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名著(17)| 《人类婚姻史》 “用细节来诠释婚姻的历史”
微信ID:shangwu1897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宗教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无疑在于人们把父母的诅咒和祝福看得特别重。关于“父母祝福则兴,父母诅咒则亡”的观念,在古希腊是很盛行的。柏拉图在他的《法律篇》中说:“无论是神,还是有悟性的人,都会劝告人们尊重自己的父母。如果一个人家中养有老父老母,那么,就让他考虑到这样一点:父母比任何神明更能赐福给他。父母就坐在炉台边,只要他真心侍奉他们就行了。
我们说,娶亲付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买卖行为,这一点从有些地方的女方要向男方赠送回礼这一习俗中,也可以看得清楚。
至于说到这种礼仪的意义,可以肯定地讲,其本意并不仅仅是一种象征。在瑞典的瓦穆兰,很多人都认为,一对青年男女如能一同吃下一小块美味食品,他们就会彼此相爱。在德国,人们认为,新婚夫妇如能用同一汤匙共饮“晨汤”,他们婚后的生活就会和和睦睦。
鸡蛋也往往被人们当做促进生育的一种手段。例如,在摩洛哥的安杰拉,如果哪一个妇人急着想要孩子了,她就会坐到一个新买的大碗上,碗里放着一个生蛋,还有在旧历四月二十七那天接得的雨水----此物据信有大吉大利之效。
在犹太人中,婚礼不得在安息日或节假日举行,除此之外,在一周内的任何一天都可举行。在穆斯林中,新郎常常在星期五的前夜迎娶新娘。星期五是他们的安息日,而这前一夜则被视为福星高照之夜。
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经由双方同意的离婚在历史上曽有过几次反复:在罗马帝国时期,即使在基督教传入后,这种离婚也还是被允许的,但宗教改革派却对此不予认可;而后,这种离婚方式作为一种法律实践在被引入到法国1792年的法律中和普鲁士1794年的法典中,虽然后者对此附加了一些重要的限制。但是,到19世纪初,又出现了回潮。现在(1891年),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国家,在法律上承认协议离婚。
内容简介
《人类婚姻史》是芬兰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爱德华·亚历山大·韦斯特马克(1862-1939)最具代表性的成名之作。该书于1891年在伦敦用英文出版,当即在西方学术界和思想界引起轰动,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部著作的主旨在于论证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古老性和永恒性。全书分三大卷,共三十三章,内容涵盖如婚姻的起源、类别式亲属制度、母权制、内婚制、有偿婚姻、离婚等方方面面。
韦斯特马克认为,社会学的目标是解释社会现象,发现它们的原因,揭示它们是怎样、为什么产生的。他是“社会制度的自然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并在早期婚姻制度史研究中独树一帜。婚姻、家庭、伦理、宗教是他研究的重点。他反对L.H.摩尔根的学说,否认人类最早的社会单位是“群”,否认原始人最初处在杂婚、群婚的状态中;认为最早的社会单位是“家”,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的天然倾向和最早、最基本的婚姻家庭方式,这种倾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韦斯特马克还否认历史上族内婚的存在。在道德问题上,韦斯特马克认为没有绝对的标准,并引用大量材料论证各民族、各地区道德伦理上的差别。
围绕着书中的各个论点,作者旁征博引,从古代文献到现实例证,资料范围涉及到五大洲众多国家和民族,并在书末附有详细的参考目录。近一百多年来,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和学界的相互辩难,本书的若干论点业已受到批评,但从全书所包含的思想财富和翔实资料来看,本书仍不失为一部可资参考和研读的学术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