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0年来,中国乡村的契约传统在这里流传
关于婺源
你能想到什么?
“中国最美乡村”
“茶乡”“书乡”
“中国四大名砚之龙尾砚”
“全球十大最美梯田”
……
油菜花?
你可能不知道的:
近500年来
中国乡村社会的契约传统
也在这里代代流传
在乡村里的重大事项上
中国乡村社会素有“空口无凭,立约为证”的传统
一个富含“契约理性”且“敬惜字纸”的传统
他们习惯将一切事务记录下来
供词、招告、包封、戏文、售货清单、保证书、礼单、婚约等
6000余份文献契约
勾勒出一幅从明代至1980年代的乡村社会生活画卷
弘治十年的简单族谱
光绪二年的出典屋批
乾隆四十六年的出卖园地契
民国八年的具状词
1950年抗美援朝时的“捐助证”
1950年代的婚前夫妻财产证明合同
1980年代的卖地文书
1985年的分家文书
一个家族连续百年的土地契约
折射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丰富生活
现在,都在一本书里
研究中国乡村社会传统、徽州文化的详尽史料
一部不可多得详尽史料集成
《清至民国婺源县村落契约文书辑录》(全18册)
黄志繁 邵 鸿 彭志军 编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本书以保持历史文献的原始状态和更丰富的信息为原则处理清至民国婺源县村落文献资料,希望能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一套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文书辑录。
本资料辑录具有五点特征:
1、以村落为单位,强调了地方文献的地点感。
2、不限文献种类,尽量原生态地保持文献完整性。
3、文献目录尽量细化,以便后来研究者查阅。
4、某些村落文献数量多且集中,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5、本资料集所涉文献时间跨度长,从时间跨度上提供了具有连续性的乡村社会生活画卷。
民间文献的收集整理固然能为学术研究提供路径,但长期以来,由于徽州文献不断地被发现和编篡成集,徽州丰富的文献早已脱离了乡村,成为堆积在图书馆的文献典藏;尤其是随着形式多样、资料价值极高的各类徽州文书被陆续发现,学者又习惯于将珍贵的徽州文书以高价购置,然后成为独门资料加以研究。出于这样的考虑,本成果致力于出版以婺源村落为单位收集婺源县的契约文书,主要是想在前辈学者对契约文书的收集和整理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地点”对于文献的意义。实际上,只有清楚了文献的地点,文献才能回到具体的情景中得到更深刻的理解,与之相关的族谱、碑刻,乃至口碑等资料才可与契约文书构成一个乡村的地方文献系统。
——节选自《前言》
【供词】
秋口镇水末(沫)村汪家 216 · 供词
【招告】
秋口镇岭溪村戴家 4· 招书 ·木阿氏招程
【包封】
段莘乡阆山村 B 6-1 · 书信活套
【戏文】
秋口镇长径村 B 61 · 戏文
春三二月,弹破了七贤琴,看三三经理,六暗红希吹到念四蕃风信。主眼望青云,二地飘零。天南地北丙头兮,听孤红,五夜凄情,缺少巫山一点云。梅花香七人,三更三点,纱窗人净,酌得双双一并,幸福奴一片忧情。天岩滞究身,半天半地,抛别梅妻,二地成孤冷。曾记得,长板桥夹,梅花三弄,限铁索,携不具孤洲早还人。分别十里短长亭,何曾不细语叮咛?又谁之,一去三载,四九无音信,这相思,五分六分,好冲奴,三蕃四复难安顿,只落得,一年四季次第椎寻。
【售货清单】
秋口镇岭溪村 56 · 售货清单 · 售立德洋行
【婚约】
秋口镇长径村A42 · 一九一七年 · 婚约
百世荣昌
桥川霟通家眷侍教生叶义昌脱帽立正三鞠躬
一婚天赐盟男谱名 忠源 宣统庚戌年五月二十四日寅时生
一姻地界盟女家名 益子 民国丁已年十二月初八日卯时生
礼洛霟通家眷侍教生洪金元脱帽立正三鞠躬
【账单】
秋口镇江村余姓36 · 账单
【礼单】
秋口镇里源 57 · 一九六五年 · 聘礼礼单
谨送:
吴加子适嫁礼物:人民币五十元,红絮袄一件……祥亥六件,鱼二斤,鸡子二十夕,果子四包,红烛一对。奉申,台端,蕉源吴志标启上。
公元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书信】
秋口镇里源 121 · 书信
【名单】
秋口镇里源 103 · 家族夜饭名单
【字据】
秋口镇长径村 A 20 · 民国二十六年 · 字据 · 程元泰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本书以保持历史文献的原始状态和更丰富的信息为原则处理清至民国婺源县村落文献资料,希望能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一套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文书辑录。
全书收集清至民国民间文书3600多份(套)9000余张,以契约为主;另外,纳税凭证、状词和账本也有一定数量,其余文献则五花八门,充分体现了乡村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就笔者所见,本成果出现的文献种类有供词、招告、托书、合墨、包书、包封、戏文、托字、杂单、手绘地图、分单、证明、售货清单、保证书、符、当会契、修屋清单、聘礼、礼单、药引、婚约、婚前财产公正、拼批等。从这些不同类型的文书中,不难看出传统乡村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未来学界利用本成果,可通过文献的属地性,结合其他已经公开的徽州文献,从而为复原徽州文书的系统性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