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鼓浪屿工作坊第十二日:再见,鼓浪屿

2015-08-11 吕一平 SYSU城市化研究院
作者:厦门大学城市规划本科生 吕一平、李响
八月一日,这是鼓浪屿四校联合工作坊的最后一天。在两周的工作周期中,同学们经历了由调研、构思、公众咨询到讨论、完成方案的过程,充分地做好了展示成果的准备。


神学历史
当日上午,工作坊有幸邀请到了鼓浪屿大主教、牛津大学神学博士、福建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福建省神学院副院长嵩志强牧师为工作坊师生介绍基督教文化对鼓浪屿发展的影响。嵩志强牧师认为,鼓浪屿如果没有本土文化,影响不大,没有佛教,也影响不大,如果没有基督教,就是蛮荒小岛,不会有这么大的国际影响力。基督教文化与本地文化170多年的交融,成为鼓浪屿的文化底蕴,孕育岛上众多建筑、医疗、音乐。而当今文化破得多、立得少,值得反思。
牧师介绍道,福建的基督新教起源于鼓浪屿早在1842年,美国牧师David Abeel便来到了鼓浪屿,而鼓浪屿也在1920年便领先全国建立了中华基督教会。鼓浪屿上如怀仁女学、英华书院、毓德女中等学校和救世医院等医疗设施皆为各国教会所办,对鼓浪屿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成果展示
下午,紧锣密鼓筹备的成果汇报会如期而至。往日大家日夜讨论、工作的原英国领事馆经过一番装点,承载着同学们工作的累累硕果,迎接着鼓浪屿民众的到来。
成果展示
下午两点半,成果展示会准时开始。英国领事馆的过道中挤满了前来观看的鼓浪屿居民与部分店主,对于各位居民提出的问题,老师与同学们也耐心地一一解答。
同学们听取居民意见
管委会领导参观指导



对于居民与商户们提出的建议,同学们也认真地记录下来,以便改进。
居民建议
在构思方案的过程中,工作坊的同学们也并非“纸上谈兵”,而是通过民意调查的形式,在岛内的几个地点对游客、居民的意见进行了统一征集。
居民通过贴纸条的方式评价备选方案
成果展示会持续到了下午五点半左右,前来咨询的居民们对切身相关的规划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工作坊两周以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与好评;而老师、同学们也为两周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并受到了认可而欣慰万分。
老师们
同学们
居民留言
鼓浪屿的夕阳穿过英国领事馆老式的木窗,同以往一样预示着白天的工作告一段落,只是这一次,也是最后一天的休止符
夕阳下的工作室
再见,鼓浪屿
晚饭后,老师与同学们围坐在日光岩下的沙滩上,吹着海风唱着歌。两周以来所有的意见不合、关于方案的争执与工作的压力在这一刻如手中的细沙般转瞬即逝,因为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目的——希望脚下这个我们在此生活、为之奋斗了两周的充满历史与情怀的小岛能够越来越好。于是,在吉他、小提琴与嬉笑打闹声中,为期十二天的鼓浪屿工作坊告一段落。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的城市规划、建筑系学生充分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四个学校的老师们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虚心教导,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小编在这里感谢所有为工作坊付出汗水的老师与同学们,希望四所高校师生的情谊如鼓浪屿之波般永不止息。再见,清晨的鼓浪屿音乐厅;再见,月光下的协和礼拜堂;再见,夕阳下的马约翰广场;再见,鼓浪屿的大街小巷。再见,鼓浪屿。



鼓浪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