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家小书38种(爱之路)

2016-06-28 商务印书馆

一切感情都可以导致爱情,

导致热烈爱慕,一切的感情……

是的,一切的感情……只是除了感谢以外。

感谢——这是债务;

任何人都可以摆出自己的一些债务……

但爱情——不是金钱。

——屠格涅夫


我曾以为,一切都是不死的。所以我唱歌。

而今我知道,一切都有终结。于是歌声止息了。

——罗扎诺夫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

——杨绛


记得孩时吃丸药,常常喜欢把外面的糖壳先吃掉,尝一尝里边的苦味。久住在都市中,常感觉得我们沿海省市所谓物质文明,不过像丸药的糖壳,实在的生活是要在这糖壳底下去体尝。

——陈岱孙


这里有名家的散文、杂感、自传、书信、日记……

不论体裁,惟重内容和品位。

小编为大家带来大家小书38种,其中中国篇17种,外国篇21种。


中国篇

(17种)


“碎金文丛”第一辑


学问一事,见微知著,即便是片言鳞爪,也自成其浑然一体。以现在的眼光看来,札记、书信、日记这些论学方式有其自足的意味,更是于碎片中透露出学问的路径与细节,钱锺书先生便将自己的读书笔记题为“碎金”,凸显其特殊的价值,更有学者认为这些零碎的读书笔记“散发出无定向、碎片化的后现代气息”。


1.李长之《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文化的走向


孔子的真价值,却无宁在他那刚强,热烈,勤奋,极端积极的性格。这种性格却又有一种极为特殊的面目,即是那强有力的生命力并不是向外侵蚀的,却是反射到自身来,变成了一种刚强而无害于人,热烈而并非幻想,勤奋却依然从容,极端积极而丝毫不计成败的伟大雄厚气魄。


玉所代表的美感是颇高等的,不稚弱,不琐碎,不浅薄,不单调,不暂时,不变动不居,不死滞不前。在人格上能与之符合者,也恐怕只有孔子而已。……玉和孔子代表了美育发达的古代中国。

——李长之


李长之先生对于中国文化有着一整套的看法,《迎中国的文艺复兴》则是他探讨中国文化走向的文章集。这部文集由五四运动、儒家传统、大学精神等问题切入,所涉皆为文化认知与建设的宏旨大义,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书中凝聚了长之先生的眼光与智慧,是以一个饱学之士理智的研究,加上爱国的热情,又稍带些许天真和浪漫来谈中国的文化。

2.潘光旦《逆流而上的鱼》“时代潮流里的事物未必尽是,社会遗传里的事物也未必尽非。”


在学问界讨生活的人,在此种所在,应当知所趋避取舍,做一个时代潮流主动的引导者,选择者,却不做只是被动的顺应者。至少也应当做一个挣扎者,庶几对山涧里的鱼可以无愧。

——潘光旦


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因其对于社会潮流保持着清醒反思,见解深入独到,而被后世学者称为“反潮流英雄”。《逆流而上的鱼》中便辑录了其发表在《华年》周刊的大量长短评佚文,分析“青年独身”、“儿童公育”、“老妇殉猫”等社会现象,阐发了其思考——“时代潮流里的事物未必尽是,社会遗传里的事物也未必尽非。”这种论世与论学兼而有之的文字,在数十年后读来仍能感受到作者的洞察力。

3.陈达《浪迹十年之行旅记闻》陈达学术代表著作《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的田野考察笔记


曾多年担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大社会学系主任的陈达,特别强调日常记录的重要作用:“如果不记,有许多事物,就变成过眼的云烟,不留痕迹,以后再无研究的机会”;而且更赋予其日记于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凡是我所注意的人与事、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的关系、事与事的关系,往往含有社会学的意味。我的观察与思想,有时候不知不觉地入于社会学的领域。”


4.陈达《浪迹十年之联大琐记》追索一个学者的学问轨迹


本书为西南联大社会学系系主任陈达先生的笔记体日记,叙述了其卢沟桥事变后,告别清华园,辗转至云南主持联大社会学系的日子。



作者老友孙福熙所作插图


5.常任侠《东瀛印象记》


江户樱花窈窕春,青年旧梦已成尘。

曾踏菊坂初生月,夜市翻书过赤门。

——常任侠


《东瀛印象记》最值得一读的是常任侠先生于1935至1936年间留日时期的日记。这些珍贵的文字细致地记录下其读书观艺生活,同时也反映出留日学生的求学环境,如其学术团体、演剧活动,与导师交往的种种细节。

