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0本国学|百年前的“万有文库”全新修订出版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万有文库,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成功的丛书,

“以整个的普通图书馆用书贡献于社会”,万有文库的目的是为普通学校、家庭打造一个小型图书馆。一套由多种丛书组成的综合性大丛书,共出版4000册。文库一经出版,便广受欢迎,到抗战爆发前,第一集售出约8000套,第二集售出约6000套,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王云五、朱经农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是一套为中学生和社会普及层面阅读古代典籍所做的文言文选本。它隶属在王云五做总主编的《万有文库》,1926年开始陆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与两位主编合作的40多位编写者,多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和新文化运动的前沿人物;其中很多都在中小学教育领域里有过丰富的实践经验。教过国文,编过教材,研究过教法。

这里有我们十分熟悉的教育家和文学家:

如我国现代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领军人物叶绍钧(他后来的名字是叶圣陶),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著名作家茅盾(他当时的名字是沈德鸿,后来为大家熟悉的姓名是沈雁冰)。

其他如著作丰厚、名震一时的藏书家胡怀琛

国学根柢深厚、考据功底极深、《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的主要编写人臧励龢

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家庄适等。

为苦难的中国提供书本,而不是子弹。

在界定和传播知识上最具野心的努力。

——《纽约时报》评价《万有文库》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训诂学专家、《学生国学丛书新编》主编王宁先生说:

《学生国学丛书》体现了20世纪之初一些爱国的出版家和教育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的情怀、理想和实干精神。

文言文阅读水平应当达到什么程度最为合适?民国时期是可以作为一个基准线的。

将一个世纪以前的《学生国学丛书》通过新编激活,让它走进一个新的时代,更好地发挥它在语文教育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在推介《学生国学丛书》新编的时候,编者也有另外一重考虑。这套丛书毕竟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时代和社会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语言、文字、文学、文献、教育都有了更新的研究成果,对丛书进行适度的改编,也是绝对必要的。所以,这次新编主要做了五项工作:

第一,为了今天在校学生和普通读者阅读的方便,改竖排为横排,标点符号也随之改为现代横排的规范样式。

第二,变繁体字为简化字,在繁简转换的过程中,对在文言文语境中有可能产生意义混淆的用字,做了合理的处理。

第三,采用今天所见较好的古籍版本对原书的选文进行了审校,订正了文句的错、讹、脱、衍。

第四,对原书的注释进行了修改、加工、调整,使注释更加准确、易懂,对地名和名物词的解释,也补充了最新的资料。

第五,撰写了新编导言,放在原书绪言的前面。原编者和新编者对同一部书和同一篇文的看法,或所见略同,或相辅相成,或角度各异,或存在分歧,都能促进阅读者的思考和讨论,引发延展性学习,带动更多篇目和整本书的阅读。

60本国学好书,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吧。

曾长期在北京四中工作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学生国学丛书新编》的顾问顾德希先生说:

坚持不懈去“读”、去“用”,文言文的自学一定会出现令人惊喜的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丛书的每一本,都是适合于各类读者自学国学经典的好读本。


书目


一、  诗歌     
1.《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哺育了一代代伟大诗人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

点击图片 一键购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 · 抒情诗(上)· 采薇》


2.《楚辞》

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中国古代南方文学的代表

中国最早的文人文学

美丽、缠绵、梦幻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 · 离骚经》


3.《陶渊明诗》


陶渊明是杰出的田园隐逸诗人,笔法闲雅冲淡
钟嵘《诗品》曾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称之
本书选录了部分有代表性的五言诗,并附年谱
欣赏陶诗的同时介绍了陶渊明的经历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
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陶渊明诗·连雨独饮》



4.《谢灵运诗》

谢灵运,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本书精选谢灵运诗51首
以《文选》为主要依据
并附《谢灵运著述略表》供参考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
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
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
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迟。
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谢灵运诗·游南亭》


5.《王维诗》

王维,“诗佛”,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诗渗禅意,流动空灵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
“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诗 · 山居秋暝》


6.《孟浩然诗》


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
“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诗风清淡自然,“语淡而味终不薄”
“复忆襄阳孟浩然,
清诗句句尽堪传”
“诗至此,色相俱空,
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诗 ·宿建德江》

