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1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不要再对雾霾嬉皮笑脸了......

2016-12-20 贾葭 发现新西兰

今日汇率 | 新西兰元/人民币: 4.9325

2016/12/20 6:00PM 更新

以上汇率信息由CFG·铭源金融提供

官方微信: mingyuannz | 电话: +64 9 3599898





关于作者

贾葭  专栏作家,知名媒体人,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多家媒体时事评论员。


上周五(12月16日)下午,许多人在朋友圈晒“雾霾来袭”的现场照片,黑压压的一坨坨暗黑色浓云,直逼蓝色天际,令人不寒而栗。朋友圈仍然是各种调侃,比如雾霾办好了进京证之类。过去几年,由于个体对霾的无奈与无力,调侃和苦中作乐成为一种流行且安全的态度。可是,这种嬉皮笑脸对真正的问题并不能有所帮助。我今天主要就说说态度,不谈其他了。




近日广为流传的北京雾霾图片,黑压压的一坨坨暗黑色浓云,宛如幽灵


不断有气象学家提醒,雾是雾,霾是霾,雾是天象,霾是人造。从文字表述的准确要求出发,我倒是郑重建议媒体以及公众,在提及“霾”的时候,不要“雾”、“霾”连用,首先在概念层面严格分开,让我们真正面对人造的“霾”的概念,为讨论奠定一个严肃的基调。


我也不赞成那种坏事变好事的逻辑,比如《某球时报》曾经的通栏大标题是《北京“红色预警”引世界热议》。我们都知道,村里某个房子快塌了,邻居们议论纷纷也是正常的,你总不能到村广播站在大喇叭里喊:“我家房子快塌了引发村民热议”,这个真心不合适。这种坏事变好事,就是嬉皮笑脸的一种。




回顾霾的历史,我记得是2008年的7月,一个ID为BeijingAir的twitter帐户,首先开始公布pm2.5的数据,并对数据有简短结论,通常都是unhealthy、very unhealthy,或者bad,直到有一天用了一个很不常见的crazy bad,才在中文推特圈疯传起来。那时候上推的人不多,这个帐户的关注者就更少了。


我在2010年前后的专栏文章里,提及霾和pm2.5的时候,都不太敢引用这个帐户的数据和结论,如今这个帐户也不过十万多的关注者。我总在想,假如当初,2008年的时候,这个帐户公布的数值可以被早日重视,或者说可以被大多数市民知晓,今天我们面临的情况是不是会好一些?历史不能假设,但现实的确是更糟了。


后来就是奥运期间的口罩事件。美国奥运代表团自行车队几个运动员,一下飞机就戴着口罩。那个口罩是美国自行车队为队员特制的,他们就是依照大使馆提供的建议才这样做。后来,被中国一些媒体和机构大加挞伐,甚至还上升到“辱华”到高度,逼得他们摘下口罩道歉才了事。



8年前,在北京戴口罩是可耻的。图中的美国运动员曾经激怒了全中国



201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


回头看,当初指责美国运动员、指责大使馆空气质量指数的那些媒体,那些人,究竟是真正不知道情况之严重,还是知道而故意为之?我其实倾向于后一种判断。2008年的空气质量本来就不怎么好,停工停产,单双号限行,才换来了“奥运蓝”。如果空气真的没有问题,我们又何必停工停产呢?最后精神胜利地说“美国人被奥运蓝征服摘下口罩”,不过是自欺罢了。逼美国运动员摘下口罩,无非是停工停产的“功劳”要被人确认和承情而已。


美国早就引入了pm2.5评测空气的标准,并由大使馆发布,主要是给在华的美国人作为空气质量的参考。而只有少数中国人知道这个数据,直至2013年2月,pm2.5标准才正式被中国引入,并被以中文命名为“细颗粒物”。在对霾的认知上,我们已经损失了非常宝贵的五年时间。得到这个教训就是,要听得进去批评,要承认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确比我们起步早,比我们有经验。