6.杨联陞《哈佛遗墨》(修订本)从杨联陞先生评骘他人著作的文字中,正可一窥其对于学问的理解与衡量标准。


书评,亦是一种寻常却又特别的学问表达。海外汉学家杨联陞先生,既有《东汉的豪族》这样的经典论文,亦因学术书评而驰誉于学界。学者葛兆光曾撰文提到学界称其为“学术警察”,便是因为他经常写作严格而客观的学术书评,对学界的各种著作进行评论,而刘子健更是认为“他最精彩的学问,多半见于他写的书评”


杨联陞用英文写过几十篇书评,评论对象多是知名学者的代表著作。这些书评或具书评意味的随笔涉猎广泛,除去其专长的领域之外,更遍及考古、地理、官制、文学、哲学、书画等方面,祛疑纠误、鞭辟入里,其价值实不在正规论文之下。《哈佛遗墨》一书中便辑录了其精彩的序跋与书评,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他的一篇《书评经验谈》,文中直言道:“许多人认为书评不重要。我则以为一门学问之进展,常有赖于公平的评介。”


“碎金文丛”第二辑


7.曹道衡《困学纪程》曹道衡先生的学术自传


我这个人虽无学问,却见过不少真正有大学问的学者。

——曹道衡


著名文学史家曹道衡,作为新旧学转型之际成长起来的老辈学者,对读书与治学见解独到。《困学纪程》(碎金文丛·第二辑)是其学术自传,语脉井井而间生波澜,笔触平实却不乏个性,相信读者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代大家于道德、文章两端的自励,及对后来者的殷殷期许之情。


8.余冠英《冠英说诗》


“大方”是雅的别称,而“小气”是俗的异名,在寻常俗语中已见出博大和雅的关系了。

——余冠英


余冠英先生与诗结缘极深,一生研诗、品诗、写诗、谈诗。《冠英诗说》收录了十余篇余冠英先生的文章,或考据,或分析,或讲解,或品读,有短有长,其主旨皆离不开一个“诗”字。有舂容大章,也有残丛小语,文字平易、娓娓道来,相信读者会于其中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无穷魅力。


9.王亚蓉《沈从文晚年口述》前半生写作,后半生治学


沈从文先生的一生,因时代而分为两截,前半生写作,后半生治学,《沈从文晚年口述》则讲述了在这种角色转换过程中发生的故事。1949年以后,沈先生离开高校去了历史博物馆,一待几十年,心甘情愿做一名说明员,而且“深深觉得生命没有白过”。他年轻时就喜欢收集文物,到博物馆后充分借助展览的便利,更是见识了不少文物珍品,他认为“要懂历史,离开文物就没法子说懂历史”,他相信“按照旧的方式,以文献为主来研究文化史,能做的有限。放下这个东西,从文物制度来搞问题,可搞的恐怕就特别多了”。正是凭借这种理念,他与助手们经年累月历尽艰辛,编纂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


10.赵元任《赵元任早年自传》


《赵元任早年自传》是元任先生的一本小书,记述他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不作总结,不讲感悟,纯是生活的实录,又常常夹以有趣的故事和俏皮话,读来妙趣横生。本书虽只记叙了其部分的人生,却生动反映出这位语言学家多方面的天分:对语言的兴趣,对声音的敏感,对音律的兴味,以及由此生发的研究精神——这些都隐约导出了未来学问家的路径。

11.缪钺《冰茧庵论学书札》大师的“朋友圈”


《冰茧庵论学书札》(碎金文丛·第二辑)收录了缪钺与友人从上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论学书札百余封,其中广泛涉及现代史上的书人书事,颇富文心雅趣,别具史料价值。


目录

上册:

与章士钊书(二通)

与《学衡》编者书(一通)

与龙榆生书(一通)

与郭斌和书(十三通)

与吴宓书(二通)

……


“碎金文丛”第三辑


12.杨绛《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增订本)追问人生的价值,为灵魂清点行囊


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所讨论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同时是她自己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她是在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准备。走到人生边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这便是本书的两大主题: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敏锐。

