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生作品】此心安处是吾乡——基于“落脚城市”理念的广州小北城市设计

倪方舟 李思思 城市化研究 2019-12-27

作者:

倪方舟 李思思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本科生


指导老师:

产斯友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

王 劲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

刘立欣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


版权说明: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原作者。


该作品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2019年城市设计作业评优佳作奖


①    愿景——落脚城市概念解读

  小北片区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北部,为全国最大的非裔人群聚居区,其服务范围涵盖周边几大外贸商圈。提到广州小北,人们往往喜欢用“黑人社区”、“巧克力城”等带有传统偏见意味的称谓去形容。在暂时忽略更为复杂的种族主义思考的前提下,从城市尺度上看,对外来族裔社区的偏见实际上反映的是对城市发展的错误认知。


  加拿大记者道格·桑德斯于2012出版的同名著作中,首次提及“落脚城市” (Arrival City)的概念。通过对全球数十个城市的调查、分析与归纳,作者将人口迁移在大城市中呈现出的过渡性空间定义为落脚城市。书中的观点认为,所谓的这些落脚城市,可能是“下一波重大暴力冲突的爆发地”,也可能是“下一波经济与文化盛世的诞生地”。我们有理由相信,小北作为广州落脚城市的美好可能性,更有责任为其潜力的发挥塑造更适宜的物质空间环境,为来自异乡的泊客营造更包容的社会空间氛围。


图1-小北城市意向



② 矛盾——场地现实问题分析



图2-现状要素分析


  通过多渠道的调查研究,可以总结出小北片区在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人际疏离、空间隔离与今古脱离。以非裔为代表的外来族裔人口的内聚性发展,以及本地市民的排斥性心理共同切割了社群间的正常交往,并形成激化人际双向排斥疏离的闭环。研究范围内的三种典型居住空间——单位大院、商品房与城中村在片区内呈现出复杂混合的肌理,但门禁、绿篱、人为高差等因素的存在使空间边界清晰化,加深了空间的划分与隔离。小北历史悠久,广州古城墙(小北门)、登峰(白云山)古道、抗英炮楼(东、西德胜)等历史古迹均坐落于此,复杂的人群流动及其带来的城市空间变迁却日益模糊了这些宝贵的历史信息,今古间的裂痕正在不断加大。


图3-现状平面与问题总结



③    策略——落脚之地空间规划

  针对场地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提出凝聚·共享、串联·激活、追忆·重现的对应策略,以实现人和、地利、天时的整体规划目标。在具体空间层面以公共空间为核心,以空间景观品质改造提升为手段,激活地块内的消极空间,鼓励人群在空间中互动交往,从而实现落脚城市的最终愿景。


请横屏查看

图4-整体策略





图5-空间规划策略


图6-总平面图


请横屏查看

图7-人群共享策略


图8-空间激活策略


图9-今古重现策略



④    场景——落脚小北成果展现

  作品最后,通过场景植入与效果图表达展现出小北这一落脚城市的活力与包容。也许,它就是下一个经济与文化盛世的诞生地,正如苏轼《定风波》所述:“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请横屏查看

图10-场景轴测图


图11-节点场景透视


请横屏查看

图12-落脚城市鸟瞰



⑤ 参赛展板

请横屏查看





初审:李郇

审核:刘晔

终审:邓孺孺

◆ ◆ ◆ ◆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文责自负,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 ◆ ◆ ◆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城市化一周热点(11.11~11.17)

【共同缔造】儿童想要的公园是什么样?

【学生作品】旧城自治“停”简单 ——广州新河浦居民互助会停车自治及其空间影响调查

【研究】日常活动地建成环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先锋工作坊】先锋集结,共同缔造美好社区

【会议速递】2019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十三:健康社区:设计与治理孰轻重?

【会议通知】区域地理环境与城乡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

【研究】企业创新“恋爱”CP地图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