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的10本书(时间都去哪儿了)
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憧憬。
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理想。
大学,我们应该怎么度过?计划。
大学的首要使命是传播和发现关于重大问题的真理。
——爱德华·希尔斯
思想本来是无法量化的,但随着大学日趋市场化,衡量思想的尺度越来越与思想本身无关,而越来越受制于市场的逻辑。
——林赛·沃特斯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梅贻琦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 陶行知
什么是大学?大学究竟为什么存在?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
不能说不读这些书,你就不了解大学;但肯定可以说,读了这些书,你会对大学有更深刻的认识,你会更好地度过你宝贵的大学时代,更好地反观自己的大学时代。
或许,你正在大学上学或者已经大学毕业,或者正在大学工作,那么,关于大学,你到底了解多少?你对大学最大的期待是什么,你的大学留给你最深印象是什么?
1.《启蒙之所 智识之源——一位剑桥教授看剑桥》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怎样哺育无数思想泰斗和科学巨匠,剑桥大学800年之际的思考
原创力是剑桥学术生活中最受重视的素质之一,也是剑桥长期以来选拔博士生的主要标准。探明新事物,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东西,找到解决老问题的新路子,开拓知识的新“矿层”,这就是剑桥的最高目标。
多种因素激发了剑桥人的创造性:
无论一个人想做什么,都会受到尊重
职位和职称相对而言不分高低贵贱;研究与教学之间不存在尖锐的差别;更受重视的是口碑而不是正式职位。
非凡的成就可能伴随着羞怯畏葸、糟糕的授课技巧、孩童似的天真、无可救药的自私。
一旦成为剑桥某学院的院士,就无需为进一步晋升而奋斗,除非是谋求院长交椅。
剑桥创造力的另一个源泉,是专业之间或学科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
大学的核心精神就是好奇,盖因学术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力图答疑解惑。
延伸阅读:
(1)《欧洲中世纪大学》什么是大学?将大学聚到一起并依照某些规则有效开展学术探究活动的组织。
(2)《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演进》翻译拉什达尔名著《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基础上,经过多年研究填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空白
2.《喻园心语》大学校长给大学生的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
华中科技大学背靠一座山叫“喻家山”,故校园得名“喻园”,此书为该校校长“根叔”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对学生讲座上的话,故名《喻园心语》。《礼记》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李校长叮咛同学们,要告别“啃老”,告别“俗气”,告别麻木,告别粗鄙,告别精神苍白。“告别权力崇拜同样是一场伟大的告别。”
本书收录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学生心目中最亲民校长李培根名扬天下的演讲稿36篇,包括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心灵之约讲座等不同场合的演讲。演讲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质朴语言,嘱咐学生如何度过大学四年,提升自己;如何适应社会,成就自己。
李校长对学生们说:
未来,
回家来,无论贫富狗儿迎候,
昂起头,即使弱势尊严仍在,
依偎着,直到逝去数码记载,
打开窗,假话空话随风吹开。
真诚信义——未来,原来是情感的私宅。
延伸阅读:
《认识大学》失去灵魂的卓越
3.《细读美国大学》(第三版)一位先行者领你进入美国大学的人生指南
本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学术著作,价值却不在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著作之下。这不是用逐章逐节排序而来的教科书,却是作者在美国各类大学学习、工作和生活体验的集成。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常务副所长洪成文
和世界上大多数高校体制一样,早期的美国大学基本是精英教育。美国最初的大学是以培养牧师和贵族为宗旨的,而且多为私立。美国高校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社会真正进入“高考”时代是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多学校不再以培养未来社会的领袖作为自己惟一的办学宗旨,而是将课程与专业设置的重心不断地向科学与应用技术的领域倾斜。
——以上摘自《细读美国大学》(第三版)
延伸阅读:
《大学潜规则——谁能优先进入美国顶尖大学》追踪报道,轰动全美,普利策奖获得者力作。详细披露美国一流大学招生录取的双重标准,亚裔学生申请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康奈尔、斯坦福、哥伦比亚等美国著名大学必须权衡的隐形标准
4.《象牙塔的变迁》1749年普鲁士“不出版就滚蛋”政策,大学的“官僚化”与“商品化”
一本惊人的杰作,才华横溢。其风格与方法可能有迹可循,但作品整体的大胆创新令人振奋。
——谢尔顿·罗斯布拉特,美国科学家
(克拉克)用机智的分析,趣味盎然的档案轶事及诡异的幽默感建构起这部作品,那种起头如神来之笔的作者总是令人难以抗拒。一部奇特的杰作!
——安东尼·葛拉芙顿,《纽约客》杂志
学术卡里斯马,源自马克斯·韦伯的论述,意指学术的神秘魅力或巫术性质。
研究性大学的起源根植于政府与市场所导致的学术行为方式的变迁,学术实践发生官僚化与商业化,由此催生了研究性大学:
发表作品的数量、勤勉的教学表现以及可接受的政治观点和生活作风,还要在著作中让人看到“才华横溢”,表现出“原创性”。
延伸阅读:
《希望的敌人:不发表则灭亡如何导致了学术的衰落》大学究竟为什么存在?作为人文学者,我们写作乃至发表又是为了什么?
