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为人称道的牛肉锅贴,你竟还是这样的七家湾
提起七家湾,老南京都知道那是买牛肉的好地方。
但如今,说起七家湾恐怕提得最多的当属牛肉锅贴了。据说现在南京打着“七家湾牛肉锅贴”招牌的店面就有四、五百来家,似乎“牛肉锅贴”不和“七家湾”这三个字连在一起都不能称其为牛肉锅贴了。
从家家户户宰牛卖肉为生到如今锅贴火遍大街小巷,七家湾经历了一段什么样的过往?如今的七家湾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致?
寻根问祖
七家湾位于秦淮区朝天宫东南,与仓巷相连。名字的来源是因为此处有七家回民,他们以宰牛卖肉为生,所以附近有一条评事街,过去叫“皮市街”,是宰牛之后售卖牛皮制品的地方。
这里不仅是南京的回民聚居区,也是全国众多回民群众的故乡。
民族之家
如今的七家湾社区是个十分温馨负责的大家庭,有居民2343户,人口6426人,占地面积是0.12平方公里。
南京师范大学白友涛老师著有《盘根草:城市现代化背景下的回族社区》一书。他之所以使用“盘根草”一词来描述七家湾回族社区的社会网络关系,是基于民间流传的形象比喻。老人们常说“天下回回是一家”。
社区附近的“盘根草清真美食城”就是民族之情最好的验证,它不仅是回民与回民之间,也是中华各民族之间文化、情感沟通的平台;最实在的是为有着清真饮食习惯的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吃饭场所。
生活在七家湾社区的人是幸福的。这里美食如云。上百年的经营,七家湾地区的几十家清真店老板已经将这个普通地名打造成了清真食品共有的大品牌。
凡是外地朋友来南京玩,都会带他们去打钉巷尝一尝号称“最正宗的七家湾牛肉锅贴”——李记清真馆。
是一家隐藏在主干道后面的店,虽不迎街,且公交地铁出来都要走一段路,停车也不便,但仍旧挡不住老客和慕名而来新客,这就是它的魅力。
锅贴一两5只,7块。外脆里嫩,一口咬下去,里面浓浓的汤汁,让人欲罢不能!再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馄饨,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味道。
其实说到七家湾牛肉锅贴,还有位于南湖东路27号的“李荣兴”也不得不提。据店内介绍,由第一代当家人李厚明创建于1914年,现规模较大,占了三间门脸,一间专买生牛肉,另两间卖卤菜,做店堂,加工间等。
一间门头还是要打上“七家湾百年老店”,今天的“李荣兴”应该说是第三代传人李邦政几十年摸爬滚打的结果,现由第四代传人李国藩经营,去过几次,生意不错但不及李记。
再有就是位于七家湾11号(鼎新路清真寺旁)“草桥清真牛肉锅贴扁食店”。据说老板聂升林是安徽和县人,曾经在李荣兴做过30年学徒,还有一合伙人黎英倒是南京人,说也是在老店做过多年的师傅。
店面装修简单,也经营生牛肉,熟牛肉卤菜和面食,品种较少,但当地原住民常常会去他家吃。
不过现在由于区划调整和拆迁,不少老字号的清真饮食店陆续搬离了原址,在其他地方另起炉灶。
除了能享尽美食,七家湾人民的生活也是充满乐趣的。
社区居民委员会里有专门的一间木雕工作室,充满民族特色的的木雕工艺品在这里随处可见。居民可在这里学习制作,在品尝制作成果喜悦之余还能促进邻里交流,丰富了自己的单调生活。
除此之外,社区还专门设立了丰富多元化的服务品牌:四点钟课堂、民族之家书刻馆、盘根草艺术团等。
社区内还设法律援助、卫生健康、图书阅览、老人活动、家庭暴力庇护所、兴趣天等活动场所。就连小小的消防栓都有着无限的创意。
这里的生活很感人,有了这群可爱的人儿,七家湾的居民很放心。
社区的工作十分繁杂琐碎,全凭居委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区有志愿者队伍9支,注册志愿者517人,占社区居民总数的12%。
▲社区志愿者于阿姨在巡楼
年近70的于阿姨就是其中一员,在日常巡逻时,除了安全问题,还有各种居民矛盾和需要社区解决的难题,她都会一一记下及时反馈给社区,以便社区在第一时间排除险情及化解居民矛盾。在各种创建任务时,总能看见她带着“治安巡逻袖章”走街窜巷的身影。
2016年的便民服务小区环境改造中,社区计划帮三个楼栋的单元安装电子门和触碰节能灯,前期的准备工作需要告知及征求这里居民的意见,这些志愿者就承担起楼上楼下的负责起了登记住户意见的工作。志愿者们本着无私的精神,默默地为这个民族大家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七家湾生活的日子无疑是最诚挚,最简单而又最幸福的......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七家湾的一草一木,
都深深地刻在这座城市的记忆里。
想要领略回族文化的过去和现在,
想要体会血浓于水的民族之情,
都在这里。
来源公众号”老头怕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