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浙江学到了什么?

策叔 决策杂志 2023-08-26
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为什么连续两年去浙江学习?

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后,创新了哪些打法?

全国都在学浙江“千万工程”的当下,有哪些启示值得借鉴?


近日,策叔采访团队带着这“三问”,来到安徽定远县蹲点调研,以解开心中的问号。


01

两次浙江之行的震撼


“浙江一项工作,为什么一干就是持续20年不中断?”


“都知道与安吉有差距,但看了之后,差距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无论是安吉县直单位和乡镇干部,还是村两委干部,普遍都是专业水平高、干事能力强,交谈起来滔滔不绝、信手拈来。”


2022年6月、2023年3月,安徽定远党政代表团两次赴浙江安吉、德清、桐庐等7地考察学习,发出一连串的感慨,直指差距与不足


定远党政代表团在浙江考察


为什么连续两年去浙江学习?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萌发地,‘千万工程’是鲜活例证和生动缩影,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定远要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定远县委书记邹军说。


为看到差距、学到方法,定远在学习考察的方式上下了一番精细功夫。


与其他党政代表团外出交流学习相比,定远县的这两次学习,显得格外别开生面。


别开生面在哪里?


主题明确,聚焦浙江“千万工程”;


人员齐整,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县直涉农部门,22个乡镇党委书记全部参加;


形式独特,不与地方政府对接,以市场化运作模式与浙江大学合作,制定全程学习考察内容;


内容实在,围绕乡村振兴内容展开,白天看听同步、晚上学研结合,不求快,但求实。


“这样安排,就是要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蜻蜓点水式’考察,确保能看到真问题,学到真本事。”


每次学习归来,定远都要专题召开乡村振兴工作务虚会议,集中交流浙江之行的心得体会,全面复盘安吉等地“他山之石”。


每次务虚会上,“规划引领、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思想解放、敢为人先、敢于担当、全产业链……”一个个提神醒脑、催人奋进的词汇,不断被定远党政代表团提及,也对浙江“千万工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发展有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差距面前无所作为。“光有认识还不够,只是‘学到’更不行,学习考察回来怎么干?‘学到’如何‘用到’‘用好’?最终都要体现在抓落实的具体工作中。”邹军说。


那么,定远学到了哪些发展思路?创新了哪些具体打法?


我们从定远党政代表团提到的一张“明信片”说起。


02

一张“明信片”的背后


为什么在浙江乡村,随手一拍就是一张“明信片”,在定远就拍不出来?


在安吉,定远找到了答案:科学的规划引领。


浙江在推动“千万工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从实际出发,体现地方特色,融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一张蓝图绘到底。


定远怎么干?


首先是明确谁来管规划。


为此,定远创新了一项乡村振兴规划管理的议事机构,成立县乡两级乡村振兴规划委员会,分别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乡镇党委书记担任主任,统筹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及有关文件制定等。


这样就克服了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形成了顶层设计、顶格推进、集体决议的长效化工作机制,做到了无规划不审批、无审批不建设,力争达到好事干好、群众称好的效果。


规划确定后,得有人去做事。


定远创建乡村振兴“1+6+22+258”工作体系,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6大专项小组,22个乡镇设立党委农办,258个村(社区)设立“三农”工作室,构建了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


乡村建设千头万绪,要从哪入手?


还是从浙江找答案。定远考察发现,浙江美丽乡村建设首先以环境整治为切入口,从垃圾这件“关键小事”,便可一窥。


2003年至今,浙江垃圾“扫出门”转变为“扔进桶”;再到2014年起升级为全域“垃圾革命”,目前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面达100%。


更让外界惊讶的是,在此基础上,浙江将厕所打造成一道风景线,成为游客“打卡点”。


这让定远的干部触动很大。“‘明信片’的背后是规划,直接表象就是人居环境好。”定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保云说。


由此,定远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建立26名县领导包乡镇、98个县直单位包村、8000名干部包户的人居环境治理责任制,围绕“五清一改”“四净两规范”等内容,打造“乡土景观”,发展庭院经济,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为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工作热情,定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综合考核和每月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重点调度范畴,形成乡村振兴月调度、季“赛马”机制。


每个月底,召开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调度会,一竿子插到“村”,将22个乡镇分为东、中、西3个片区,通过PPT亮绩、比绩、晒绩,“点名道姓”人居环境整治考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五看五比”现场观摩


同时,将22个乡镇分为4个片区,每季度末选取一个片区,召开乡村振兴“五看五比”巡回观摩活动。


什么是“五看五比”?


