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书店吧,寻找丢失的自己丨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二)

2015-04-19 商务印书馆

微信ID:shangwu1897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伏尔泰在一本讽刺小册子《关于阅读的可怕危害》中写道:书本“祛除愚昧,而矇昧向来是完美控制之国家的监管与保护工具。”


奴隶主(就像独裁者、暴君、绝对专制君主与其他非法持有权力者一样)极度迷信书写文字的力量。他们远比某些读者更明白,阅读是一种力量,不消几个字就可以造成风吹草偃之效。不要整座图书馆的嘈杂意见,统治者的话就是一切。


普罗泰戈拉的著作于公元前411年在雅典被烧毁;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烧掉国内绝大多数书籍,让百姓不得阅读;

公元前168年,耶路撒冷的犹太图书馆遭蓄意摧毁;

公元1世纪,奥古斯都将诗人加鲁斯和奥维德放逐,并查禁了他们的作品;

罗马皇帝命令将荷马、维吉尔和史学家李维的所有著作烧毁;

公元303年,戴克里先将所有基督教书籍丢入火堆。


1933年5月10日,柏林。两万多册书籍被当众烧毁,宣传部长戈培尔对着十多万亢奋的群众说:“今晚,你们将这些来自过去的猥亵读物丢入火堆,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这是一个强有力、伟大、具有象征意义的行动,将正告世人,老旧的精神已死。从这些灰烬中将飞出新生的凤凰。”


焚书者所珍惜的幻觉是,这样他们就可以抹掉历史并消灭过去。


同样,试图毁灭其他民族,也是从文化开始的。


1932年1月29日,日军刻意轰炸了中国当时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日军驻上海特别陆战队司令官盐泽幸一这样说过:炸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


但仅仅在半年之后,商务印书馆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宣告复业,“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精神让国人无不动容。


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牢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

牢记中国文化史上的这场文化浩劫。


在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的时候,社会各界越来越意识到读书对于延续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意识到读书对每个人的重要。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有人说,商务印书馆不仅仅是一家出版社,它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绵延不绝的力量;涵芬楼也不仅仅是一家书店,它其实是商务印书馆为读者构建的一座精神家园。


那么,去书店吧,

在读书日来临的时候,

在每一个你孤独和无助的时候。


去书店吧,

停下追逐的脚步,

拿起一本书。


去涵芬楼吧,

在那里,我们知道

侵略者的炮火

无法毁灭一个爱读书的民族。


4月19日第二期专题,分享《读书日逛书店》《追求把幸福搞砸了》及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5年2-3月“中国好书”。


下文转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读书日逛书店】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涵宇内大智慧,与吾邦共芬芳”



编者按:书店,历来浸润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传承着特有的文化印记。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本网推出“读书日逛书店”专题,陆续介绍北京有特色的书店,回顾书店历史,展示书店文化,品味书香生活。


2003年,创办于1909年的“涵芬楼”以现代书店的形式开业。店名牌匾由启功先生题写,玻璃门上粘贴的对联“涵宇内大智慧,与吾邦共芬芳”,独具百年老社的传统味道,在王府井大街36号闹市之区给读者提供一个安静的书香世界。


 

涵芬楼营业面积约1500平方米,上架图书总计4万余种,主要包括工具类图书及人文社科类图书,是京城工具书最集中、最专业、品种最齐全的书店之一。


 

涵芬楼艺术馆现陈列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扬州国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统筹规划制作的原大原色原样的《四库全书》,也是商务印书馆的镇馆之宝。



书店开辟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出版社的精品图书专区,为读者打造了一个工具书王国。



店内的纪念墙上有张元济先生题写的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及商务人夏瑞芳、张元济、蔡元培、陈云等的照片,向读者讲述着商务印书馆和涵芬楼的历史。



位于书店一楼的文化创意产品区和读者阅读体验区,形成书籍、文化创意产品共存的多元文化空间。



2003年开业至今,涵芬楼书店已为广大读者提供各种公益、学术、文化讲座、学者沙龙700余场。


位于书店二楼的涵芬楼艺术馆,用于举办多元文化讲座、沙龙、读书会、书画展等,旨在为中国学者和读者搭建一个讲座与沙龙、图书与书画作品、文化与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向社会传播更多正能量。


