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 ▪ 居委会新想象——南京评事街:是居委会,也是博物馆(上)
1Ta是居委会,服务千年古街
评事街社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街道,东起评事街,西至红土桥,南连升州路,北连鼎新桥,面积0.16平方公里。它的历史,可上溯到千年前的元朝。
元朝时,评事街东侧——府西街和中华路一带,先后成为元朝建康路总管府、江东道宣慰司的官衙,成为南京的政治中心。大量蒙古族官员定居于此,带来了草原上的生活习惯——吃牛羊肉,穿皮衣。相应地,一个皮毛交易市场——“皮市”应运而生。资料记载,明朝初年,南京有“九市十八坊”之说,“皮市”是其中之一。“皮市街”也由此叫开,因为口音讹传,变成了“评事街”。
晚晴时的评事街,摄于1888
明清时期,评事街是南京最繁华的地区之一,也是知名灯市,店肆云集,楼馆四起,鳞次栉比。元宵节前后,评事街的彩灯远胜夫子庙,很多灯彩艺人也居住在附近。《首都志》记载:“灯节以笪桥、评事街、夫子庙等处为盛。”
民国期间,评事街人气很旺,先后有几家晚报的报馆设在评事街一带,一些著名报人常在此出没。小说《金粉世家》的作者张恨水,在这条街上创办了《南京人报》并自任社长。
评事街社区辖区范围
今天的评事街社区,有户籍人口5824人,其中回、满、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居民287户570人,以回族人口居多。居委会有专职书记1人、社工7人。
居委会的老办公点在拆迁区域,仅120㎡,破旧不堪,去年6月至11月,朝天宫街道开展社区提档升级,租用草桥清真寺办公房进行居委会改造,设计了可园史志馆,开启了一个居委会的博物馆梦想之旅。
2Ta变身微型博物馆,记忆千年史志
评事街社区(可园史志馆)正门
评事街社区的新址为于甘雨巷26号,有三层楼和一个院子。
距离这里不足两百米,曾是近代南京最重要的地方志学者陈作霖先生的故居“可园”。若要了解南京历史,不能绕过陈作霖。
陈作霖签名照
陈作霖,(1837-1920),字雨生,号伯雨,晚号可园,人称可园先生。他平生著作总计近三十种、二百卷之多。其中《金陵通纪》、《金陵通传》、《金陵琐志五种》等有关南京方志文献的著述为传世之作。尤其是《金陵通纪》,前后历时30年始成。全书共45卷,补遗4卷,凡50万言,“2000多年间金陵3000余可传之人物皆备”——概述上述黄帝,下迄明福王,凡政权更迭、兵事、钱赋、科举等南京相关的内容皆有记述。
于是,新的评事街社区居委会就以纪念陈作霖先生为主题,在不改变居委会本身职能的前提下,将居委会的内部空间,如墙壁、地面、窗帘、书橱门等改造一新,使居委会变身为一个微型博物馆——可园史志馆,展览陈作霖史志著作和评事街地区千年变迁。
是服务大厅,也是记忆大厅
评事街社区一楼服务大厅(《运渎桥道图》)
一楼是评事街色社区的接待大厅。大厅的地面上手绘了一张评事街老地图,是陈作霖先生在《运渎桥道小志》中所绘的河道、桥梁和街巷图,描绘的是清朝时的评事街地区。图上的老地名几乎沿用至今。
服务大厅前台(《南都繁会图》)
服务大厅由6名社工提供全科服务。在社工的身后,是一排储物柜,但柜门却变身为一幅古画。这是明朝画家仇英所绘的《南都繁会图》,全称《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有南京《清明上河图》之誉,描绘地是明朝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盛况,有109个商家和1000多个人物。图中最精彩部分即为评事街地区明朝官办“南市楼”和“北市楼”的繁荣景象。
民国时期的评事街老地图
墙面上的老地图,是以1937年著名地理学家、少年中国学会会员苏甲荣先生编制的《新南京地图》为原本,选取朝天宫街道地区部分重新绘制而成。还有若干幅清末民初的评事街地区老照片。
是房间名,也是老地名
评事街社区新址有许多功能室,有警务室、图书室、报刊室、电子阅览室、纠纷调解室、社会组织活动室、居家养老服务室等,每一间功能室都以一个评事街社区范围内的老地名命名。这些老地名的涵义都与功能室作用一一对应,并且在功能室门上注明典故渊源。
警务室叫“南捕厅”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叫“百岁坊”
会议室叫“讲堂大街”
文献室叫“津逮楼”
电子阅览室叫“总明观”
是会议室,也是展览室
二楼会议室(展览室)
二楼上楼第一个房间,是社区的小型会议室,也是可园史志馆的核心展览室。
窗帘变身为陈作霖代表性作品展
旧会议桌的桌布变身为陈作霖生平展
空白墙壁变身为南京史志著作墙
这里共有168部南京最重要的地方志著作,每一部书都配有二维码,扫描后可以阅读图书简介,部分书籍有全文。
展柜里陈列着陈作霖史料、秦淮和白下区志
这里还有伊斯兰文化展
因为评事街社区新址租用的是草桥清真寺,加上评事街社区自元朝起就是南京回民聚居区,所以还设有伊斯兰文化展。
清真寺阿訇赠送的羊角
服务大厅前台上插有5对羊角,这是伊斯兰传统节日古尔邦节(拉丁文 Eid Adha)时,清真寺阿訇们赠送的纪念品。于是社区的美女社工们称为“美羊羊社工”。
调解室内陈列着香炉、汤瓶壶和古兰经等“回回三宝”
三楼走廊变身“伊风回韵长廊”,展览回民“硬笔画”
硬笔画是使用硬质材料绘制的回族书画,是回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民族融合的结晶。它既有明显的汉族水墨画元素,但其中每一笔,都是回族使用的阿拉伯文字,都是一些阿拉伯吉祥祝福语。
走廊尽头是社区的书画创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