接合作,促进理念互融、信息互通、资源互享。支持六安在上海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组织企业开展“六安行”“上海行”等交流活动,促进各领域务实合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两地建立“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对口合作工作机制,各司其职。通过互访、交流,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区县、部门结对和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定期谋划对口合作重点工作,部署年度工作计划。两地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及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徽省主管部门积极支持、推动两地对口合作工作。
(二)加强政策扶持
紧扣中央要求、两地所需和双方所能,制定促进对口合作和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互通的倾斜政策和互惠举措。共建对口合作项目库,对对口合作的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在用地、用电、用能、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安徽省有关部门在安排中央补助资金、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等方面,对六安革命老区给予倾斜支持。
(三)加强宣传引导。两地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等,加大对口合作工作宣传力度,做好对口合作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及时反映对口合作重大进展、重要成果,广泛宣传对口合作工作成效和经验,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督查考核。两地合作开展督查评估,建立工作清单,紧盯目标任务,定期对部门、区县对口合作成效进行总结评估。对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的部门和单位,在一定范围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展缓慢的,提出明确整改要求并督促改进落实。上海市、安徽省以及六安市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做好国家主管部门对革命老区对口合作检查评估工作。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
编辑:赵晨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1、刘鹤的最新讲话,信息量很大!2、县委书记向139家企业“告白”:我们永远是企业“最铁合伙人”3、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4、中共中央印发重要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