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和目的
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
钱穆
一国家一民族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加进绵延不断的时间演进,历史演进,便成所谓文化。故我们说文化,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在这平面的、大的空间,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再经历过时间的绵延性,那就是民族整个的生命,也就是那个民族的文化。所以讲到文化,我们总应该根据历史来讲。
中国文化传统,是有它的希望和目的的。我们现在只要看它在哪条路上跑,到底跑了多少远,是继续在进步呢?还是停住不再向前了?还是转了方向,拐了弯?我们讲中国文化传统演进,就该注重在这些问题上。因此我此刻所讲,虽是已往的历史,但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国现在的地位,和它将来的前途。
我个人想,把中国文化从有史起到现在止,分为三期。秦以前为第一期,秦以后到唐为第二期,唐以下到晚清为第三期,现在则是第四期开始。
一、秦以前
“中国在秦以前,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期。在这期间,中国人已经确实实现了他们很崇高的理想。已经有了世界大同、天下太平的大观念,而且也已相当地有成绩。”
”
中国一部古经典《易经》说:“可大可久”,当时人认为整个中国版图以内的一切地方,就同是一天下,就同在整个世界之内了。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人类主义即人文主义的,亦即世界主义的。它并不只想求一国的发展,也不在想一步步地向外扩张它势力,惟其如此,所以使中国文化为可大。
具体一点讲。像孔子,他的祖先,是商朝之后宋国的贵族,后来逃往鲁国。但孔子一生,就并不抱有狭义的民族观念,他从没有想过灭周复商的念头。也不抱狭义的国家观,他更没有狭义的社会阶级观念,他只想行道于天下,得道于全人类。
如此说来,先秦诸子,实在没有一个人抱着狭义的国家主义。他们并非没有宗教信仰。只他们所信仰者,在现实人生界,而不在求未来和出世。所以中国文化,开始就普遍地摆在一个大地面上,希望只要交通所达,彼此都相亲相爱,结合在一起。他们的最高理想,就是奠定一个世界大同,天下太平的,全人类和平幸福的社会。
《国史大纲》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及各时期的特点的阐述在中国史学界无出其右。
二、秦以后到唐
“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在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的时期,莫过于汉、唐。而文学艺术的普遍发达,则在唐代开国以后。”
”
中国古人的理想,像先秦百家所提出的,本来已很高,很完美。直到今天,依然未能超过它们,这不能因此便说中国不长进。先秦人的思想虽高,可是只存空言。而秦以后汉、唐诸代,却确在依着它实干,使先秦人的思想逐渐在社会上实现。
唐以前的文学,大体说,可分两大类,一类可说是贵族的,另一类则可说是宗教的。艺术也是一样,那时也只有贵族艺术和宗教艺术之两大类。又如汉代文学,像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之类,那便是我所谓贵族文学之好例。而像屈原《九歌》之类,则是宗教文学之好例。
到唐代开国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才逐渐由贵族的宗教的普遍解放,而转化为日常平民的。我觉得唐代文学艺术境界,像杜工部的诗,韩昌黎的散文,颜真卿的字,吴道子的画,这都是和先秦、孔、孟诸子的学术思想一样,同是达到了一种超前绝后至高无上的境界。当知中国文化之特别伟大处,并不在推翻了旧的,再来一套新的。而是在一番新的之后,又增添出另一番新的。
《先秦诸子系年》
钱穆先生学术生涯中的里程碑之作
三、唐以下到晚清
“在唐以前,中国社会还不免有贫富悬殊,而宋以后的社会经济,却反而更趋向于平等了。这里便可见中国文化演进之大趋向及其大意义所在。”
”
宋以后的文学艺术,都已平民化了,每一个平民家庭的厅堂墙壁上,总会挂有几幅字画,上面写着几句诗,或画上几根竹子,几只小鸟之类,幽雅淡泊。当你去沉默欣赏的时候,你心中自然会感觉到轻松愉快。这时候,一切富贵功名,都像化为乌有,也就没有所谓人生苦痛和不得意。
甚至家庭日常使用的一只茶杯或一把茶壶,一边总有几笔画,另一边总有几句诗。甚至你晚上卧床的枕头上,也往往会绣有诗画。单纯、淡泊、和平、安静,让你沉默体味,教你怡然自得。中国的文学艺术,在那时代,则尽了它的大责任大贡献。
因此,中国文化在秦以前,造成了人生远大的理想。汉唐时代,先把政治社会奠定了一个大规模。宋以后,人们便在这规模下享受和发展。这就是文学和艺术到那时才特别发达的缘故。
《国学概论》
以清代学术界盛行的《榖梁传》作为思想核心
讲述“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
四、现在
“到现在,中国文化史的第四期正在开始,我们应该再努力鞭策向前。”
”
怎样鞭策呢?
第一,要恢复中国固有的道德。这就是上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孝、仁义、廉耻、节操那一番大道理。
第二,应使中国社会发挥出现代力量来。
第三,中国应该走进一步,还要加强工业。
这样一来,中国的文化,庶可再进一步达到他原先所理想的境界。
《中庸》上曾说:“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我们的文化前途,要用我们自己内部的力量来补救。西方新科学固然要学,可不要妨害了我们自己原有的生机。不要折损了我们自己原有的活力。能这样,中国数千年文化演进的大目的,大理想,仍然可以继续求前进求实现。
延伸阅读:
钱穆著作8种
1.《国史大纲》
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学用书
唤醒国魂、御敌救国的佳作
惟但求其通为一体
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
开其一贯相承之为统
以指陈吾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点击图片 一键直购☝
中国史所包地域最广大,所含民族分子最复杂,因此益形成其繁富。若一民族文化之评价,与其历史之悠久博大成正比,则我华夏文化,于并世固当首屈一指。
——钱穆
变法自强,本属相因之两事,(非彻底变法不足自强。)而当时人则往往并为一谈。(所变只有关自强之法。)一则清廷以专制积威统治中国,已达二百年,在满洲君臣眼光里,祖法万不可变。(满洲君臣之倾心变法不过求保全满洲部族之地位。令变法而先自削弱其地位,满君臣虽愚不出此。)二则汉人在此专制积威政体下亦多逐次腐化。当时政府里真读书明理,懂得变法自强之需要与意义者亦少。
——《国史大纲 · 第八编 清代之部》
2.《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阅读《论语》有何意义?
