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都期待“毁灭”的国家什么样?
你知道吗?
在北太平洋上有这样一个“岛国”
拥有全球第40大面积的领土
堪比1个法国,5个英国和85个上海市
却没有一个人住在上面
这个“岛国”由600万吨塑料垃圾组成
凡是路过的万吨巨轮都要远远绕开
以防在一堆垃圾上搁浅
既然是人人避而远之的垃圾堆
那它又是如何变成一个“国家”的呢?
01
“垃圾群岛”的由来?
不少人会有类似的困惑:“人类每天生活生产制造了那么多垃圾,如果垃圾处理厂无法承载这个数量,那么垃圾会到哪里去呢?”
它们当然不会凭空消失。正确答案是:垃圾顺着管道流入大海,本来分散在各处的小块垃圾堆最终被洋流汇聚成大团,越积越多,从而形成了海洋上巨大的“垃圾群岛”。
▲ 太平洋垃圾群的面积远比人们想象中的大
这片“群岛”刚被发现时,环境科学家将其称为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太平洋垃圾群),主要构成是漂浮的塑料制品。
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also described as the Pacific trash vortex, is a gyre of marine debris particles in the central North Pacific Ocean discovered between 1985 and 1988.
太平洋垃圾群岛,也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是1985年到1988年之间,在北太平洋中部发现的由于海洋环流作用碎片堆积而成的“垃圾群岛”。
因为普通塑料的降解时间长达百年,那么证明这个垃圾群岛至少会在一个世纪之内不断“吸收”环太平洋各个国家飘来的塑料垃圾,如今的面积已经有34个北京、85个上海、544个香港那么大了。
“垃圾群岛共和国”是什么?
02
尽管大家对垃圾群岛的存在心照不宣,然而这片神奇的区域就跟烫手山芋似的,没有人愿意接手来管理。
直到今年的6月8日“世界海洋日”,塑料海洋基金和世界再生能源组织向联合国递交了“独立宣言”,要求联合国承认“垃圾群岛共和国”的存在,成为世界上第196个国家。一场为期三个月的“公民招募活动”也就此展开。
“垃圾群岛共和国”发起人之一的Stephen Mai认为,首先他们希望“国家的领土”能变得越来越少;人们能成为“共和国”的公民,但不必搬来岛上住;(当然也不可能住得了)最后,其他国家的人们也能一起合作,缩小“垃圾群岛共和国”的规模,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他们在自己的官网上这样写道:
What better way is there to get world leaders to take notice of a problem than to stick it in front of their faces?
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让世界领导人注意到这个问题,而不是视而不见?
Our application has to be read by all members of the UN Council.
我们的申请必须由联合国安理会全体成员宣读。
Also if we become a country and a member of the UN, we are protected by the UN’s Environmental Charters.
如果我们成为一个国家并且成为联合国的一员,我们就能受到联合国环境宪章的保护。
“All members shall co-operate in a spirit of global partnership to conserve, protect and restore the health and integrity of the Earth’s ecosystem”.
“所有成员应本着全球伙伴关系进行合作,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
Which in a nutshell means that by becoming a country, other countries are obliged to clean us up.