7.《李白诗》

民国时期傅东华先生选注的李白诗歌选集
全书选注“古风”体和“律体”诗歌共215首
既是一部李白诗歌精选集
又是一部弘扬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艺术的普及性读物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诗·蜀道难》

8.《杜甫诗》


杜甫,“诗圣”,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诗作被誉为“诗史”
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似乎不是古人,
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诗 · 登高》


9.《白居易诗》

白居易,诗魔,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倡导新乐府运动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敏于感悟,精于赏玩,
巧于切入,工于辞采”
“并州未是风流域,
五百年中一乐天”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诗 · 卖炭翁》


10.《温庭筠诗》

温庭筠是晚唐重要的诗人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本书精选温庭筠代表诗作90余首
带领读者走进其辞藻华丽、秾艳精致的艺术世界

朔管迎秋动,雕阴雁来早。
上郡隐黄云,天山吹白草。
嘶马悲寒碛,朝阳照霜堡。
江南戍客心,门外芙蓉老。
——《温庭筠诗·边笳曲》

11.《梅尧臣诗》

梅尧臣诗名极盛,与苏舜钦并称“苏梅”
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被后世尊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其诗读起来犹如咀嚼橄榄,稍费一些力气才能读通
读通之后才觉得抒情深挚、形容巧妙、余味不绝

我庭有素鸡,翎羽白如脂。
日所虑狂犬,未尝忧孽狸。
暝栖向檐隙,朝啄循阶基。
每先乌鸟鸣,不失风雨时。
——《梅尧臣诗·伤白鸡)

12.《黄仲则诗》

“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
通俗易懂,感情真挚,浑然天成
哀情与豪气并存
不卖弄学问,不以文为诗
本书选录黄仲则诗歌近400首
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
有抒发怀才不遇、穷愁困顿的感愤诗
有回忆美好爱情、抒发低徊感伤情绪的恋情诗
有吟咏祖国山川名胜、吊古伤怀的纪游山水诗
也有眷念友人、俱伤身世的友情诗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仲则诗·别老母》

13.《古诗源》

唐以前诗歌的重要选本
欲知汉魏诗歌则不可不读《古诗源》
本书为民国学人傅东华特为学生而作
选取在中国诗史上自《诗经》至晋季之诗歌
使读者对各诗体裁及各体发展轨迹一目了然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古诗源·卿云歌》

14.《十八家诗钞》

晚清曾国藩编选《十八家诗钞》
收录魏晋到宋元时期18位诗人的诗歌
所选录的诗人和作品体现了诗歌发展的时代风貌和诗人的主要成就
本书则是曾氏《十八家诗钞》的选注本
选取其中尤精之诗426首,增入作者小传和名物典故注释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十八家诗钞·赠李白》


15.《陆游诗》(即将出版)




二、  词曲        

16.《二晏词》

晏殊,晏几道
“南唐二主”之后最著名的父子词客
“北宋倚声家初祖”
“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
“殊父子词,语浅意深,有回肠荡气之妙”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二晏词 · 晏殊词 ·浣溪沙》

17.《苏辛词》

苏轼,辛弃疾
宋词豪放派的双峰
无意不入,无事不言
豪爽超逸,慷慨纵横
“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
“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辛词 · 苏轼词 · 定风波》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苏辛词 · 辛弃疾词 · 水龙吟》

18.《周姜词》

周邦彦,姜夔

宋词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诗人的天才,音律的专家

“词至美成,乃有大宗”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

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姜词 · 周邦彦词 · 苏幕遮》


鼓声渐远游人散,
惆怅归来有月知。
——《周姜词 · 姜夔词 · 鹧鸪天》

19.《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
包括杂剧与散曲
素来与唐诗、宋词并称
本书选注四种杂剧
书前有童斐撰写的《叙》
介绍曲体的发展、音乐特点、语言特点等

料必他珠帘不挂,望昭阳一步一天涯。疑了些无风竹影,恨了些有月窗纱。他每见弦管声中巡玉辇,恰便似斗牛星畔盼浮槎。

——《元曲·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杂剧》


20.《李后主词》

“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李后主词 · 浪淘沙令》



21.宋词

一部侧重于使读者了解词谱格律
通过代表性词作理解宋词创作的优秀选本 



三、 古文     

22.《欧阳永叔文》

欧阳修,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
“论大道似韩愈,
论事似陆贽,
记事似司马迁,
诗赋似李白”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永叔文 · 醉翁亭记》