——周国平《人生边上的智慧》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

——杨绛


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了这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以深刻独到的体验、秉笔直书的勇气和生动饱满的笔触,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因信仰缺失而茫然无助的人们指点迷津。书后巧置精彩随笔,增补“百岁答问”,对其看法加以佐证,语言本色无华、感人至深。



13.《林纾家书》:余胸中有千言万语,见汝时爱极,防说之不尽,故时时书一两纸示汝,汝可藏之……


林纾最早引进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在我国小说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专为下等社会写照”、“专意为家常之言”等命题,

林纾的译介对“后来的新文学巨子”是一种“启蒙教育”。


林纾自承其性格“木强多怒”,不过教导其子,却并不希望儿辈像自己那样任性使气,而要求其时时处处小心谨慎:



为人第一须留心:读书留心,则得书中之益;饮食留心,则无疾病之虞;说话留心,则无招怪及招祸之事;做事留心,则不致有债败之处;交友留心,则不致引小人近身;起居留心,则不致冒暑伤寒,旋生疾病。古人谓之“居敬”,浅言之则谓之“留心”。汝时时当体贴吾意也。




林纾既为当世所重的翻译大家,又是后人称道的古文殿军,身处中西文化之间,对于二者的态度又颇可玩味。本书以家书这一特殊的视角,进入这位文学家的内心世界。其一为训子家书,共104通。信中林纾向子辈传授处世之道,可见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透露出社会新变于传统家庭的冲击。其二为经林纾批阅的林琮作文13篇,展示了林纾教读古文的方法及评判标准,可感其力延古文之一线的殷殷期许。书中所收书信、作文多为首次整理,由北京大学夏晓虹教授和包立民先生辑录,并进行校注和导读,深入诠释了林纾家书的珍贵价值。


林纾夫妇与林璐、林璿(摄于1904年)


出于体现林纾修改用心与笔意的考虑,编注者夏晓红老师尽可能恢复、补录了被圈改的文字:




每篇作文多半都由林纾命题。最有趣也最能见出林纾尽力鼓励其子作文兴致的,是其采用的物质奖励办法。少则“赏四角”,一般“赏一元”:



14.《游国恩文史丛谈》游国恩先生珍贵手稿、讲稿重新面世


积晦低天夏伏阴,平林漠漠水淫淫。风吹破壁来强寇,雨漏中宵败苦吟。此意直从何说起,九州不信汝将沉。却看稚子真酣睡,凄绝难为此夜心。

——游国恩,作于任教西南联大


游国恩先生一生致力于楚辞研究,是饮誉中外的楚辞学大家,但对古代文学研究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今得游宝谅女士编缀先生生前遗珠散璧,萃集讲稿、札记、诗作,以谈诗论文为主,旁及方志、民歌、戏曲等,可一窥先生之学养与博识。


游国恩手迹



15.陈岱孙《往事偶记》“中国经济学一代宗师”的人生自述

陈岱孙(1900-1997),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经济学一代宗师”。

“他以一个学者的眼光,记录下了其所亲历的大时代。”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到后来,梅先生甚至认为“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们搬凳子的。”说这样的话,他实在是过谦了,因为还有好几位教授和他一起搬凳子——教务长潘光旦、秘书长沈履、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法学院院长陈岱孙、理学院院长吴有训、工学院院长顾毓琇。


陈岱孙是教授治校体制创立、运行的关键人物,是梅校长最得力的助手。


陈岱孙是大家公推出来的“群主”。因为他处事公正严谨,思虑细致周密,从清华到西南联大一直都是主事者,威望甚高,年纪轻轻就被尊为“岱老”。


梁思成、林徽因致陈岱孙的6封书信既有生活的琐碎细节,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大情怀,全景式地呈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之际的生存状态。其中况味,令人感动,令人心酸,也令人开怀一笑,值得反复回味。

  • 记得孩时吃丸药,常常喜欢把外面的糖壳先吃掉,尝一尝里边的苦味。久住在都市中,常感觉得我们沿海省市所谓物质文明,不过像丸药的糖壳,实在的生活是要在这糖壳底下去体尝。


  •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


  • 一次偶然机会,我上街,碰上展销,买了一本《英华字典》。我,作为一个读者,和商务印书馆的关系从这开始,而且大部分和外文译著有关。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厌仁也。”


