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一周热点(11.5~11.11)
城市化一周热点(11.5~11.11)重磅来袭!
从“时事热点”到名家“观点理论”,
拓展视野,学会应用!让您掌握城市化最新动态!
时事热点
TOP 1
2018 UIA霍普杯 | 埃乌特洛比亚——一等奖作品解读
来源:UED城市环境设计
内容解读:霍普杯竞赛要求选手们在中国一个一、二线城市选择一块城市中心区,打造一个拥有约1000个小单元的共生集群。本文为一等奖作品定制化社区“埃乌特洛比亚”的解读。该作品从游戏、策略、入住模式、共享模式多个角度对入驻的追求个性的年轻创客进行分析,最终设计出该“定制化”的共享空间。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TOP 2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迈向新时代:2018年与张学良教授一起亲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来源: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
内容解读:新时期中央明确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为2017年12月《21世纪经济报道》以"长三角一体化进入2.0时代"为题对张学良教授的专访,以及2018年以来张学良教授在相关媒体上的主要观点,让读者一起经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过程。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TOP 3
大家好,我是永庆坊!我最近火了!
来源:广州城市更新
内容解读:本文梳理了国内微改造代表——永庆坊的发展历程,2016年恩宁路微改造拉开序幕,永庆坊由传统骑楼街摇身一变成为集众创办公、教育经营长租公寓、生活配套等产业的“创客小镇”。凝练总结出在旧城更新中,需要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原有居民依旧住在这里,即使外貌变了,灵魂未改。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理论观点
TOP 1
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对城市总体规划改革创新的思考
来源: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内容解读:本文立足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调控职能和决策逻辑,提出总体规划变革与创新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主要在七方面:一是强化战略引领能力,二是强化宏观政策导向能力,三是改革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等。本文强调在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建设的战略引领作用不可弃,应当坚持继承与改革并重的原则,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规划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TOP 2
迈向“第三条路径”:城市交通规划的范式转变
来源:cityif
内容解读:本文基于2018年10月第八届公交都市论坛绿色交通创新平行论坛的发言内容整理而成。主要观点认为城市交通规划应实现“人本理念”下交通设施规划与移动出行规划由交通工程技术语境到公共政策决策语境的“第三条路径”范式转变、由服务通勤出行单一目标向服务城市生活与空间品质多元目标的认知升级与价值升华,需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与措施创新。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TOP 3
金经元:究竟什么是城市规划?
来源:新土地规划人
内容解读:本文为金经元:究竟什么是城市规划?——《明日的田园城市》译序的节选,文章认为城市这个有机体和人一样,真正的风貌在于内在素质的反映,浓妆艳抹于事无补,只能进一步揭示自身的内心世界。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城市。要创造什么样的社会,就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应用视野
TOP 1
滨江上海⑥ |“公共空间”的迷思:除了贯通,上海滨江还需要什么?
来源: 城市中国杂志
内容解读:上海因水网而生,因河浜而城,因大江而兴。从原始的滩涂,到工业仓储密布两岸,再到滨江景观步道贯通,黄浦江牵动着这座城的时代步伐。站在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风口,黄浦江与上海要向何处去?浦江两岸又将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城市中国》围绕上海滨江主题,从历史、交通、空间、机制等关键词推出系列文章。本文为滨江考察“公共开放性”篇。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TOP 2
【规划设计】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设计工作对策 —— 以合肥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北区为例
来源:规划师杂志
内容解读:文章以合肥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北区为例,探讨将大数据分析方法与传统规划设计经验研判方法相融合,提出基于大数据精细刻画现状的人口、设施和交通流基础分析,大数据辅助下的方案推演以及大数据支撑下的方案布局的规划路径,以期为今后城市设计工作的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TOP 3
平原地区城市特色的挖掘与塑造——新乡市总体城市设计的工作体会
来源: 规划中国
内容解读:本文详细的分析了新乡市总体城市设计的方案,指出该总体城市设计从三个方面着手挖掘与塑造新乡市的城市特色:山水格局、历史人文和时代建设。通过强调打造城市的南北轴线和突出“乡型”水系景观结构来提升城市的整体格局;通过挖掘古龟背城的轮廓,打通步道将古城重生,来实现历史人文的延续;通过塑造新牧野湖公园、优化周边地区开发,来实现新乡现代城市环境的改善,成为活化城市建设的典型片区。旨在为平原地区其他城市设计提供经验与参考。
长按二维码查看原文
推荐阅读
TOP 1
自行车还能不能回归大城市?
来源: SYSU城市化研究院
内容解读:本文从自行车淡出广州的过程谈起,从城市尺度的扩张、小汽车时代的来临、地铁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形成等几个角度分析了自行车衰落的原因。然后提出,自行车要想回归大城市,有赖城市结构优化,同样也需要交通政策制定时问计于民。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版权,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作者和来源,转载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邮箱:1159408497@qq.com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
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