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一周热点(6.19~6.24)
城市化一周热点(6.19~6.24)重磅来袭!
从“时事热点”到名家“观点理论”,
拓展视野,学会应用!让您掌握城市化最新动态!
时事热点
TOP 1
详细解读 | 与雄安共同构建北京的两翼,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草案面世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
内容解读:6月21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通州区政府共同发布通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已经编制完成。本文从方案概览、专家解读、上位规划等角度全面解析此次发布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TOP 2
城市兴衰?用这三条逻辑来研判?
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
内容解读:本文通过通过城市发展的驱动力视角,即“人口”、“交通”、“产业”三大维度解读城市发展前景,以发掘不同城市的发展潜力。研究结论表明一线及沿海发达城市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将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中西部核心城市及环核心三四线城市将依托成本优势和交通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城市潜力。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TOP 3
谁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城市?
来源:新周刊
内容解读:城市的发展,一定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一座城市有没有前途,关键看它是否能“识时务”,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2018年4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提出“新零售之城”概念。认为在将来,零售新,则城市新。如果说过去二十年的城市竞争力PK战集中在经济指标、营商环境和建筑高度上,那么新零售之城的大PK,必将造就城市竞争的未来新秩序。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理论观点
TOP 1
规划经验谈 | 市域(郊)铁路——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
来源:中国城市中心
内容解读:随着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城市群范围内的轨道交通系统功能结构与组织层次没有理顺,轨道与国民经济、社会其它行业融合发展不够,特别是市域(郊)铁路的层次缺失。市域(郊)铁路发展需要集中精力、紧抓要点,运用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办法在发展机制构建、发展规划制定、标准体系建设、投融资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为支撑和引领城镇化建设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TOP 2
【Open Access】城市设计:如何在中国落地?
来源:城市规划
内容解读:本文以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为对象,回顾美国城市设计的演变历程与实践特征,梳理中国城市设计的两个不同发展路径。通过城市设计案例的比较,分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异同,最后从法定地位、实施规则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对城市设计实施落地问题提出了建议。旨在理清城乡规划学和城市设计学科的“分层”关系,避免在设计环节上重复或重叠造成的浪费,促进中国城市设计学科健康发展。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TOP 3
顾朝林:论我国空间规划的过程和趋势
来源: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内容解读:文章系统论述了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过程,将这一过程分为初创和中断、重要性凸显、市场转型、趋同和失效、规划体系改革五个时期。文章认为,面对中国城市和区域发展问题,需要强化空间规划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现有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国“1+X”空间规划体系。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TOP 4
怎么样的公共空间才能激发社区的创新活力?
来源:TOP产业办公研究院
内容解读:对全球创新区的对比研究发现,经济多元化、人口年轻化和公共空间激活了内城街区的活力,而代表新公共利益的公共空间塑造则是创新街区建设的核心路径。本文研究发现咖啡馆、餐馆和广场等公共空间,往往成为社交互动、企业间合作和观点交流的扩展的办公空间,而共享办公空间、创业孵化器、加速器和公共创新中心等,为街区中知识工作者们工作学习、主办活动、会面和交流思想提供新公共空间。两者成为实现新公共利益的关键路径。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应用视野
TOP 1
【借鉴】从“宽街廓、大马路”走向“小街区、密路网”,德国柏林是这样做的
来源:北京规划国土
内容解读:本文介绍了柏林老城交通融合及重点融合区波茨坦广场重建案例。柏林重建成功地将苏联模式引导下的“宽街廓、大马路”的交通模式与欧洲传统的“小街区、密路网”模式缝合起来,将割裂的城市交通融合,延续了城市高密度的历史特点,最终形成了有机融合、宜居活力的新柏林。柏林的城市融合实践可为北京营建老城与新城相互融合的城市空间提供一定的借鉴启示。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推荐阅读
TOP 1
共同缔造工作坊:参与式社区规划的新模式
来源:SYSU城市化研究院
内容解读:本文提出共同缔造工作坊的新模式:以公众参与为核心,依托规划师构筑政府、公众、规划师、社团等多元主体互动平台。以厦门市莲花香墅共同缔造工作坊为例,解析工作坊如何引导各主体以多样化方式参与到社区规划的多个环节。最后对工作坊能够实现公众参与进行初步讨论,主要包括工作坊能够发现地方发展的诉求,并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发动公众参与社区规划,起到沟通政府与公众的良好媒介作用这对我国社区规划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版权,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作者和来源,转载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邮箱:1159408497@qq.com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
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