  • 书总是要读的。人类的进化赖于知识的积累;而知识则主要借书而传递。“读书无用论”是一个大骗局;再不能让人们有日回顾”恨不十年读书”了。



16.李光谟《从清华园到史语所――李济治学生涯琐记》(修订本)李光谟对其父亲的一生的追忆


近代的学术工作大半都是集体的。每一件有益思想的发展,固然靠天才的领悟和推动,更要紧的是集体合作的实验、找证据以及复勘。只有在这类的气氛中,现代学术才有扎根生苗的希望。

——李济

 

李济(1896-1979),著名考古学家。清华学校毕业后留美,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曾任教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后任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主任(晚年兼任所长多年)。李济先生领导的田野工作,以西阴村、城子崖和殷墟之发掘最为著名,其成果获得全球学界的极大关注。


李济先生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科学考古思想的人,也是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考古学者。他所主持领导的西阴村、城子崖和殷墟的发掘,奠定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基础。本书是李济先生哲嗣李光谟的追忆文集,借助大量照片、档案和考订文章,展现了父亲丰富曲折的治学生涯。


1925年冬摄于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

前排右起:赵元任 梁启超 王国维 李济


李济和董作宾在压道车上



17.李治华《里昂译事》(增订本)著名翻译家、《红楼梦》法译本译者李治华先生的随笔集


用20多年业余时间翻译一部文学作品,大概是只有傻子才肯干的事。不过傻人自有傻福,在翻译《红楼梦》的过程中,我只感到充实、愉快和幸福。这难道不是人生最大的安慰吗?

——李治华

 

本书为著名翻译家李治华的随笔集。李治华先生的最大贡献便是将中国文学的瑰宝《红楼梦》译介到了法语世界。作者自述与这部经典之间的奇妙渊源,以及翻译时在两国文字与文化间斟酌思量的乐趣与心得。书中还辑录了作者几十年间在海外撰写的中文书评,以及对前半生的年华追忆,展现了一位心系故国的翻译家对于译介母语文学的坚持,读来令人感佩。


法译本《红楼梦》封面



外国篇

(21种)

“涵芬书坊”第一辑


18. 《花的智慧》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青鸟》作者莫里斯•梅特林克的散文集作品。

部分散文作品首次从法文翻译成中文。

探讨花的生存智慧、时间、道德、灾祸、死亡等哲学主题,表现了作者不凡的洞察力。

读梅特林克的散文令人感到有读18世纪哲学家们的论著的味道,博学,特别是他对动植物的观察研究之细腻深刻,从昆虫,蜜蜂、白蚁到花花草草,它们的生活、生命表现,到人类;从时光的流逝到世界、人生、命运的认知;从科学的发展到道德观念、社会职责,以至战争、武器;从宗教到哲学、文学等等,往往在一篇短短的论文里出现大幅度的跳跃,令人不暇应接。


19.《河上一周》:《瓦尔登湖》姊妹篇

梭罗在大自然中自由来去,他把上帝比作人类的父亲,把大自然比作人类的母亲。

他写道:“有时一个凡人在自己身上感觉到大自然,不是他父亲,而是他母亲在他内心躁动,而他随着她的永存而获得永生。”


本书是作者写于二十几岁时的一篇纪念作品,为的纪念他和哥哥在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两周游。后来哥哥去世,他写下这部作品作为纪念。但是,全书缩写为一周的旅游,并且是从旅游说开去,文字涉及的是环境对于精神的作用,人的灵魂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得以净化。这本书是《瓦尔登湖》的姐妹篇,其精髓更多表现在自然界的游历中、环境对于精神的作用、人如何在自然环境中思考和明辨。


20.《艺术家画像》

玫瑰,哦纯洁的矛盾,喜悦,

不是任何人的睡眠在这样多的

眼睑下。

——里尔克(墓志铭)


《沃尔普斯维德画派》对于人们认识沃尔普斯维德画派的艺术特点和意义起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人们了解沃尔普斯维德画派不可多得的作品。里尔克关于罗丹的散文,也像罗丹的艺术一样,成了艺术史和文学史上的瑰宝,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认识罗丹和他的艺术,也可以认识里尔克作为散文作家的风采。


21.《爱之路》屠格涅夫在生命最后几年、远离祖国之时在病榻上写下的82篇散文诗


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的祖国的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实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要是没有你——想起家乡发生的一切,怎能不叫人绝望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那是不可置信的啊!