就是看特色产业、比发展支撑力,看改革创新、比思想突破力,看基层党建、比堡垒战斗力,看人居环境、比整治提升力,看信访化解,比干部担当力。


干得好不好,赛一赛就明了。每次利用一天时间,上午查现场、看展板、听汇报;下午开点评会议,谈认识、找差距、讲举措。


“学回来要的是‘真刀真枪干一场’,而不是敲锣打鼓‘唱一出’,干得好评‘效能之星’、‘干部之星’。”定远县委副书记王少兵说,在火热的氛围感召下,定远掀起了一场农村环境整治高潮。


2022年以来,定远共建成以拂晓谢集、二龙谭巷为代表的人居环境示范点21个,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发展图景;共评选2022年度“效能之星”22个、“干部之星”49名,有效激发干部比学赶超、争先进位。


拂晓谢集


“这几年村里变化太大了,不仅宅前屋后干净了,景色也变美了,太让人高兴了。”拂晓乡一位村民说。


乡村环境的整治让定远村民满脸喜欢,也激活了群众的自主性和内生动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群众的思想观念。


当地村干部说:“在一些还没来得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或者整治进展慢了的村,群众主动向当地政府反映加快整治或自发开展整治工作。”2022年以来,定远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亿元、群众自筹资金3亿元,实现从干部自己干到带着群众干,再到群众自己干的转变。


但乡村要振兴,关键还是靠产业。“说一千,道一万,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是让群众富起来。怎样才能让群众富起来?关键靠产业!”


定远乡村产业怎么干?答案藏在一片叶子中。


03

一片叶子的价值


一片茶叶,在安吉人的眼中能做什么?


能做成白茶,奶茶,茶糕点,茶叶枕头,采茶观光,茶技茶艺,……在安吉,茶叶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安吉人做不到的。


为什么一片茶叶能做出这么多文章?在安吉,定远抛出了问题,也找到了答案。


因为安吉打造了一条茶业全产业链立足于茶叶,安吉通过着力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和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业体系,形成一条产值超3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8800多元,生动诠释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


同样是当地农特产,安吉能干成富民产业,定远为什么不能干?


作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定远黑猪、池河梅白鱼、定远卤鹅、藕塘花生等农特产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定远县藕塘花生产业园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定远都是就特产卖特产,附加值低。比如,被誉为皖东5万吨花生加工基地的藕塘,过去长期停留在“收购花生、脱壳加工、卖花生米”层面,利润微薄。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形成全产业链,附加值高的产业都不在定远。


怎么办?


为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定远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两次带队到藕塘进行专题调研,与园区企业、当地村民等召开数次座谈会,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企。


在广泛凝聚共识后,定远说干就干,专门在藕塘打造了花生产业园,先后引进鑫藕塘、康硕食品等9家现代化食品企业,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形成一条从种植、采收、加工到农副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带动一批农民增收致富。


从藕塘镇扩大到全县来看,定远立足镇域农业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围绕猪、鹅、虾、菌、草(秸秆)农业“五大主导产业”,统筹布局、规划建成藕塘花生、桑涧鹅等乡镇特色产业园12个,入驻企业106家,初步形成以“一园一链”为格局、“园+链”为导向的产业模式。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围绕“五大主导产业”生产的产品,各有各的品牌,既“叫好不叫价”,也不利于整体形象的打造。


怎么破解?还是从安吉找答案,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安吉白茶产业之所以强,一个关键因子便是打造了“安吉白茶”区域公用品牌,贴上品牌标志,市价平均提升30%以上。2022年,“安吉白茶”品牌价值达48.45亿元,连续十三年跻身区域公用品牌十强。


定远能不能也打造一个品牌?