朱子如何阅读《论语》?
今人应如何阅读《论语》?
为何古人对《论语》有不同理解?
集钱穆先生几十年来阅读《论语》心得之大成
看到不一样的《论语》
点击图片 一键直购☝
凡关心吾中华民族之生命前途,必连带关心及于吾民族文化之传统。凡关心吾民族文化传统者,又必关心及于吾古圣先师之孔子。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60岁,都读《论语》40遍到100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钱穆
3.《先秦诸子系年》
钱穆先生学术生涯中的里程碑之作
一部给诸子学研究带来新气象的专著
分析著述,引证史料,一一考证
廓清先秦诸子思想发展演变的真实脉络
讲秦汉史以钱宾四先生为最好,研究秦汉史莫不以钱先生为宗师。
——牟宗三
上溯孔子生年,下逮李斯卒岁。前后二百年,排比联络,一以贯之。
——钱穆
全书包括考辨专文四卷,计160余篇,通表四篇,附表三张。前人考证诸子年世,多依据《史记》中的《六国年表》,然《六国年表》颇多缺失。钱穆通过研究得而复失的汲冢之《竹书纪年》,厘订其今传世本的错讹,然后以此来订正《史记》中的伪误和注释的抵牾,同时又遍考诸子之书,参证诸子之行谊及六国政事、年代、山川地理等,参伍以求,错综以验,定世排年,疏证细密,依次将先秦学术思想发展分为“初萌”、“酝酿”、“磅礴”、“归宿”四期。
4.《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钱穆先生对中国经学史的研究成果
被公认为他的最高成就
集钱穆经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
围绕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展开
廓清数百年来两汉经学上的学术迷团
结束了清代经学上的今古文之争
平息了经学家们的门户之见
点击图片 一键直购☝
本书宗旨,则端在撤藩篱而破壁垒,凡诸门户,通为一家。
一时代之学术,则必其有一时代之共同潮流与其共同精神,此皆出于时代之需要,而莫能自外。逮于时代变,需要衰,乃有新学术继之代兴。若就此寻之,不仅今文诸师,同随此潮流,同抱此精神,即古文诸师,亦莫不与此潮流精神相应相和,乃始共同形成其为一时代之学术焉。
——钱穆
本书包括四篇文章,旨在发现古人学术之真相。
《刘向歆父子年谱》
《两汉博士家法考》
《孔子与春秋》
《周官著作时代考》
5.《史记地名考》
上古地名、禹贡山水名、
夏殷地名、周地名、秦地名……
三十四卷,对《史记》中出现的地名进行考证
钱穆先生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作品
有助于了解先秦到今日之地名演变
点击图片 一键直购☝
怎能“登熊湘”
岂有熊在豫,湘在楚,而可一言以蔽曰「登熊湘」乎?索隐云「顺阳、益阳二县东北有熊耳」者,考顺阳故城,今浙川县东。汉志熊耳山出三水,洱水其一。今洱水源出内乡县之熊耳山,内乡东北接南召境。索隐盖谓齐桓登熊耳山当在比。今索隐此条必有误字,盖俊人妄加「益阳」字,以此熊耳即熊湘,遂以为在长沙之益阳耳。
6.《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
首部系统阐述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
钱穆先生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
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端作导论
与《国史大纲》合读
明著者写作之大意所在
“文明”、“文化”两词,皆自西方移译而来。
但此只可说欧美近代的工业文明已传播到各地,或说各地均已接受了欧美人近代的工业文明,却不能说近代欧美文化,已在各地传播或接受。当知产生此项机械者是文化,应用此项机械而造成人生的形形色色是文明。文化可以产生出文明来,文明却不一定能产出文化来。由欧美近代的科学精神,而产生出种种新机械新工业。但欧美以外人,采用此项新机械新工业的,并非能与欧美人同具此项科学精神。
——《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
7.《国学概论》
一本学习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入门读物
以清代学术界盛行的《榖梁传》作为思想核心
讲述“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
以“阶级之觉醒”论先秦诸子
以“个人之发现”论魏晋玄学
以“大我之寻证”论宋明六百年之理学
真知灼见 “竟体精深”
点击图片 一键直购☝
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
——钱穆
8.《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先生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作
共叙51个学术人物的思想
指出汉学家对不天下治乱之用心所在
与梁启超的同名著作各领风骚
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格局
治史必重考证
治先秦史必须知晓清儒研究成果
点击图片 一键直购☝
窃谓近代学者每分汉宋疆域,不知宋学,则亦不能知汉学,更无以平汉宋之是非,故先之以引论,略述两宋学术概要。又以宋学重经世明道,其极必推之于议政,故继之以东林。
明清之际,诸家治学,尚多东林遗绪。梨洲嗣轨阳明,船山接迹横渠,亭林于心性不喜深谈,习斋则兼斥宋明,然皆有闻于宋明之绪论者也。不忘种姓,有志经世,皆确乎成其为故国之遗老,与乾嘉之学,精气夐绝焉。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