——屠格涅夫《俄罗斯语言》


22.《莫斯科日记  柏林纪事》本雅明生活转折时期最个人化的文本


12月11日:“为了不使东西受冻,他们给商品盖上羊毛毯,上面只陈列两三个样品。大量的食品是面包和其他烘烤面食,各种卷圈;点心店里有诱人的苹果馅饼。棉花糖的花样真是繁多。昨天下午我同阿斯娅在一家点心店里,他们卖杯装的掼奶油。阿斯娅吃了份带蛋白筒的,我则喝了咖啡。”



23.《致死的疾病》索伦•克尔凯郭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试图通过与黑格尔不同的方式来揭示人的真实经验


“它使我能够在一个比我曾经梦想过的更宏大的范围内说明基督教;关键性的范畴在那里被直接地揭示出来。”

——克尔凯郭尔


“自我”意味着在关联中发生的自身与自身的关联,因而只能是一种肯定性的而非否定性的“综合”,比如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自由(可能性)与必然的综合。



24.《致外省人信札》


帕斯卡尔设计了一个对于双方争论甚感兴趣却一无所知的人,热情而天真地在他的詹森派和耶稣会士朋友之间穿梭往返,试图从他们各自的语言中了解他们的神学争论。


“如果他们正好处在一个普遍认为上帝被钉十字架是一条愚蠢的教义的世界,他们对于十字架的冒犯会暂表隐忍,而只是宣扬那位荣耀的而不是受苦的耶稣基督。他们在印度和中国所实行的就是这一谋略,在那些国家,他们允许基督徒崇拜偶像,并教会当地基督徒如下的计谋:他们让那些皈依基督者在他们的衣服下面藏上一张耶稣基督的画像。”



25.《亡灵对话录》古典主义最后的代表


“靠罪孽赢得的伟大,不会带来持久的荣誉和幸福。”

“战争是人世间最大的灾难。”


26.《哲学讲稿:1883-1884年桑斯中学课程笔记》


不要以为贬低他人即可以提升自己。莫要有这样错误的耻辱感,要让他人成为你的引路人,这并不会剥夺你的独立。总而言之,要学会尊重自然的优越,同时又不丧失自信。这才是我们未来的公民的样子。

——涂尔干


《哲学讲稿》是由涂尔干在桑斯中学教授哲学时,其学生安德鲁•拉朗德所做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尽管该书是针对中学哲学教育所作的讲授内容,但从这些内容中我们还可以窥见到:当时法国社会思想纷争和现实状况以及由此课程所反映出来的第三共和国的政治理想。



“涵芬书坊”第二辑


27.《古希腊的神话与宗教》


英雄确实属于人类,并因此经受过痛苦和死亡。但他们却以自己一系列的特点与普通亡者群区分开来——甚至在死亡中。


在所有希腊人的头脑中,英雄的名字永远是鲜活的,永远是辉煌的。英雄族构成了城邦希腊的传奇过去,也就是希腊人的家庭、部落和社群所依附的种种根源。


本书是研究古希腊神话与宗教的比较权威的著作。作者从学者的哲学视角研究希腊,期望从现实出发看待希腊的神话、城邦和宗教,在研究希腊的领域中有比较权威的意义。


28.《道德小品》


如若世界轰然倾倒,

正直的人也不应移动分毫。

——贺拉斯


时髦:死亡夫人,死亡夫人。

死亡:等着吧,时候还没到呢,时候一到,你不喊,我也会来的。


时髦:我是时髦,你的姐妹。

死亡:我的姐妹?