简单地说,成为一个国家,其他国家就有义务把这片“垃圾群岛”清理干净。
03
成立国家,我们是认真的
According to Article 1 of 1993 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 a country must be able to:
根据1993年“蒙得维的亚公约”关于国家权利和义务的第一条:
·Define a territory
一个国家必须能够定义领土
·Form a government
组成政府
·Have a permanent population
有永久人口
(这是一个开放的解释,你可以通过登记成为一个垃圾的公民来帮助我们。不用担心,你没必要搬到这里来)
(this is open to interpretation and you can help us by registering to be one of the Trash Isles’ citizens. Don’t worry, you don’t have to move there)
·Be capable of interacting with other states
以及能够与其他国家进行互动
截止到目前,“垃圾群岛共和国”已经收到了超过12万的公民登记信息。他们均在网站上请愿,请求联合国通过这世界上第196个国家的建立。申请成为垃圾岛居民的,大多是环保主义者,他们多年从事于海洋保护,参与解救受困的海洋动物。
伦敦设计师 Mario Kerkstra 联同广告创意人 Michael Hughes 和 Dal Evans De Almeida更大开脑洞,为该国设计国旗、护照、货币、邮票。
垃圾群岛共和国的国旗是一个倒置在蓝色海洋中的塑料瓶。
用可降解材料制作的护照,国家的座右铭是“海洋需要我们”。
垃圾群岛共和国的货币叫“Debris”,意为碎片、残骸。别的国家的货币和邮票大多是领导人、风景名胜或者国家的骄傲,但是垃圾群岛共和国的货币和邮票设计都别出心裁,全是动物遭受海洋垃圾杀害的悲惨场景。
请消灭这个危险的“国家”
04
Plastic takes anywhere between 500-1,000 years to break down. So, that means that virtually every piece of plastic ever made still exists in some form and loads of it is polluting our waters and killing marine wildlife.
塑料需要500 - 1000年的时间才能分解。因此,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塑料都以某种形式存在着,并且大量的塑料会污染我们的水域并杀死海洋生物。
And,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world is creating more and more plastic each year, only around five percent of this is effectively recycled.
而且,尽管世界每年都在制造越来越多的塑料,但只有大约5%的塑料是有效回收的。
据了解,百分之九十的海鸟和三分之一的海龟都吃过塑料,我们在挪威和北海,发现了肚中装满了塑料袋的死鲸。
被塑料袋缠上了喙,无法摆脱而在水里不停旋转的海豚。
因误食塑料而无法呼吸的海鸟在海滩上痛苦地哀叫。
被塑料绳子缠住脖子,最终在水里窒息而死的海豹宝宝。
活动参与人之一的环保活动家Al Gore说:
“93%的美国人身体中含有塑料引起的激素破坏性化学物质。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吃到来自海洋的海产。鱼、虾、海带等。它们均受到垃圾群岛的塑料污染影响。他们吃的每一口,都会吃到塑料。”
无论你走到哪里,从地球上最密集的海岸线到最偏远的北极海滩,我们都能找到塑料。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海洋生物们将受到灭绝式的致命打击。
05
“垃圾国”的成立进程
建立“垃圾群岛共和国”的举动,只为唤醒人们尚未被娱乐化新闻泯灭的责任心。上个月,发起人已经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公民招募活动,并正式向联合国递交了“建国申请”。
一个月过去了,他们又有什么新动态呢?
“目前,联合国那边还没有得到答复,但是我们的国民队伍已经在不断壮大。除了有人提议组队到'我们国家'的领土视察之外,已经有来自四个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环保团体联合起来,希望能组织一场大型的'消灭国土活动',在北太平洋上回收废弃的塑料垃圾。”
“无论最终他们是否承认垃圾群岛共和国的存在,这个地方已经永远地烙印在人类和地球的历史上。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这个'国家'的领土小一点,再小一点。”
最后,垃圾群岛共和国的人们为“清醒的公民”提供了一些建议:
1、现在已经有可降解塑料,成本略高。如果大部分消费者能接受价格稍高的环保塑料,那将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2、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出门自备环保购物袋;
3、 尽量买纸箱子,不要买塑料瓶子。纸箱容易降解,而塑料瓶子很难;
4、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玻璃容器。比如买玻璃瓶装的食品;
5、带上自己的饭盒打包,少叫外卖,减少一次性餐盒的使用。
PS:
据《科学》杂志的数据分析:中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达全球份额的50%。换句话说,如果这五个国家能减少流入海洋的垃圾,未来十年内,全球海洋将会洁净45%。
据某外卖平台的年终数据报告:中国每天有4亿份外卖订单产生,使用的一次性餐盒数量无法估计。如果真要计算的话——中国每15天的外卖塑料盒就能填满一个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