5.《大学的人文教育》
思想史家、教育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87岁高龄的张岂之先生谈中国大学
回顾我国100多年大学的独特历史
无“人文”不大学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北大红楼(沙滩)
▲ 清华学堂
作为新中国成立前的北大学生,张岂之回忆了其在北大学习的经历;其中更有作为历史学家、教育家的深刻感悟。他还归纳出中国大学精神:
民族蒙难,教育救国。
科学精神,人文依托。
文化传承,新知创造。
大学昌盛,国家富强。
大学人文教育的核心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必须通过教育悉心浇灌、维护。
一所大学如果没有人文文化的浸润,就好像大学没有草坪、没有树木、没有喷泉一样,干枯贫乏,教育功能将难以实现。因此,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被割裂、分离很长时间以后,今天强调人文文化的重要性,用以推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应是题中的要义。
6.《大学国际化的历程》迄今为止,讨论大学国际化最精彩的一部著作
大学的国际化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风景,不能用来装饰一流大学的梦。大学国际化也不是美国化;如果躺在人才进口的舒适椅上无所作为的话,美国的大学也有可能成为国际化进程中最终的输家。
本书以散文形式讨论当今国际上热议的话题——大学的国际化。作者从事大学管理,尤其是大学的国际化十多年,对中国及欧美大学都有深刻的了解,对于大学的国家化,包括招生、教师招聘及管理、国际合作办学等诸多领域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深刻的理论思考,他的论述对国内高等教育界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7.《大学的治理》中山大学原校长与我国港澳台、新加坡、日本、美国20所大学主要领导谈办学经验
平庸的大学都是一样的,而优秀的大学则各有各的优秀。
大学治理的关键在于保障学术自由。两百多年前,德国柏林大学第一次把“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的首要原则。由此,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的核心价值一直延续至今。
在大学治理方面,校长是很重要的角色。大学校长影响并塑造着一所大学的文化和特色。蔡元培先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理念成为北京大学的办学之魂。可以说,大学领导人的办学和治理理念决定了大学的定位、特色,甚至命运和声誉。
采访的校长有:
程星 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
余明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
李焯芬 香港大学原副校长、专业进修学院院长
陈新滋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
赵伟 澳门大学校长
李百炼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副校长
李嗣涔 台湾大学校长
杨弘敦 台湾中山大学校长
吴志扬 台湾中正大学校长
吴思华 台湾政治大学校长
戴海龙 美国天普大学教务长、资深协理副校长
黄伊侣 美国尤西纽斯学院校长
牟德 美国工程院院长、马里兰大学原校长
刘全生 台湾中央大学校长
陈思齐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教务长、首席副校长
朱经武 台湾综合大学系统总校长、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
夏宗国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副校长
长田丰臣 日本学校法人立命馆理事长
松本 紘 日本京都大学校长
桥本周司 日本早稻田大学常任理事、常务副校长
延伸阅读:
(1)《大学现代化之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洪堡”三原则,极受大学生欢迎的“大学现代化”课程讲义整理而成
(2)《密尔论大学》本书是一部讨论大学教育的经典之作,虽然成书于19世纪,但其中探讨的内容、观点对我们反思当今大学里的普遍沉疴仍然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8.《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文化特权的视角看大学,不同社会阶层在教育面前的不平等
各种教育,尤其是文化教育(甚至科学教育),暗含地以一整套知识、本领、特别是构成有教养阶级遗产的言谈为前提。
为了使一个儿童进入国立中学并在以后一帆风顺,必须有持续不断的成功(和老师的频频告诫)。
对一些人来讲,学到精英文化是用很大代价换来的成功;对另一些人来讲,这只是一种继承,它同时包含着便当和便当的诱惑。
本书通过欧洲社会学中心的一系列调查,研究不同社会阶层在教育面前的不平等,教育系统客观上进行着淘汰,阶层地位越低受害越深。
大学生与“学徒”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上大学与社会阶层有什么关系?男生、女生与选择文科、理科之间又有什么联系?本书有较大启发。
延伸阅读:
《通往精英之路:法国大学校与中国留学生》寒门难出贵子,至少对于法国精英教育是这样。
9.《大学的声音》
聆听在1位校长与24位校长(书记)之间展开的智慧对话
感受来自21所高校掌门人对学校建设的独特思考
大学的声音,每个人生命中最美的珍藏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来自21所名校的24位校长书记,共同奏响大学的声音!
一个国家有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实际上和这个国家的地位有非常大的关系。
—— 潘云鹤 浙江大学前校长、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
教育,是注满一桶水,还是点燃一把火?
大学的责任在于探索未知世界,传承社会文明。
大学的价值既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体现大学的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大学的精神是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灵魂,是指明高校前进方向的灯塔。
还记得为鼓励学生们做体育锻炼,在全校体育工作大会上直腿支撑25秒的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吗?年逾花甲的他在书中说: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光,在这里,你调皮一点、散漫一点都没有关系,但是离开了大学,你如果还是这样就要碰壁了。
延伸阅读:
(1)《大学的转型》为普通人办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
(2)《大学的观念与实践》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
(3)《大学之水》大学对学术和真理的追求是永恒的,这种追求就像深深的水,静静地流;静默之中蕴含着巨大的决心、执着和勇毅。这种追求是大学里最令人钦佩的特质。
10.《高职的前程》职业教育关系国家未来,告诉你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只有把补短教育搞成扬长教育,才会出人才,才会出拔尖人才。
我明确地告诉我的学生,你们高考或许没有考好,但是,就像人有左右手一样,左手看上去你是“差生”,右手看起来你确是国家需要的高级能人才,落脚点还是人才。
作者用了半年时间,调研国内15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职示范校、民办学校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记录,更是与这些学校的25位校长进行深入交流所形成的感悟。通过访问,总结、提升高职院校的特色和在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们是:
俞仲文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劳汉生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撒承贤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丁金昌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苏志刚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执行院长
董刚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
李大卫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马军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魏葳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曹勇安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
陈建民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徐建明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院长
徐建平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赵居礼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单强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戴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叶鉴铭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毅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刘洪一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阎红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董事长、院长
司徒渝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李时雨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陈建新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陈智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林靖东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创院院长
(以访问时职务为准)
猜你喜欢: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