2015年的一张PM2.5分布地图


2013年10月,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细颗粒物是引发癌症的普遍及主要的环境致癌物。从“霾城”到“癌城”,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而人们坐以待毙般束手无策。周五的重霾,一路往北攻城略地,眼睁睁看着亦庄沦陷、国贸沦陷,望京沦陷,如果还在转发什么“空中有霾,心中无霾”这类于丹式鸡汤,那也基本是自欺了。


贾樟柯说拍一个环保广告,扛着摄像机进了胡同,不知道从哪里窜出几个大爷大妈高声嚷嚷:他们要拍咱们的雾霾!赶紧把摄像机扣下来!这不是笑话,是真事。大爷大妈们不知道霾是致命的吗?我想他们知道,但他们更知道比霾还可怕的那种无形东西。


贾樟柯后来说受不了霾,要搬离北京。网上群起而攻之,说你牛逼你滚出中国吧。我想起来一个老段子,几只鸭子在烤鸭店后厨争得面红耳赤,到底是焖炉好还是挂炉好。




其实,我想说的是,面对有害且致病、致命的霾,能不能对自己的生命更负责一些?这种负责要向外寻求,而不是向内化解。柴静老师的纪录片出来之后,我表示了反对意见。最重要的原因是,霾是公共治理问题,我们个体靠自己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不是个人少开车、不吃烧烤能解决的,归根到底,这完全就不是“从我做起”的事“从我做起”,只能消解这个话题背后的公共治理责任,于事无补,甚至会转移视线。



去年引爆社交网络的图片:从飞机上看北京雾霾


我们都看到了,北京市在《北京市气象灾害防治条例(草案二稿)》里试图把霾列为“气象灾害”,也就是说,这并非人祸。这其实是一种不诚实,这种不诚实与奥运那年的不诚实是一以贯之的。一味掩盖霾的性质而不下决心从根部治理,做一些皮毛功夫,无助于问题解决。但是同时我们又看到,“APEC蓝”是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也许真的有办法,但是不是愿意用?这是公共治理责任问题,就不好展开说了。


从个人的角度,我只能郑重建议大家,不要再相信、转发那些“心中无霾”的鸡汤,也不要继续用调侃、苦中作乐的方式坐以待毙。我们的嬉皮笑脸,只能消解这个问题的严肃性,消解我们对于生命本身的尊重与爱护。我们不该这样坐以待毙。就像贾樟柯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应该是高贵的。



王朔有个段子,问一个人为什么愿意买上千万的房子,住在这样拥堵不堪的城市,承受着致命的重霾,回答说是因为这里医疗条件好。我常常想,假如在这里多呆几年,挣的钱够不够看病,真是个问题,能不能挂到专家号,也是个问题。


我希望每个人对自己和家庭都负责起来,买靠谱的防护口罩甚至面罩、靠谱的净化器,坚决让孩子呆在家里,减少户外活动,用一种相当严肃和认真的行为,尽量减少重霾对自己、对家人的伤害。在重霾来袭的时候,尽量远离这个城市。没办法,这就是我们个体为公共治理不力所付出的额外的代价。


各安天命是不是鸡汤,我不好说,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并不是没有别的选项。有没有付出一次性代价的解决方案?有几个朋友问我说,是不是完全没办法了?我说,千言万语,找一个字代替:移。

···

最后,给大家安利一个公号“西洋参考”(id:iwestbound),这是发现君的朋友贾葭老师创业做的项目。在这个号里,你可以看到关于西方世界的一切!在曼哈顿一个月房租多少钱,多伦多的老干妈是不是能卖到天价?美国中产的庄园是什么样子……你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参考自己的生活。不仅仅是看,贾葭老师即将推出诸多西洋之旅……绝对是想不到的精彩,赶紧关注啦!




移民新西兰后,你后悔了吗?

逃离霾都,回归人性 | 一个公务员的移民心路

别纠结了,也许你并不适合移民新西兰!

再有人问新西兰怎么玩,就把这条微信甩给Ta!

回复以下关键词收看更多实用信息

移民 | 签证 | 交规 | 入境 | 奥克兰 | 皇后镇 | 罗托鲁瓦 | 惠灵顿 | 基督城 | 但尼丁 | 怀卡托 | 南岛 | 北岛 | 国家公园 | 高尔夫 | 入境卡 | 驾照 | 交通 | 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