23.《王安石文》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本书选编王安石代表性文章85篇
历代传颂的名篇大多入选
较全面地体现了王安石散文
论证严密、气势充沛、语言朴素的特点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文·读孟尝君传》

24.《三苏文》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唐宋八大家占了三席
宋代文坛的传奇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老泉之才横,矫如龙蛇;
东坡之才大,一泻千里,纯以气胜;
颍滨停蓄渊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三苏文 · 苏洵文 · 六国论》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三苏文 · 苏轼文 · 前赤壁赋》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挹西山之白云 ,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三苏文 · 苏辙文 · 黄州快哉亭记》


25.《曾巩文》

曾巩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本书选录各类代表作品共31篇
凸显醇正雅洁、纡徐内敛的风格特色
体现端庄雍容、温和含蓄的艺术美感
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三十余条。在京西,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盖公之所试如此。所试者大,其庶几矣。
——《曾巩文·先大夫集后序》

26.《归有光文》

归有光,明朝著名散文家,“今之欧阳修”
文风不事雕饰、情感真挚、意味隽永
“明文第一”
“清庙之瑟”
“此意境人人所有,此妙笔人人所无”

积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文 · 项脊轩志》

27.《顾炎武文》

一代鸿儒顾炎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在史学、文学、小学诸方面皆有精深造诣
本书内容包括“散文选读”“《日知录》选读”两部分
全面反映顾炎武生活的各个方面
凸显其崇峻人格与文化上的巨大成绩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顾炎武文·复庵记》


28.《晚明小品文》

小品文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晚明是小品文的集大成时期
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选取了54位晚明著名文人的159篇小品文
充分展现了不同作家的特色和风格
对名物典故加以简要注解
又于书末附录作家小传,使读者披卷无碍

韬光在山之腰,出灵隐后一二里,路径甚可爱:古木婆娑,草香泉渍,淙淙之声,四分五路,达于山厨。庵内望钱塘江,浪纹可数。
——袁宏道《晚明小品文·灵隐》


29.《方姚文》

选取“桐城三祖”中方苞、姚鼐的代表性选文50篇
选文中不乏《左忠毅公逸事》《游雁荡记》
《登泰山记》之类的传世名篇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方姚文·游雁荡记》


30.《韩愈文》

韩愈,杰出的散文家、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首
“浩乎沛然”的文气
文起八代之衰
而道济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
而勇夺三军之帅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文 · 进学解》

31.《柳宗元文》

柳宗元,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大家
与韩愈并称“韩柳”
散文渊深峻洁,游记清新秀美
“所贵乎枯谈者,
谓其外枯而中膏,
似淡而实美”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文 ·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2.《汉魏六朝文》

选文上起汉初,下终陈末

甄录之文,不拘骈散

以作者之先后为次

诸家之同异,时代之升降

均可于此觇之


各家文字,有以传大称者,有以宏丽称者,有以奇峭称者,有以澹宕高洁及风华清艳称者,本编所选,择其思深旨远、骨劲气完、情韵兼至者为主,其腴而近俗、纤而伤雅者,概不羼入。本书所选,俱从善本中选出,讹夺异同,皆详慎考正,衍文俚字,悉从删削。





四、 历史     

33.《战国策》

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
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智谋细,虚实间,文辞妙
“其文章之奇足以娱人耳目,
而其机变之巧足以坏人之心术”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 楚策》

34.《史记》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十四史”之首
研习国学的必读书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拿《史记》当历史课本或者古文读
“不如拿《史记》当历史小说读”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 · 陈涉世家》

35.《前汉书》

《前汉书》为汉代班固所作
本书的选注者为民国学者庄适
文前撰写新编导言

雨木冰。李梅冬实。
七月霜降,草木不死。八月杀菽。
大雨雹。雨雪雷霆失序相乘。
水、旱、饥、蝝、螽、螟蜂午并起。
——《前汉书》

36.《后汉书》

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重风节,轻爵位
打破以往史书中拘于正统思想的禁例
“范书贵义德,抑势利,
进处士,黜奸雄,
论儒学则深美康成(郑玄),
褒党锢则推崇李(膺)、杜(密),
宰相无多述而特表逸民,
公卿不见采而特尊独行”

