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本好书(初冬寄来的情书)
天气一天天的寒冷起来,是冬天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总生出一份惆怅;天寒地冻的,做什么好?
想来想去,唯有读书。
2016年商务印书馆冬季好书来了(第一批,10种)!
1.《让人民来决定——美国的邻里组织运动》:一部从底层行动的变迁去透视美国、也以美国为背景关照底层行动的研究力作
从19世纪末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邻里组织运动的发展历程
草根组织活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民众抵抗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形式
历史学的问题在于它是大学教授撰写的关于伟人的历史,而真正的历史并非如此,它是由众多联合起来决心要让自己和周围同伴过上好日子的小人物组成的。
——比尔·塔尔科特,社区组织者
就民主的前景而言,这却是一个太容易会滑向冷嘲热讽、灰心绝望的时刻:
投票率在下降,对政党的认同越来越少;
有钱人几乎主导了选举政治和决策过程,精英的支配使政治趋于封闭;
公民不信任政客,多数人对公共生活表现得玩世不恭、疏离冷漠;
公民文化蜕变为毫无节制的个人主义,唯有私人事务也即个人及家庭事务才会引起关注。
与这幅绝望的图景相对的,还有另一幅对民主复兴充满西方的图景:
自1960年代以来,草根组织活动一直在不断地扩散和顽强地生存着,有鉴于此,活动家们都希望1990年代会迎来一种更加人道、更多参与、更为草根的政治生活,希望这样的政治可以让公民文化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得到复兴,使无权者和边缘人群更有力量,使社区更有能力满足自身的需求。
2.《怎样观察一棵树: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
2011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2011年《纽约时报》最佳园艺类图书
2016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
——李潘 中央电视台《读书》制片人
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观察。
——歌德
大自然经得起最仔细的观察
——梭罗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罗丹
人人都知道树长什么样子,对吗?
但你真的观察过红花槭上精巧的花朵吗?
或是鹅掌楸正在萌发的嫩叶?
水青冈的枝条?
当你仔细观察一棵树时,一个被形状和细节填充的新世界会向你敞开大门——你将看见你不曾知晓的美,你将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欣赏树木。当你能够从一棵树的生长轨迹中感受生命的四季,你会真正领略自然那激励人心的力量与美妙。
此处展示的是(从左至右)黑桦、北美柿和北美圆柏的树皮
虽然银杏“果”的杏色惹人喜爱,但腐烂后就不那么招人待见了。它散发出的气味使它得名“臭弹树”
3.《分子厨艺:探索美味的科学秘密》:一位著名的化学家,一位畅销书作者;一本迷人的小书,一本吃货宝典
“分子厨艺”学派创始人、世界著名美食科学家埃尔韦·蒂斯代表作。
想抓住更对位的烹饪方法、品尝最满足的美食吗?
你一定先得了解“分子厨艺”!
一本推动美食科学革命的当代经典。
我们每天都购买大量食物,它们都是食品科学发展的成果。
但是,我们真的懂得烹煮这些食物吗?
这些食品的质量真的好吗?
我们是合格的烹饪者吗?
不管用沸水还是冷水煮,从肉里流出的精华都是等量的。
对流是净化高汤的好方法吗?用咖啡渣来做实验!
如何选择葡萄酒与奶酪,以确保干酪火锅万无一失?
咸味可以转化并且能减弱苦味与甜味。
如何预知和预防转基因食品导致过敏的风险?
在《圣经 · 旧约》中,次子雅各向父亲以撒呈上一盘兵豆(红豆)汤(他刚用一盘兵豆汤骗取了长子以扫的继承权)。想要烹煮出价值如此巨大的兵豆汤,需要将水温控制在80℃—90℃之间。
此图展示受试者在咀嚼明胶时呼吸气息中的挥发性物质的浓度。每个峰值代表一个呼吸周期。
4.《“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国内首部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评估“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与成效的综合性年度报告
“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度指数、省市参与度指数全球首发
国内首部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大数据报告,各类数据3000亿条,原始数据量超过5PB,覆盖“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书以数据说话,特别引入大数据分析手段和技术,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前瞻性强,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哲学研究》:影响了二十世纪哲学走向的一本著作,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著作之一
他像希腊哲人一样,直接面对问题,在我们这个议论纷纭不知真理为何物的时代,他坚持走在真理的道路上。
别人认为只能议论的事情,他能想办法使之成为可以论证的事情,这是哲学最古老最基本的艺术,20世纪也有另一些人具有这样的艺术,但维特根斯坦是这门艺术的大师。
——维特根斯坦
我们愿说,逻辑中不可能有任何含混。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想法里:现实里“一定”有着理想。即使人们仍看不到理想是怎样在现实里的,而且也不理解这个“一定”的本质。我们相信,理想一定藏在现实里;因为我们相信已在现实中看到它了。
人们把术语表述方式的东西加到事物头上。两者可能加以比较,这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们以为这种比较的可能性就是对最一般的事况的感知。
《哲学研究》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代表作。其中主要批评了其前期有关语言、心灵和世界的思想,提出了相关的新的理解,认为语言、心灵、世界三者之间的一致关系发生在语言之内,而非语言之外;并对哲学的本性做出了全新的诠释,断言哲学研究就是语法研究。
6.《新民说》:一幅现代中国理想新民的图景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梁启超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巨大存在。
“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严复这样评价。
胡适说,”梁任公为吾国革命之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
著名学者曹聚仁曾说:过去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都受了他的影响。
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新国家。
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
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
——梁启超
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用洋洋12万字的《新民说》,全面探讨了国民性改造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新民说,也构建了一幅现代中国理想新民的图景,如有公德也要有私德;有进取精神也要尚武;有权利观念也要有义务观念;有自尊也要有毅力;合群也讲求生利分利。由这些新民组成的国家,是充满民气的国家,也是最具有政治能力的国家。
7.《地图的文明史》:此书的每一页都饶有兴味,都会引发读者新的思考。(《国际地图收藏者协会杂志》)
一本简洁、有趣、令人愉快的地图学史著作
这是一本出色的地理知识总汇,任何对地图学发展感兴趣的读者一定希望拥有一本作为手边书。
——《大地测量学》
这是一本最为重要的单卷本地图学史综合性著作,……此书应当成为对地图感兴趣的人的亲密伴侣。
——《墨卡托》
这是一本关于地图发展的简明扼要的、经典的历史叙述,作者勾勒了地图与历史间亲密的联系,并运用了大量的插图——包括古代的著名地图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的当代地图,多方阐明了从历史时期到今天,人类文化如何解读空间关系。
8.《神风特攻队、樱花与民族主义:日本历史上美学的军国主义化》樱花总体上代表了日本人的灵魂和美丽,如“美丽的飘零的樱花”那样死去是一种荣耀?