经过深入谋划,按照“定远有优良的人才、更有优良的食材”思路,精心打造了区域公用品牌“定有良材”,优选定远黑猪肉、池河梅白鱼等地方“爆款”特色产品24种,既保证了质量,又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2023年1—5月,累计网销额达3.68亿元,增长124%。


在做好农业全产业链的同时,定远跳出就农业发展农业的旧有思路,在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围绕乡村旅游、民宿等新业态,建成瓜蒌部落、金山溪谷等一批农文旅融合“共富”项目,带动了村集体增收。2022年,定远村集体增收约1500万元,收入达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120个,占55%。


二龙后汤村


一整套新打法带来了新改变。“环境变美了,产业变强了,就业变多了,收入提高了,最终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一环扣一环,逐步探索出乡村振兴的‘定远样本’。”邹军说。


那么,“定远样本”有哪些启示?


策叔从定远党政代表团提出的一个问题说起。


04

“一个问题”的答案


“浙江乡村振兴的模式是什么?”


学习考察期间,定远党政代表团向授课专家原安吉县委副书记刘宏伟发问。


刘宏伟回答:“浙江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模式,就是没有模式。所有的村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都紧扣中央及省、市、县决策部署,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几乎没有发展路径完全一样的村。”


经过深入梳理,定远发现,浙江各地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发展路径模式不同,但其实都有共通之处。


浙江省嘉善市姚庄镇横港村(图片来源:新华社)


首先是科学规划,扎实推进。


浙江乡村为什么这么美,而且还越来越美,关键是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千万工程”一干就是20年,“垃圾革命”也干了20年,“安吉白茶”从默默无闻到名扬海内外,用了30多年。


“在美丽乡村规划引领下,定远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建一处、成一处、美一处,用5—10年时间打造定远全域美丽乡村。”定远县县长潘金钟说。


其次是思想解放,敢闯敢拼。


在安吉学习考察期间,定远对安吉民宿产业的印象极为深刻。


在乡村,要发展民宿项目,一个难题便是用地,而安吉却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有效整合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采取“点状供地”,破解了难题。


这背后体现的正是思想观念的解放,只要有利于发展,安吉干部就敢闯敢拼,在直面问题中解决问题,干成了别人不敢想或者认为干不成的很多事。


可喜的是,两次学习后,定远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一些干部遇到难题,喜欢说上面没政策不能做;现在,很多人会说政策没说不容许做,可以吃透政策、大胆尝试。”


为激励干部敢闯敢拼,定远也旗帜鲜明地亮出态度: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宽容失误者、保护干事者,让担当者得重用、获褒奖,让无为者让位子、受警醒。“效能之星”“干部之星”就是生动写照。


同时,为让基层干部有奔头,定远努力提高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真正让基层干部留得住、干得好。


第三是主动作为,奋勇争先。


学习考察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学习考察后,定远迅速将“看的时候激动,听的时候心动”,转化为实干的具体行动。


无论是人居环境整治,还是农业全产业链,亦或是“定有良材”的打造,定远是全面紧起来、立即干起来、赶快动起来。


“德清洛舍能做成钢琴之乡,我们为什么不能干成轻纺小镇;安吉能做成白茶之乡,我们为什么不能搞张桥滁菊?”这句灵魂拷问,一直督促着张桥镇党委书记李江淮时刻在行动,成功打造出一座拥有近40家企业、超千亩的现代化轻纺产业园,1000余亩滁菊也已破土而出,正在奋力打造全产业链。


“能仁乡7个村(社区)对标浙江7个村,通过2-3年努力,让美丽乡村在能仁变成现实。”能仁乡党委书记郭庆说。


“我们村还比不上隔壁村,我们镇还比不上隔壁镇,我们县还比不上隔壁县。”如今在定远,全县已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强大气场。


这是一种干事创业的沸腾状态,也是千金难买的“真经”。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回过头来看,浙江乡村振兴的模式是什么?虽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一定是干出来的,不干永远没有模式!
正如那句大家熟知的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指导:张道刚  王运宝

执笔:姚成二


-- END --


图片来源:定远县委宣传部编辑:赵晨 / 审稿:王运宝、姚成二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