百年涵芬楼:成立于1909年 曾是亚洲最大的图书馆

(图为东方图书馆,1909年设“涵芬楼”,1926年改组为东方图书馆并对外开放,被称为“东方第一图书馆”。1932年毁于日军炮火。)



1903年,张元济出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每削稿,辄思有所检阅,苦无书。求诸市中,多坊肆所刊,未敢信。乃思访求善本,暨收藏有自者”。于是便着手筹建编译所图书资料室。经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介绍,张元济以商务印书馆的名义收购了绍兴熔经铸史斋的全部藏书,此后又陆续收藏了多批私家藏书。到1909年,藏书日益增多,资料室迁至上海宝山路新建编译所的三楼上,正式定名为“涵芬楼”,取涵盖芬芳、包容智慧之意。


1915年后,商务印书馆着手编辑出版各种专科辞典,其中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等,拟收的许多人名、地名等,必须用志书补充材料,由此激发了张元济对搜集地方志的重视。他一方面在上海就地收购,一方面要求各地分馆协助收购和借抄。当时涵芬楼有两个人专门抄录借来的罕传方志。另外,张元济对世界各国名著及报刊资料的收集与利用亦极其重视。


由于张元济等人对图书收集的不懈努力,涵芬楼藏书愈加丰富,规模愈加扩大。1924年,商务出资11万银元,在宝山路总厂对面建造了一座五层大楼,将涵芬楼藏书全部迁入,新楼取名“东方图书馆”。善本书藏于三楼,仍名“涵芬楼”,成为东方图书馆的一部分。1927年,为纪念商务印书馆创业30周年,在广泛搜集中外图书的基础上,东方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东方图书馆以其收藏之富、藏品之精,享誉全亚洲。在1932年11月28日东方图书馆毁于日军炮火之前,东方图书馆共计有藏书51.8万余册,历代珍本、抄本、秘本,价值连城;图表照片5000多册,弥足珍贵;12卷濒于失传的《永乐大典》,更是稀世珍宝;遍及中国22个行省及边远地区的2000余种地方志,为涵芬楼所独有;日本欧美各国每年出版新书,以及数套欧洲科学杂志,更是当时罕见。从而使东方图书馆成为当时全国藏书最丰富的公共图书馆。涵芬楼亦成为以收藏善本书而驰誉海内外的著名藏书楼。


1932年,日军进犯淞沪。炮火中,东方图书馆中几十万册孤本善本古籍全部毁于一旦,设于图书馆内的编译所同时被毁。除移藏在银行保险库中的574种约5000余册善本精品得以幸免外,其余包括大量善本在内的约46.3万余册图书均化为灰烬。


为秉承文化传统,重衔历史使命,纪念商务先贤,2003年,涵芬楼以现代书店的形式在北京开业。命名为“涵芬楼书店”,既是对前人的继承,更是对未来的瞻望。店名牌匾由启功先生题写,书楼端方形正,人文气息浓厚,独具百年老社的传统味道。


今天的涵芬楼,代表商务印书馆的一种文化根基和文化理想。这个家园式的书店,首先是商务印书馆与读者感情交流的中心,涵芬楼就像商务的“客厅”一样,迎接所有爱商务、爱书的人们随性挑选、品读自己喜欢的书。但更为重要的是,涵芬楼已成为一个学术交流中心、社区文化中心和教育实习基地。每周的讲座或活动都如约而至,名家学者细说文化话题,听者尽享文化乐趣,心平气和地传达着文化气息。


“涵宇内大智慧,与吾邦共芬芳”、“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悬挂在涵芬楼里的对联和历代商务人的画像、书馆外景的老照片、以往出版的古籍善本,无不散发着深深的人文情怀,让人感受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涵芬楼不仅仅是一家书店,它其实是商务印书馆为读者构建的一座精神家园。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2015-04-16 18:09)


服务教育,引领学术,

担当文化,激动潮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