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藏往事:机修厂,当年生产的珠峰牌高压锅你用过吗?

勇哥 藏二代 2022-06-22

 


咱们工人有力量 嘿 咱们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 嘿 每天每日工作忙
盖成了高楼大厦 修起了铁路煤矿
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 哎嘿
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地响 举起了铁锤响叮当
造成了犁锄好生产
造成了枪炮送前方
哎嘿哎嘿 嘿呀
咱们的脸上发红光 咱们的汗水往下淌
为什么 为了求解放
为什么 为了求解放
哎 嘿 哎 嘿
为了全中国彻底解放





人,其实才是北郊最真实的记忆,今天当我们回忆北郊的时候,眼前总是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他们还让我们的记忆成为了彩色的记忆……





现在的机修厂大门和原来没有任何区别。





原机修厂办公楼




记忆是城市的翅膀, 城市是记忆的根脉


一座城市, 如果没有记忆, 那么它便会成为精神的废墟


一座城市, 有了记忆, 那么它便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永生










在西藏由于气压低,做饭必须得用高压锅,过去西藏人一直用的沈阳产的红双喜和西宁产的海山牌压力锅。可你能想象得到吗,有一段时间,西藏机修厂也生产过珠峰牌压力锅,在厂子最红火的时候还组装过十轮大货车。现在机修厂早已不存在,虽然大门还保持了原样,但早已经是物是人非。












机修厂:

毛主席的歌都会唱


文:小袁




 机修厂部分退休工人的合照(右一为拉姆)。



原来机修厂的老员工现在都退休了,在机修厂的退休基地,我一路打听,终于与快80岁的退休工人拉姆“接上了头”。拉姆和机修厂的老同事正在退休基地里的柳树下喝着酥油茶,聊着天。拉姆告诉我,1957年自己就已经参加工作了,当时在咸阳西藏公学读书(当时在校读书的时间也可以算工龄)。1959年的3月,拉姆毕业后就回到了西藏,分配到了当时的农机厂,“大概是1963年前后,农机厂和机修厂合并在了一起,就成了后来为拉萨人所熟知的机修厂了。”


当时机修厂里有许多工种,拉姆当上了车工,“车工是要在汽车里工作的,负责车的各种零件的配制。”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规定了所有运输车队的车都得到机修厂来修理,所以特别的忙。在一旁的仁增卓嘎忍不住告诉我,“我们当时都是站着工作,不能坐。”


和大修厂一样,当时的工作、生活环境其实都是一样:也有足、篮球队,仁增卓嘎就是女子篮球队的一员悍将。那时的职工业余生活有声有色,用拉姆的话来说就是:虽然我们工作很累,可是我们很快乐。


拉姆讲得兴起,她描述了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最特别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一边唱歌一边工作。“我们都会唱毛主席的歌!”仁增卓嘎说完这句话,我心里立刻荡漾起一股暖暖的春意。拉姆解释说,大家都打心眼儿里崇拜毛主席,而且许多关于毛主席的歌都像劳动号子一样,特别带劲:“那些歌很适合大伙儿一块儿唱,而且边唱边干活,觉得特别轻松,似乎有一种力量可以缓解疲劳。”拉姆这边在讲着,另一边,仁增卓嘎他们便哼起《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了。


后来,拉姆也把话先放在了一边,一脸笑意地唱了起来。我问拉姆,会唱多少毛主席的歌?仁增卓嘎却抢着回答,“毛主席的歌都会唱!”拉姆感慨地说,关于毛主席的歌太多了,数不过来,当时都会唱,现在老了,很多都忘了。但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东方红》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现在都还会唱。


当时,整个机修厂有近两百名工人,都是从内地以及西藏各个地区汇集到了一起。仁增卓嘎他们是从山南泽当镇过来的,“我们家在山南的农村,当时是坐解放牌的大货车过来的。”仁增卓嘎告诉我,“家人都不让我过来,可我看到汽车特别兴奋,就毅然上了车。


”谈起在机修厂的工作,拉姆觉得很有自豪感。拉姆告诉我,自豪感不仅仅是觉得这份工作比较好,而是在机修厂确实为西藏的建设尽到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拉姆解释说,机修厂除了负责修理汽车和金属加工,还生产了自制的高压锅,也为各个地区修建过水塔。


拉姆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自己的丈夫也是机修厂员工——炊事员。索朗大叔见妻子把自己“扯”进来了,便给我们描述起那些高压锅来了。


那时候生产了各种大小尺寸的高压锅,有家用的也有单位食堂用的。“上世纪70年代,我们厂里大概有四百多人,我们吃的米饭还有馒头,全是用这些锅做出来的。”索朗接着说道,“最大的高压锅高应该有一米四五左右,直径也有一米多。我们往里边一站,下巴就差不多能碰到锅沿了。”“那种高压锅的盖儿都很重,一个女的根本就搬不动,最起码要两个人才能抬起来。”仁增卓嘎也在一旁比画着说道。拉姆自豪地说,当时的高压锅是珠峰牌,特别响亮的一个牌子。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机修厂效益好转,机修厂也从北京等地购进了一批比较好的设备。当时的厂长看到西藏饮用水不足、水质差的问题,便打起了修水塔的主意。


由于西藏地下水比较浅,加上当时对打井的技术要求不是很高,一般只能打到5米深。在厂长的决定下,选派了一些人员到内地学习技术,“后来,我们修的水塔的蓄水量可以达到200-250吨左右,井深一般都有20米。


拉姆告诉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机修厂就到各个地区去修建水塔,“林芝地区的米林县,还有日喀则地区、阿里地区等等,都有我们修建的水塔。当时各个车间都有人去修水塔,人手不够时就从别的车间里抽调,很多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员都去了。”那时候,一年最多要修建20座水塔,年利润达到了80万元。


1985年,拉姆退休了。1999年,机修厂被划到了西藏自治区矿业开发总公司的名下;2001年,机修厂厂名被注销了……


位于拉萨市扎基东路的西藏圣城东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机修厂的厂址。


2001年,随着机修厂厂名的注销,宣告了一段记忆的封存。我在这儿踱步,数十年前,这儿同样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脚步叩响这方土地,只不过,我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脚步更急促、更紧张、更坚定。在众多的脚步声里,无疑有机修厂退休老员工拉姆的。让我们从她娓娓的话语中去寻觅属于机修厂的特殊记忆……








厂子早已不在,只要这排杨树还跟当年一样茂盛
















还记得这座假山和办公楼吗?












当年住的铁皮屋顶宿舍。













已经破败的厂房








小会议室









现在有一家仓储公司和一家修理厂入驻机修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