我们邻居跟我们的关系很纠结,邻居对我们的了解远远多于我们对邻居的了解,当你了解了这个邻居之后发现我们对他们不应该只有仇恨,还应该有很多东西,比如学习和更多理性的去剖析。
——李潘 中央电视台《读书》制片人
这部书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对二战末战死的几乎被遗忘的神风特攻队员进行了抢救性研究。他们绝非如大众想象的那样,是为天皇而死的狂热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作者描述的这些年轻人,认真阅读了大量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很少是真正为天皇而死的。通过把他们放在一个宽泛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作者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具有负责思想的年轻人。
——罗伯特·贝拉,著有《德川宗教》《心灵的习惯》
深刻展示了民族主义与美学结合的危险
为何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会自愿成为自杀式武器?
国家如何操纵樱花的象征意义,说服学生兵为天皇“如美丽的飘零的樱花”那样死去是一种荣耀。
“为了天皇我将撞向敌舰,如同飘落的花瓣。”
“海军是最美的。什么都漂亮。崭新的帽徽,帽徽熠熠生辉。”
明治初期,国家已经开始樱花的军国主义化,尽管那些亲近政府的人对樱花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一些人认为其代表了封建日本,反之,另一些人则认为象征了现代新日本。
盛开的樱花总体上代表了日本人的灵魂和美丽,具体就是军人的灵魂和美丽,因为军人被打造成了特殊化的日本人,体现了日本人之魂。
许多符号,特别是文化上特别重要的符号,一般都具有该社会成员共享的丰富意义。如同秋天的稻米,春天漫坡遍野的盛开的樱花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是生产力与生殖力的象征。但是,樱花也是短命甚至是死亡的象征。
文化从来都是混杂的,纯粹的本土文化不过是人们的想像。
军徽上的樱花图案
9.《“物”的崛起:前现代晚期中国审美风尚的变迁》从晚明盛大的物质奇观,看明朝人审美、欲望的纠缠与价值观的嬗变
把“生活”视作自己施展才华、体验美感的“作品”,
“生活”具有了与“艺术”并驾齐驱的地位,
甚至,具体的艺术品,如琴、棋、书、画、诗、赋、词、曲等都退居一隅,
成为营构、润饰“生活”这一整体的、宏大的“艺术品”的细枝末节。
《物的崛起》它说的是晚明,这几年好像关于晚明的书特别多,文学方面的、历史方面的,这个作者在物这件事情上,在很多我们认为想当然的概念上去做厘清,包括从“物”这个字眼调动他的阅读和他的社会学等各方面知识,然后对晚明这个东西进行考察,我觉得读起来这个对我启发很大。
——《北京晚报》人文版编辑 孙小宁
“时尚”:“生活美学”的趣味与症候。
“奢靡”的社会生活风气表明晚明士民整体的日常生活水平之提高,其实质在于物质性在人的日常生存、情感、审美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全面凸显。
对于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力的文人士大夫而言,这种“生活美学”在于借助于“物”来装点和营造一种审美化、艺术化的日常生活情境,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和审美体验,进而彰显其才情、趣味。
“‘物’的崛起”与“生活美学”的兴起,对前近代晚期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审美、精神生活的世俗化、日常化是前现代中国文明发展进程的必然,也是文化、艺术所无法逾越的历史阶段。
10.《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这场革命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框架和模式,近代科学和哲学既是其根源又是其成果。
科学思想史学派的创始人
一部十六、十七世纪思想研究的重要作品
一部充满常识却不卖弄学问、清晰却不过度简化的作品
柯瓦雷是科学思想史领域的泰斗级大师,在本书中以宏富的学识刻画了人类一个基本观念的转变过程。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人们普遍承认,17世纪经历并完成了一场非常彻底的精神革命,近代科学既是其根源又是其成果。
一个作为有序的有限整体、空间结构体现着完美等级与价值等级的世界,被一个无定限的(indefinite)甚或无限的(infinite)宇宙所取代……
……这一过程的结果是人在宇宙中失去了他的位置,或者更确切地说,人失去了那个他生活于其中、并对其进行思考的世界,人要转变和更迭的不仅是他的基本概念和属性,甚至是他的思维框架本身。
本书认为,人类的思想在16、17世纪曾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框架和模式,使古代那个秩序井然、有限封闭的世界(cosmos)最终变成了均一无限的宇宙(universe),也使价值世界同事实世界完全分离开来。近代科学和哲学既是这场革命的根源又是它的成果,近代科学史和哲学史必须相互参照来研究。
猜你喜欢: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