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
——《后汉书 · 党锢列传》

37.《五代史》

《新五代史》,唐宋以后唯一一部私修正史
欧阳修主笔,文史兼美
法严词约,微言大义,有“《春秋》遗旨”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措,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五代史 · 伶官传序》

38.《明儒学案》

摘取明代诸家文集语录要点
据其宗旨,辨宗别派,各立学案
取材丰富,编纂有法,分类有序,证论切要
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学术流派授受分合
及各家学说得失发展的学术史著作
开创了“学案体”这一著作体例
对后世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胡适评价它“保存原料不少,为宋明哲学重要又方便之书”
梁启超评价它“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近代深远”,“清代学术之祖当推宗羲,所著《明儒学案》,中国自有学术史,自此始也”。

先生之学,以虚为基本,以静为门户,以四方上下、往古来今穿组凑合为匡郭,以日用、常行、分殊为功用,以勿忘、勿助之间为体认之则,以未尝致力而应用不遗为实得,远之则为曾点,近之则为尧夫,此可无疑者也。故有明儒者,不失其矩獲者亦多有之,而作圣之功,至先生而始明,至文成而始大。向使先生与文成不作,则濂、洛之精蕴,同之者固推见其至隐,异之者亦疏通其流别,未能如今日也。或者谓其近禅,盖亦有二:圣学久湮,共趋事为之末,有动察而无静存,一及人生而静以上,便邻于外氏,此庸人之论,不足辨也。
——《明儒学案》


39.《书经》

《书经》,即《尚书》
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不朽之作
流传至今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
足以为万世师法者
实非后人所能及也
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必有忍,其乃有济;
有容,德乃大。
——《书经 · 周书 · 君陈》

40.《左传》

我国第一部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革命家、文学界不世出的天才之作
“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左传 · 郑庄之跋扈》

41.《国语》

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一部有独立思想价值的史学名著
重点记载王侯卿士大夫对治国理政问题的见解
文笔异彩纷呈  内涵精深微妙
“邦国成败、嘉言善语”
“包罗天地,探测祸福,
发起幽微,章表善恶”

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
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
——《国语 · 晋语第四 · 文公问于郭偃》



五、 诸子    

42.《论语》

“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
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一部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
儒家的秘要,道义的准的
“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
“半部《论语》治天下”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 · 仁篇》

43.《孟子》

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一部关于孟子思想观念和活动的记录
纯粹宏博,雄健优美
“唯孟轲……博物洽闻,
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
“孟轲氏没,圣学失传,
天下之士,背本趋末"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得乎天子,为诸侯;
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 政治哲学 · 民为贵》

44.《老子》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
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内圣外王”之学
“言至道无如五千文”
“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
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 第一章》

45.《庄子》

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
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
超乎形骸的出世主义
“其学无所不窥”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 · 逍遥游》

46.《墨子》

墨翟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翟言行的集录
其说以兼爱非攻、力行勤俭为主旨
本书为收录《墨子》19篇
《尚贤》、《尚同》诸篇反映了其政治思想
《兼爱》篇反映了其伦理思想
《非命》、《贵义》诸篇反映了其哲学思想
领略墨家学说的独特性,体会墨子论辩的逻辑性

是故求以众人民,而既以不可矣,欲以治刑政,意者可乎?其说又不可矣。
——《墨子·节葬》


47.《列子》

一部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一部智慧之书
大量精彩的寓言故事
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气伟而采奇”
“辞旨纵横,若木叶干壳,乘风东西,
飘飘乎天地之间,无所不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列子 · 汤问》

48.《荀子》

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整理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
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
本书收录文章12篇,相当于《荀子》全书的三分之一
基本囊括关于荀子思想学说的重要篇章


49.《韩非子》
先秦法家集大成之作
《史记》称他“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博采慎到之“势”、申不害之“术”、商鞅之“法”
本书选择能代表其思想的论著19篇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
——《韩非子·主道》

50.《淮南子》
成书于西汉,以道家思想为主,杂糅了诸子百家学说
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取材诡异瑰奇,文词奇丽宏放,前人曾将其与《史记》并称为汉世杰作
在文学史也有重要地位