时髦:你和我都是同样地为不停地毁灭和改变人世间的事情而努力工作,虽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我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本书是莱奥帕尔迪作品《道德小品》和《杂感录》的选译。《道德小品》汇集了莱奥帕尔迪写于1823年至1825年间的散文。首次出版于1827年,共收24篇散文,大多采用对话录文体,凭借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来阐发哲学观点,表达诗人因理想失败,深感狂澜之难挽,而趋于悲观,但又不懈地追求理想、探讨人生价值的旨趣。


29.《克尔凯郭尔日记选》一部理解克尔凯郭尔著作的天然导论


我死以后,没有人能够在我的论文(那是我的慰藉)里找到充满我一生的根本所在;也找不到写在我内心最深处的东西,它解释了我的一切,常常使得在世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事情,在我眼里却举足轻重,或者相反,世人趋之若鹜之事,于我却毫无疑义——在我将解释这一切的秘密注解毁灭殆尽之时。

——克尔凯郭尔



30.《我与你》

人执持双重的态度,

因之世界于他呈现为双重世界。

人言说双重的原初词,

因之他必持双重态度。

原初词是双字而非单字。

其一是“我—你”。

其二是“我—它”。


经验世界屈从于原初词“我—它”。

原初词“我—你”则创造出关系世界。


31.《残酷戏剧——戏剧及其重影》


在谈论文化以前,我认为世界处于饥饿之中,它无暇考虑文化,不过有人却在人为地将思想从饥饿转移到文化上来。


我认为最急迫的不是捍卫一种其存在从未使任何人能免除饥饿之苦或改善生活之虑的文化,而是从所谓文化中吸取思想,

这些思想具有使人振奋的力量,

与饥饿力量相似。


《残酷戏剧》是法国戏剧大师阿尔托论述戏剧的经典文集,其中包括论文、讲座、宣言及信件。他在该书中提倡戏剧应该是残酷的,应该表现生的欲望、宇宙的严峻以及无法改变的必然性。


32.《人性与价值: 桑塔亚那随笔精选》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桑塔亚那的随笔集,被誉为“当代最迎合人意、最生动、最调和、最公正的散文”


33.《暮色集》


德国作家赫尔姆林以自己青年时代的生活为素材写的自传体散文集。

《暮色集》是赫尔姆林以自己青年时代的生活为素材写的一部散文,它带有自传性质,但不是自传,也不是回忆录。


《暮色集》是赫尔姆林以自己青年时代的生活为素材写的一部散文,它带有自传性质,但不是自传,也不是回忆录。全书共27篇,每篇都独立成章,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本书不是按照作者生平的时代顺序写的,却又分明反映了作者从少年时代至30岁这一段时间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34.《夏洛蒂·勃朗特书信》


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书信选集

展现了作为作家的夏洛蒂和作为朋友、姐妹、女儿、妻子的夏洛蒂


35.《批评生理学》一部以客观方式对文学批评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著作


《批评生理学》由蒂博代1922年所做的六次有关文学批评的讲演稿结集而成,出版于1930年。所谓生理学,在文学史上是指“流行于19世纪初的那种以客观的方式描述某种人类现实的著作”。他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剖析了三种文学批评:自发的批评、职业的批评和大师的批评。他指出,不同的文学批评各有其危险。


36.《落叶》(全两册)


青年人需要快乐,老年人需要安宁,姑娘需要出嫁,已出嫁者需要“第二次青春”……永远是互相碰撞,永远是闹闹哄哄。


我曾以为,一切都是不死的。所以我唱歌。

而今我知道,一切都有终结。于是歌声止息了。


罗扎诺夫被人称为疯人、怪人、狂人,他的随想录《落叶》是一个混沌的文本,里面有诗,有哲学,有故事,有日记,也有文学批评。他在书写自己的思想时极为随便,有的是在鉴定古币时,有的是在列车上,在周围尽是妓女的城外大街上,在花园里仰望天空时,在法院里等待书记员时……


“涵芬书坊”第三辑


37. 《卢梭与浪漫主义》


白璧德最著名、也最受争议的一部新人文主义代表作

作品对浪漫主义做了最系统和全面的批评

作品还对中国文化中的新人文主义因素做了有意义的讨论




38. 《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


作者25年生涯的心路历程

作者作为艺术的“修士”所持有的对艺术的理念

德国浪漫主义的时代背景



每日福利:

即日起到2016年6月底,每天送出精品好书一本!

您回复“碎金”两个字给我们即有机会获得精美图书一本


往期福利发放:

感谢各位读者参与我们周一回复“理财”的活动。恭喜“北极兔”朋友获得精美好书一本。

请将您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私信给小编。赠书活动将持续至6月底,各位亲都有获得赠书的机会哦! 


猜你喜欢: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