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被时代改行的作家 | 沈从文逝世29周年

2017-05-09 沈蜜 新京报书评周刊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终年86岁。明天即是他逝世29周年。生前,他有两部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一部《边城》,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分别代表了沈先生作为一名文学家的前半生,和作为一位文物研究者的后半生。

 

作为沈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其学生汪曾祺曾经担心,沈先生中途改行研究文物会不会因为缺乏“科学头脑”而搞不出什么名堂,不料却发现沈先生“另有一功”。改行研究文物对于沈先生来说,并不是一时之举,但这背后的心路历程和精神重负,作为旁人是难以感同身受的。

 

对于个人来说,改行似乎无所谓得失。但是,正如汪曾祺所说,“从一个长远的文化史角度来看,这算不算损失?如果是损失,那么,是谁的损失?”





今天,FUN的声音来自沈蜜,她为大家分享的是2014516号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端推送的《汪曾祺:沈从文转业之谜》(作者:汪曾祺)。一个时代能够对个体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无从测量。沈从文搁笔弃文,转业文物,于个人而言,无所谓得失,但是对于整个历史来说,他的这一段人生,仍值得深思。

BGM:神秘园之歌


沈先生的改行并不是没有准备、没有条件的。据沈虎雏说,他对文物的兴趣比对文学的兴趣产生得更早一些。他18岁时曾在一个统领官身边做书记。这位统领官收藏了百来轴自宋至明清的旧画,几十副铜器及古瓷,还有十来箱书籍,一大批碑帖。这些东西都由沈先生登记管理。由于应用,沈先生学会了许多知识。


无事可做时,就把那些古画一轴一轴地取出,挂到壁间独自欣赏,或翻开《西清古鉴》、《薛氏彝器钟鼎款识》来看。”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做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晚年沈从文。



FUN声是你们和书评君共同打造的一档声音栏目,每周二和周五准时与大家见面,让我们一起尝试用声音做点好玩的。每阶段FUN声会提前预告一个主题。希望你能围绕这个主题,选取一本你最爱的书或文章,并在其中找到你最愿意分享的段落,朗读出来,录成音频。让你的声音在FUN声放声。


本期主题 书评君


一直以来关注书评君的你们,心中一定有一篇文章,让你对书评君念念不忘。所以这一期,我们希望你在《新京报书评周刊》上选出一篇你最爱的文章,把其中你最愿意分享的段落,朗读出来。


我们很期待藉由你的分享,能让更多的人听到书评君的声音,你的声音。


希望你是

 

| 阅读的真正爱好者,不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阅读品格

 

| 期待遇见和你拥有相似阅读兴趣的朋友

 

| 愿意自己的声音被更多的人听见

 

你只需要

| 根据我们每阶段预定的主题,选取一本你最爱的书或文章,并在其中找到你最愿意分享的段落,朗读出来,用录音设备录制时长为5分钟左右的音频。开场介绍请统一为,“阅读需要主张。大家好,我是……今天我是书评君的声音”。录制时请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并非常推荐自己配乐。音频格式以mp3、wma最佳。


| 写一段话,简短介绍一下你自己,还有这本书以及你为什么选择它。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同我们分享更多有关这本书或这段声音背后的故事,我们很想听。


| 把音频文件和介绍文档发至邮箱 funvoice@163.com,邮件正文末请留下个人微信号或联系电话,邮件标题请以“主题+书名(或文章名)+姓名”统一标识。





如果你的声音被选中,我们还将邀你加入FUN声群,让我们一起用声音做点好玩的。


第一期主题“书评君”仍在寻声。我们期待,FUN声下一个声音就是你。


————

往期声音 


元春:琼瑶阿姨,死,是一件终究会到来的事

小周:《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

肥路:《追寻死神:抓住他,掀开他神秘的斗篷》

木子:《一个人的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 梅葆玖辞世1周年》

晓琼:《我们的生活归根结底是相互依赖的

沈蜜:《永恒不在男女的欢爱里 | 波伏娃逝世31周年》

元春:《嘿!2017已过四分之一,年初许下的新年愿望怎样了?》

米亚:《对孩子们来说,点点滴滴的美好也无价

FUN声群:《今日清明》

肥路:《面对死亡,对“活着”这件事更加笃定》

小河:《最深的悲伤,不是哭泣》

晓琼:《你只是不同,而非差于别人》

乔伊:《人活着没意义,然后呢》

王威:《你是我们的男人》

鱼:《一个人写给另一个人的情书》 

小秋:《黄永玉:有趣的酷老头》

柏琳:《奥兹的秘密》




点击“阅读原文”可抵本期声音对应文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