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电影的10本书(第七艺术)

2016-07-20 商务印书馆

当时我住在法国一个小乡村,那里只有奶牛,15公里以外才有电影院,没有电视,所以电影是我了解世界的第一个窗口。……电影的魅力在于可以连接世界各国人们的情感,电影节是一个最好的桥梁,可以连接不同的人和事。

——吕克·贝松


电影将人的生命延长了3倍。电影的出现,使我们有可能去讲述“故事”,使我们无须亲身参与其中,便可通过一系列影像和声音的还原,获得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

——杨德昌


伟大的作品诞生于艺术家表达其道德理想的挣扎。

——塔可夫斯基


电影的作用方式最容易使人想到睡眠时大脑的工作。一部影片就像对梦境的无意识模仿。在一个精神自由的人手中,电影是种极好但危险的武器。

——布努埃尔


总有一部电影,让你泪流满面。

总有一句台词,让你记忆犹新。

总有一幕场景,让你动容感怀。

10本书,关于电影,关于你我。


1.《反好莱坞:欧洲电影十大师》:如果说好莱坞是商业电影的代名词,那么欧洲电影则是艺术的守护神。通过对10位殿堂级欧洲名导经典作品的赏析,揭示了欧洲电影文化与好莱坞金钱影片的对抗和分离。


电影是梦幻,电影是音乐。没有哪种艺术形式能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世界。

——伯格曼[瑞典]




欧洲电影与当今商业电影的主流好莱坞影片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对立。书中的10位欧洲艺术电影大师是伯格曼、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塔科夫斯基、帕索里尼、戈达尔、雷乃、布努艾尔、基耶斯洛夫斯基、安哲罗普洛斯。

 

2.《美国的精神文化:爵士乐、橄榄球和电影的发明》什么是美国的文化符号?一本可读性极强的书,一本写作上乘的著作。


在这传统的最新复兴中,神学家威廉·迪安认为,美国人赞同共同的精神文化,而这种精神文化,时常通过爵士乐、橄榄球和电影这类世俗活动,而不是通过宗教组织那类公开的和神圣的活动而呈现出来。
——《公益》半月刊
  
威廉·迪安对美国社会精神特征的深思是对文化神学的卓越贡献。迪安相信美国社会充盈着精神的意义。但作为一位神学家,迪安相信宗教是文化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他也是一位务实的历史主义者,他拒绝蒂利希的先验上帝的理念。
——加里多利安,《美国自由主义神学的形成》的作者


 

3.《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一部全面勾勒国际文化竞争格局的图书,一部深度提示美国全球文化战略的图书。


  • 美国电影如何在好莱坞、华尔街、美国国会和中情局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 迪斯尼、索尼、新闻集团、贝塔司曼等国际文化资本如何通过并购、联合制作等方式逐步占领世界各国市场?

  • 包括张艺谋、章子怡在内的全球文化精英和影视明星如何被好莱坞招致麾下?

  • 日本如何通过漫画、流行音乐等实现它的“重返亚洲”战略?

  • 韩国如何通过韩剧从而促进三星等韩国产品在亚洲、中东等海外市场的销售?

  • 印度如何通过与好莱坞结盟来与中国抗衡?

  • 伊朗如何成为各国媒体追逐的目标?

  • 非洲如何成为欧洲、美国、中国、印度、巴西等共同争夺的市场?

延伸阅读:

(1)《好莱坞内部的中情局——中央情报局如何塑造电影和电视》第一部揭示中情局与好莱坞之间鲜为人知的亲密关系的论著

(2)《好莱坞:电影与意识形态》一本揭示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真相的重要论著。好莱坞电影既是消遣娱乐的流行产品,同时也在强加给他们一种美式的思维方式和美国的价值观念。


4.《奥斯卡大观——奥斯卡奖的历史和政治》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每年全世界有一亿人热切关注奥斯卡奖,我们为什么要看奥斯卡?


  • 奥斯卡金像奖是电影界的诺贝尔奖。(勒鲁瓦•约翰斯顿)

  • 奥斯卡奖是最地道的美国货。(文森特•坎比,影评人)

  • 除去总统竞选,奥斯卡可以说是美国最激烈的跑马赛了。(理查德•科利斯,影评人)

  • 这世界上是有比时装潮流更重要的事,但对奥斯卡来说时装就是它的卖点。最后你想得最多的就是晚会上出现的那些时装。(弗朗西斯•迈克多姆德,最佳女演员,《冰血暴》)



▲第88届奥斯卡颁奖盛典现场




奥斯卡颁奖晚会于1929年首次举行。奥斯卡金像奖是美国梦之精华的象征。每年全世界有一亿人热切关注奥斯卡奖,从中得到欢乐,对于每年的奥斯卡奖和颁奖晚会的内容、内涵和背景他们都相当了解。


5.《法国电影——从诞生到现在》:法国电影史方面的权威作品,一部系统记述法国电影演进的专著。


朗佐尼的《法国电影》填补了长期以来的空缺:在一本书中纵论法国电影从诞生到今天数码制作和有线收看的历史。本书为影迷和专家提供了有关法国电影的翔实可靠的资料,既是严谨的史书,又富娱乐精神,予人启迪,带领读者透过饶有趣味的电影,了解法国人在审美、智力和技术方面的诸多贡献。
——彼得•邦达内拉,印第安纳大学教授


本书是关于法国电影的佳作——法国电影界如获至宝。
——蒂埃里•弗雷莫,卢米埃学院院长



《这个杀手不太冷》海报



 

