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宫曾有座城隍庙,一座存世千余年,一座存世十八年
(江宁府城隍庙)
提起城隍庙,上海城隍庙家喻户晓,这在历史上还只是个县级城隍庙;也有人说史上绍兴一座城曾有3座城隍,是可迹。这与南京史上城隍庙比起来,可是小巫见大巫。明代南京不仅有县级城隍庙,还有府城隍庙,更有最高级“都城隍庙”,同时还有一座古城隍庙。
说起城隍庙,明代之前一般是民间修建祭祀管理城池的“水庸神”;明代初开始,各级城隍庙为官方修建并有官方主祭,城隍爷就有了级别,南京及少数几个大城市城隍爷称“王”,府、州、县城隍爷分别称“公”、“侯”、“伯”,这个是不能乱的。
为什么明代开始,城隍庙位高权重,这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的传说有关。据说他出生在土地庙中,不管是打天下、还是坐天下,对土地庙以及土地公的上司“城隍爷”十分尊重。
在明代之前,元集庆路(南京)城中,只有一座庙前大街(今朝西街)城隍庙。庙址在今张公桥巷子对过的黄鹂新村区域,与南京广电越界梦幻城一墙之隔,元代加以改建。元·张弦《至正金陵新志》载:“城隍庙,唐天佑二年(905年)置,旧在城西北,今在台治南御街东太庙街内。”明初因新建都城隍庙、府城隍庙及州县城隍庙,这个就改称古城隍庙。据《南京通史·清代卷》记载,太平天国后,古城隍庙还得到过修建。清光绪乙酉(1885年)仲夏新刻、江宁陈作霖撰《金陵琐志五种》载:“自巷北(张公桥)转至古城隍庙,西通衢为堂子大街。”1928年《最新首都城市全图》还载有“古城隍庙”之名,这足以说明,这个古城隍庙存世一千余年。
(江宁府城隍庙)
大家可民间故事“冠多发乱”中,窥见朱元璋与城隍爷不一般的关系。朱元璋打下南京,建立明朝,这本是喜事一件。可如何封赏功臣和七大姑八大姨,搞得他一段时间闷闷不乐。有天,军师刘伯温对他说:“陛下,这两天,您郁郁寡欢,今日万里无云好晴天,何不出去散散步呢?”“好唉!”于是,两人换了便服,就出了吴王府。南京是六朝古都,龙盘虎踞雄壮得很,朱元璋看了。心情舒展开来,便问道:“军师,哪里最繁华热闹?”“城隍庙!”“走,上城隍庙”。城隍庙果然热闹,只见摩肩接踵,游人如云,进了庙,朱洪武就看到大殿一侧的粉墙下,游人如堵。再瞧墙上的一幅画,议论纷纷。有的说,画上画的是疯子;有的说,画这干啥,叫人不知所以。朱元璋和刘伯温见墙上画的是一个人,这人头上有许多挺起的一束一束的头发,每束头发上还顶着一顶帽子,乱得像草鸡窝一样。朱元璋与游人一样,对这画不理解:那个人看似疯子,却也正常;说他正常,头上又有那些分开挺起的发辫,戴着数不清的帽子。他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吴王府里,想了一夜,还是想不出那是啥名堂。他憋不住了,第二天一早,就把刘伯温找了来,问他说:“军师,城隍庙里那幅画,上面画的那个人,扎着许多发辫,戴着许多帽子,是什么意思?你看到了吗?”“咱未看到!”“这不是冬水田栽麦一怪栽(哉)吗?”“怪哉?不怪,不怪!”“不怪!?我就是百思不得其解,哪一个正常人戴那么多的帽子?”刘伯温笑笑说:“陛下,这个绘画的人了不起啊!他在向你进谏啊!他告诉你:建国后,要防止一桩事──冠(官)多发(法)乱!”“啊!原来是这样!”朱元璋恍然大悟,笑着说,“这个人,有意思,他跟寡人打起坎坎来了!”后来,朱元璋打消了给亲戚封官的念头。
可庙前大街的这个城隍庙,已“旧祠卑隘”。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朱元璋下诏以陡门桥东边的宋朝东王庙为城隍庙(位置大约在今升州路、泰仓巷交界区域),一年后建成,朱元璋命凯等迎主入庙,用王者仪仗,上亲为文以告之。”都城隍庙在当时可谓香火兴旺、盛况空前。《明实录》载:“洪武三年九月戊子,京师城隍庙成。初,城隍庙旧祠卑隘,诏度地营筑。既而中书省臣及尚书陶凯请以东岳行祠改为庙,上可之。修饰既备,建左、右二司。凯复如前代建六曹,曰吏、户、礼、兵、刑、工,二司,左曰左司之神,右曰右司之神。上命罢六曹,不必设左、右司,正称曰左司神,仍命制神主。主用丹漆字涂以金,旁饰以龙文。及是始城,命凯等迎主入庙,用王者仪仗,上亲为文以告之。”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载,朱元璋对宋濂说:“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每年八月由国家官祭。《南京通史·清史卷》载:“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分封天下城隍,京都城隍列一品,爵号‘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次年,革去城隍爵位,仍高于各府、州、县城隍,从祀于北郊的山川坛。”
陡门桥明代第一座都城隍庙,还是因“ 实亦不便”,18年后(洪武二十年,1387年)迁建“钦天山之阳”(今鸡鸣寺附近)。 学士刘三吾《都城隍庙记》曰:“洪武二十年六月,敕建都城隍庙于钦天山之阳。上若曰:旧庙在嘉瑞坊,隘陋弗称,改作斗门桥之东,今十有八年矣。念诸王侯将臣,凡有出入,悉祷于神。而祀典诸庙,烦嚣杂还,岂惟神弗妥灵,人之祷祀,实亦不便,欲徒钦天山之阳,久在朕衷,未之发也。已而守者弗戒于火,一夕自焚。”
钦天山都城隍庙建立200年后,万历十六年(1588),应天府尹姚思仁在府署前建立了府城隍庙,应天府城隍庙坐南朝北。应天府府署“在内桥西南”、“旧内西锦绣坊内元御史大夫宅”,大概位置在今府西街南侧居民小区至升州路清真寺北。
明清鼎革,都城隍庙相沿未改。《南京通史·清史卷》载:“太平天国时期,南京城内各城隍庙均被毁坏。同治三年(1864),清军攻入江宁,城南金沙井的太平军官衙成为供奉城隍的临时处所。同治十三年(1874)江宁城隍庙在府西街旧址重建,规模超过以前,‘有戏楼、阎罗王廊、神父母夫人诸宫室’。此后汉西门大街的古城隍庙也得以重建,但钦天山的都城隍庙始终未能恢复,其祭祀功能被府城隍庙取代。”清末、民国期间府城隍庙香火极盛,“文革”大破“四旧”,城隍庙塑像全部被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拆除建楼,现址尚存两株古银杏,高约二十米,依然浓荫覆盖,枝叶繁茂。
近期推荐 点击可阅
南京大板巷将变民
52 29206 52 15290 0 0 3775 0 0:00:07 0:00:04 0:00:03 3782展示区啦!
省妇联缪志红主席一行调研秣陵路社区“博爱101”微博馆和“桃园家风馆”
【我们的青春故事】年轻、无畏、热爱,我是90后,我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