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宣城市委书记李中再次如约而至。
自今年初,宣城建立“政商恳谈会”制度以来,每月的首个星期六,李中都会有一项固定安排,带领市委市政府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恳谈。
一年12次,与140家企业负责人面对面,249个具体问题基本解决,宣城践行了“只要是对企业承诺的事,我们都百分之百兑现”的承诺。
宣城的政商恳谈会,究竟有何不同?
一
12月2日早上8点半左右,恳谈会开始前,李中来到会场,径直走到12位企业家座席一侧,与大家握手、交流,提前开启恳谈。决策杂志全媒体记者全程参会发现,宣城的政商恳谈会诚意满满、心意满满、暖意满满。我们从几个细节来看。细节一:企业家们坐“C位”。12位企业家与市领导坐一圈长桌,无论企业名单还是座位,企业都排在市直部门前,他们不仅坐在桌子的“C位”,也一直是宣城人心中的“C位”。细节二:开门见山讲困难。会上,李中再次表态:“表扬的话少讲,介绍的话简要讲,困难问题重点讲,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血要见得多一点,不要怕我们痛。”每次恳谈会,都不设话题、没有议程、不准备材料、不限定发言时长,就是面对面倾听企业家提出的问题,帮助企业家解决问题。细节三:大小企业全覆盖。参会的12家企业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既有外来企业,也有本土企业;既有龙头企业,也有新兴企业;既有企业家主动报名的,也有市直部门邀请的。这样安排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广大企业最需解决的个性、共性问题。而且在每场恳谈会的前一周,宣城都会在媒体上发布预告,让更多的企业家知晓、报名。细节四:“您看这样做可以吗?”12位企业家依次发言,有的企业提出的困难较为复杂,政府部门之间对“症”下药,不互相推诿,直面问题,有责就担,直到问题解决,企业家满意。12月的恳谈会上,安徽鑫蓝海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平表示,希望政府能给予人才等方面更多的政策支持。在相关负责人给出答复之后,李中明确了解决措施和路径,并征求李建平意见:“您看这样做可以吗?”“我很满意。”李建平笑着说。整场恳谈会下来,在相关负责人给出答复之后,李中都会问上一句:“您看这样做可以吗?”细节五:专题片问题一同研究解决。从第八期政商恳谈会开始,增加了一项内容,现场播放《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片,片中反映的问题和意见,一并纳入到每次恳谈会的办理清单中。之所以要如此安排,李中道出了缘由:“政商恳谈会虽然每月都开,也只能开12次,企业不可能等到恳谈会的时候才有困难和问题,所以我们安排了有关部门采取暗访的形式,把企业存在的问题拍成了专题片,带到了会上,一同研究解决。”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通过这些小小的细节,我们更能从中看出宣城办好政商恳谈会、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态度。
二
看完了满满的细节,再来带大家看一看恳谈会的成效,这也是普遍关注的重点。梳理发现,前11期恳谈会上,158家企业共计反映228个问题(含四期专题片30个企业反映的30个问题),涉及土地、能源、金融等要素保障以及人才引进、企业用工、市场准入等多方面需求。“当场能办的当场办;当场不能办的马上办;需要一定时间的抓紧办。”李中多次在会上表态,“无论是政策,还是资源,只要‘你要’,只要‘我有’,我们都会给!”为提高问题的办结率,宣城实行“企业点单、政府接单、督查跟单、办结销单”闭环管理,建立“123”企业诉求督办反馈机制,即第1天反馈问题,第2天交办相关部门或县市区,第3天向企业反馈解决问题情况或解决方式、路径,原则上1个月内办结且能快则快,按季度跟踪回访办理情况,防止反弹。李中在今年第一场恳谈会上,还现场公布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号码,安排专人7x24小时接听企业电话,了解企业诉求、解决企业困难,彰显了宣城尊企、重企、爱企、护企的鲜明态度。截至目前,企业家们提出的问题已办结222个,办结率97.4%,让企业家很“有感”。“很好,很务实,很有效。”一场参过会的企业家说。“恳谈会给我们企业提供了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各级部门,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敞开心扉。”企业家们纷纷为恳谈会点赞。“执行力太强了!开工建设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多月。”安徽翔楼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兴感慨道。
……
企业家很有感,创业就会舒服舒心,进而就会在企业家群体中形成“口碑效应”,这是“千金难买”的区域形象营销,一时间,“有事去恳谈”成为宣城企业家的时髦话,成为宣城优质营商环境的最佳写照。2023年前三季度,宣城市营商环境考评均居全省前4位,省有关部门调研组在总结宣城营商环境工作时指出,宣城地域“最近浙江”、环境“最似浙江”。1-11月,宣城招大引强取得历史性突破,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100亿元项目8个,20亿元以上项目31个,为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积蓄了十足后劲。更重要的是,每月一场的政商恳谈会不仅仅优化了营商环境,更有力提升了宣城干部队伍的作风、能力和理念,呈现出“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很好氛围”。宣城作为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只有填平思想理念的鸿沟,才将最终填平发展的鸿沟。11月9日,安徽省委常委会赴宣城市现场办公,省委书记韩俊强调宣城要做好“九篇文章”,其中重要“一篇”就是“做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文章”,而政商恳谈会就是关键抓手,成为宣城一项持续性工作。
三
做任何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但往往也难在坚持。宣城政商恳谈会怎样推深做实?李中给出了四个关键词。一是“政”,政商恳谈首要在“政”,要把营商环境作为宝贵要素。“党委政府是‘主动轮’,企业是‘从动轮’,党委政府的齿轮转动起来,企业才能跟着联动。”李中说。最新数据显示,宣城现有民营市场主体31.9万户,其中民营企业6.23万户,贡献了8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9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9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因此,对于宣城来说,广大企业就是“衣食父母”,更加需要增强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和主导意识,时时刻刻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办企业之所需。二是“商”,政商恳谈目的在“商”,要把解决问题作为贯穿始终的主题主线。李中坦言:“企业来宣城,拿得是‘真金白银’、拼得是‘身家性命’,没有大的难处是不会找政府的。”这就需要多换位思考,多排忧解难,多倾听呼声。每一次恳谈会上,李中都直接表态,办恳谈会的初衷就是要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多送“雪中炭”、多下“及时雨”、多解“燃眉急”,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三是“恳”,政商恳谈关键在“恳”,要把以诚相待、双向奔赴作为必要条件。“恳”是恳切、诚恳,既是工作态度,也是工作要求,要平等相待,言出必行,深化信任。在第七期恳谈会上,李中曾说:“为企业办事,既要解释更要解决、既要笑脸更要效能、既要到场更要到位”。一年下来,宣城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也树立了政商恳谈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四是“谈”,政商恳谈方式在“谈”,要把向企业问难问计问效作为主要内容。宣城将“最能解决问题的人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到一起,就是要“谈”出阻碍发展的症结,“谈”出打通堵点的良方,“谈”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谈”出宣城更加光明的未来。会上,李中明确,接下来,谈的范围可以再扩大,谈的形式可以再灵活,谈的地点可以再多样,谈的结果可以再应用。但无论范围、形势、地点怎样变,宣城的态度和决心始终不变:2024年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宣城市委市政府领导仍将会与企业家一起恳谈,当好企业需要的“及时雨”、欢迎的“店小二”、发展的“合伙人”。--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