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校长,教育未来有希望
今年春节后,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校长徐萍告诉我,成美校区一绿化角发现一大两小石础,不知为何朝代,是否与学校有某种关联。我如约而至,从其发现的过程和如今所处位置,加上精美的图纹,初步推测为清末民初大户人家才有的“柱础石”。1923年,“成美中学”校长周寄高为脱离教会独立办学,在今大香炉30号购买用于建新校的地方很有可能是败落的靖逆侯张勇府第园林宅地。这3个柱础石很可能为当时之物,也有可能为宋朝江东转运司遗物。今五初成美校区、张府园小区据史料记载江东转运司官衙在此,元为集庆大龙翔寺,明初为天界寺。
成美中学源于1901年,周寄高先生在今升州路原太平天国总圣库(英王府)、后为安徽会馆内办小学“成美学堂”。1911年更名为成美学校。1917年改为四年制中学(附设高小),更名为“成美中学”。同年,迁入升州路与评事街口的基督教威斯理堂办学。
我与此校有缘。我与前几任校领导很熟,有的还是我大学同班同学,有的是我走出象牙塔在学校工作的同事,更重要的是这所已有115的学校承载了太多“传道授业解惑”的故事和如今民国风味很浓的精致校园,这在南京是不多见的。
我曾答应徐萍校长到学校给师生讲讲成美和冶城两校区原址上发生的千年故事,因我不能固定时间,一直拖到现在也未履行诺言。但好歹围绕这两校区周边街巷,我们做了一些历史文化解读,学校也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参观我们打造的一些社区微文化特色馆,也算有了一个初步交待。
前几日,又去成美校区,徐萍校长停下办公会,为我在校园又做了一次向导。学校围绕柱础石、围绕着原两校创办时的办学理念、百年来的办学成果做了我想不到的校本文化创意,如将原两校创始时核心办学理念“抚善堂”和“成美”聚合成新的办学理念“秀美”。
大善才有大美,美到极致便是善。在成美校区,校园内每一条道路都有一个地名,并且都与“美字”有关,寄志高远。每一种花草、每一类树木,都有温馨的介绍,力学力行。特别是学校将原两校的历史创意在两条小径上,形成交汇点,完全不同于锁在深闺人未识的校史馆。
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校史馆。我相信,学校能有这样的创意,还愁未来没有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