51.《晏子春秋》
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
由庄适先生选注,李瑞校订
本书收录《晏子春秋》精华部分88章
展现了晏子的人物形象和政治理念
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
——《晏子春秋·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逊晏子谏章》

52.《吕氏春秋》
上承儒道墨法诸子
下启汉代学术阴阳五行
兼容百家  成就其“杂”
“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

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吕氏春秋 · 察今》


53.《商君书》

也称《商君》《商子》,是法家学派代表作之一

在战国末期已广泛流传,主张法治,实行农战,加强集权

该书论述的法为国本、治国之道具有深刻意义

该书书成众手,内容庞杂,语言朴实,风格冷峻


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很刚之民不讼,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巧谀恶心之民无变也。
——《商君书·垦令》


54.《新序说苑》
西汉大儒刘向所著
多以故事形式出现
叙述为主,兼有议论,善用比喻、类比
阐述了儒家的治国思想
兼有道家、墨家、法家的主张
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父瞽顽,母嚚,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舜尽孝道,以供养瞽。瞽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
——《新序说苑·杂事》

55.《论衡》
一部东汉哲学家王充所作的巨著
对当时社会流行的诸多虚妄之说进行论辩衡量
展现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本书从中选取其尤为重要者30篇
对所选篇目“披其菁华,芟其芜蔓”,进行精编。


人禀元气於天,各受寿夭之命,以立长短之形,犹陶者用土为簋廉,冶者用铜为柈杅矣。器形已成,不可小大;人体已定,不可减增。
——《论衡·无形篇》



六、 杂记     
56.《礼记》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中国文化史上彪炳千古的典范

“礼记,万世之书也”

“为青年不可不读之书,

而又万不能全读之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 中庸》


57.《世说新语》
“近于杂史”的“小说之杰作”
汉末迄东晋二百多年
涉及上层人物品鉴的一部实录
在史学、语言学、美学方面均有极高价值
“言论丰采,跃然纸上”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顾曰:

“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世说新语 · 巧艺第二十一》


58.《徐霞客游记》

明末旅行家、文学家、地理学家徐霞客

一生专以探索名山大川、考察地理风貌为务

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细致记录沿途见闻感悟

遂成兼具文学、史学、地理学价值的宏篇巨著《徐霞客游记》

本着“欣赏与考证”的原则

本书择取徐霞客早期出游时详细描绘风景的篇目

和其后期出游所写的注重考证的篇目

注释内容丰富,重于人物掌故的详细阐释,引证颇多


初二日 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循别溪,依山北行。十里,两山峭逼如门,溪为之束。越而下,平畴颇广。二十里,为猪坑。由小路登虎岭,路甚峻。十里,至岭。五里,越其麓。北望黄山诸峰,片片可掇。又三里,为古楼坳。溪甚阔,水涨无梁,木片弥布一溪,涉之甚难。二里,宿高桥。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

59.《文史通义》
清朝著名史学家章学诚代表作
与刘知几《史通》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双璧
在文史理论阐释与研究方面成就卓著
本书为著名编辑出版家章锡琛特为初学者选编


夫史为记事之书。事万变而不齐,史文屈曲而适如其事,则必因事命篇,不为常例所拘,而后能起讫自如,无一言之或遗而或溢也。此《尚书》之所以神明变化,不可方物。降而左氏之传,已不免于以文徇例,理势不得不然也。以上古神圣之制作,而责于晚近之史官,岂不悬绝欤?不知经不可学而能,意固可师而仿也。
——《文史通义》


60.《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
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本编为民国学人庄适特为初学者选编
注文多为选注者自注,以精妙简当为要
又旁采诸家,取其长者

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才非短长,理自难易耳。
——《文心雕龙·夸饰》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如果您想看原汁原味的万有文库,可以看看下面:


《万有文库珍本》

[唐]杜甫 等著

王云五 主编

商务印书馆出版




(全三集)



(初集)


(二集)


(三集)

商务国典选目,本就以版本见长。《万有文库》也收入不少稀见珍本,同时也邀请了当时的名家做了很好的选注本,这次本馆延请多位藏书界闻人精选,同时考虑到当代读者的阅读兴趣,本集所选宋以前诗赋文集,都是迄今少见再版的,均可视为万有文库的稀见珍本和当代读者古典文学诗文阅读的常销品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