6.《意大利电影——从新现实主义到现在》完整地展现了意大利电影的发展之路。没有一个国家在电影艺术这一领域,能与二战后意大利这一批大师相匹敌。


英语世界有史以来最全面最透彻的研究之一。

——圭多钦科蒂,《白与黑》


英语读者手头的最佳意大利电影史书。

——《意大利论坛报》


妙语连珠,图文并茂,悉心综合……邦达内拉对于意大利电影的综述条分缕析、情深意切,全面反映了意大利社会。

——维多利亚•德•格拉齐亚,《美国电影》


任何电影工作者都不能忽视这部知性力作。

——《意大利学评论》


▲意大利的天才导演维斯康蒂、罗西里尼、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从左至右)



 

7.《从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一本真正的影片叙述论著,将影片与舞台放在同等的地位,同时将舞台与书写放在同等的地位。


  • 我们的观影经验表明,即使我们不说出来,我们还是意识到有个守护神以其魔棒,在电影院神奇的幕墙上为我们展示了奇异的电影景象。(阿尔•贝拉费)

  • 在一部影片中,谁发言?谁讲述?……在电影领域里,只要人们深入分析,这一问题立即引发众多的新问题。(弗朗索瓦•若斯特)

  • 一旦涉及有声电影,影片就不止运行一个故事……总是存在至少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在画面中,另一个层次在对话中。(弗朗索瓦•若斯特)




本书从重新阅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有关论点出发,将叙事分为舞台叙事、书写叙事和影片叙事,并结合早期电影叙事的形成和现代电影叙事的相关问题,阐述了两种基本的叙事(传播)模式,即“演示”和“叙述”,从而提出了作者独创的一种电影叙事体系。


延伸阅读:

《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叙事学经典著作,电影如何表示连续、进展、时间的间断、因果性、对立关系、空间的远近等等,这些都是电影符号学所面临的中心问题。

 

8.《微电影时代》中国第一部微电影导论,一本理论性兼实用性俱全的微电影拍摄手册。


这不只是一本研究微电影的艺术之书,更是一部坚定你的信念,带你走向成功之路的引领之作。

──顾国宁,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主持人


这本书写得很实在,不是高谈阔论说中外,而是点点滴滴讲拍摄,既讲理论,又讲操作,是一本能激发你创作欲望的好书,它让你保持创作的激情,让你真正去实现你的梦想!

──李威,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主持人


微电影来了,像大潮,铺天盖地,一下子把我们包围了。开机、封镜、杀青等这些影视圈内的专业术语,如今已人人皆知。这就是潮,属于微电影的大潮。

──刘启武



▲电影《十分钟,年华老去》海报


本书从电影理论视角出发,简明扼要地评述了微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让爱好微电影的同仁学会如何区分电影和电视剧的属性,给微电影一个准确的定位,讲述微电影拍摄技法,从而学会拍摄、制作自己的作品。书中穿插了大量精美图片和精辟的解说,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吸收到最专业的微电影知识,从而真正认识微电影。


延伸阅读:

《跨越时空的影像交流:数字电影的媒介形态》该书试图在数字技术的层面上,探讨数字电影的哲学和艺术特性。


9.《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全球唯一对台湾殿堂级电影大师杨德昌最完整深入访谈录


杨德昌是世界电影的殿堂级人物,他代表了台湾电影的巅峰,对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有着突出的贡献, 他对电影语言进行拆解的手法、通过电影对心灵透彻的剖析,已经超出电影的范畴。

——焦雄屏(台湾地区著名电影制片人、电影学者、影评家)

杨德昌告诉我们:一部电影可以解释整个世界,一部电影也可以囊括中国社会的全部。

——贾樟柯(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者)

杨德昌的电影有一种独特的、震慑人心的美,不论是光影、色彩、人物、活动,还是人周围的城市生活, 都能在他的镜头中互相协调配合。

——[美] 马丁•斯科塞斯(世界电影基金会主席)

在我的人生里,杨导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个层面来看,他就是我的模范,我所追求的,正是他那个样子。他的精神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里。

——张震(著名电影演员)




▲杨德昌亲笔绘制《追风》场景图


延伸阅读:

《杨德昌的电影世界》一本向已故的著名华语导演杨德昌和他的电影致敬的书。

 


10.《后“解严”时代的台湾电影》国内外第一部系统、深入研究“解严”后台湾电影的学术专著。


  • 自1949 年起,台湾全岛实施“戒严”。直到1987 年,“戒严令”才被解除(通常简称为“解严”)。1987 年是台湾历史的重要拐点,也是台湾电影的重大转折点。2010 年6 月29 日,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台湾电影步入了一个新时代,与大陆的电影合作大大加强,两岸合拍片日益增多。


  • 在当代台湾电影中,青春片是历史最悠久、发展最充分,也是最富有台湾特色的一个类型。自1965年兴起、延续至1982年的琼瑶的爱情文艺片,就已经包含了青春片的基本元素。自1979年至1982年,林清介、徐进良等人执导的一批学生电影,以及台湾新电影运动中以个体成长经验为叙事主题的一些影片里,均有各具特色的青春片。



▲电影《海角七号》剧照

本书首先对“后解严”时代台湾电影发展的脉络进行史的检视,继而对一系列重要问题予以专题研究,深入研讨了辅导金政策的嬗变、商业电影的发展、纪录片的探索、电影评论和理论的演进、胶片里的“国族认同”表述、海峡两岸的电影交流与合作、女性银幕形象的流变等问题,有利于读者了解该时期台湾电影的流变以及诸多重要问题,并且从台湾华语电影在本土化与全球化博弈和互动过程里的得失中获得启迪,亦更明晰地体认华语电影今后发展和整合的面向。


猜你喜欢: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