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本大家小书(非常值得一读)
一切感情都可以导致爱情,
导致热烈爱慕,一切的感情:
憎恨,怜悯,冷漠,崇敬,友谊,畏惧,
——甚至蔑视。
是的,一切的感情……只是除了感谢以外。
感谢——这是债务;
任何人都可以摆出自己的一些债务……
但爱情——不是金钱。
——屠格涅夫《爱之路》
这里有名家的散文、杂感、自传、书信、日记……
不论体裁,惟重内容和品位。
这是“涵芬书坊”:
一组触及读者内心和灵魂的作品
一套高水准的大众人文阅读读物
与商务的“碎金文丛”交相辉映。
“碎金文丛”第一辑
1.《爱之路》
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的祖国的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实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要是没有你——想起家乡发生的一切,怎能不叫人绝望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那是不可置信的啊!
——屠格涅夫《俄罗斯语言》
本书收录了屠格涅夫在生命最后几年、远离祖国之时在病榻上写下的82篇散文诗。这些散文诗的最大特色在于,伴随着俄罗斯乡土风情,作者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与热爱、对贵族阶级和上层社会的讽刺等。文笔文雅,寓意深刻。
伊•谢•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文学家。代表作朋《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
2.《河上一周》
《瓦尔登湖》姊妹篇
梭罗在大自然中自由来去,他把上帝比作人类的父亲,把大自然比作人类的母亲。
他写道:“有时一个凡人在自己身上感觉到大自然,不是他父亲,而是他母亲在他内心躁动,而他随着她的永存而获得永生。”
“风儿应是他的呼吸,季节应是他的情绪,而且他应该把自己的安详平静传给大自然本身。 ”
“这世界被很好地保存下来;垃圾不曾堆积;时至今日早晨的空气仍然清新,草地上并未积起灰尘。”但梭罗业已注意到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的某些迹象,他不仅振聋发聩地向人们敲响警钟,而且科学地提出治理环境的对策。梭罗在旅行中途看见大路边横着一片沙漠。经调查得悉:三四十年前那儿是放羊的牧场,因羊群被跳蚤咬得乱抓乱扒,破坏了草地,以致沙子吹开,铺展在四五十英亩的土地上。
本书是作者写于二十几岁时的一篇纪念作品,为的纪念他和哥哥在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两周游。后来哥哥去世,他写下这部作品作为纪念。但是,全书缩写为一周的旅游,并且是从旅游说开去,文字涉及的是环境对于精神的作用,人的灵魂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得以净化。这本书是《瓦尔登湖》的姐妹篇,其精髓更多表现在自然界的游历中、环境对于精神的作用、人如何在自然环境中思考和明辨。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著有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等作品。
3.《艺术家画像》
玫瑰,哦纯洁的矛盾,喜悦,
不是任何人的睡眠在这样多的
眼睑下。
——里克尔(墓志铭)
里尔克一生是个诚实的劳动者,他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劳动的赞美。因为里尔克是个诗人,所以他赞美的劳动主要是艺术劳动。把艺术创作视为一种劳动,像石匠用石头建造一座大教堂一样的劳动……
在艺术创作中,不相信灵感,只相信劳动,相信通过艺术实践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里尔克的一个重要思想。遗憾的是,里尔克在自己不长的一生中所从事的艺术劳动,既不足以养家,亦不足以糊口,常常不得不仰仗富有的朋友为他提供生存条件。
本书录了著名诗人里尔克论画家的两篇杰作。《沃尔普斯维德画派》对于人们认识沃尔普斯维德画派的艺术特点和意义起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人们了解沃尔普斯维德画派不可多得的作品。里尔克关于罗丹的散文,也像罗丹的艺术一样,成了艺术史和文学史上的瑰宝,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认识罗丹和他的艺术,也可以认识里尔克作为散文作家的风采。
赖纳•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代表作有《祈祷书》、《新诗集》、《杜伊诺哀歌》等。
4.《莫斯科日记 柏林纪事》
12月11日:“为了不使东西受冻,他们给商品盖上羊毛毯,上面只陈列两三个样品。大量的食品是面包和其他烘烤面食,各种卷圈;点心店里有诱人的苹果馅饼。棉花糖的花样真是繁多。昨天下午我同阿斯娅在一家点心店里,他们卖杯装的掼奶油。阿斯娅吃了份带蛋白筒的,我则喝了咖啡。”
1月20日:“巴舍斯基引诱我步行到特维尔斯卡娅大街,答应带我去一家妓女经常光顾的咖啡馆。在咖啡馆里没看见什么引人注目的,不过至少弄了冷盘鱼和螃蟹吃。”
1月29日:“我不再记得我们谈了些什么了,唯一记得的是当我离开时,阿斯娅给了我一个吻。随后在阿尔巴特大街上的餐馆想弄点热的吃,却徒劳了。我点的是汤,他们上的却是两块奶酪。”
《莫斯科日记》是本雅明生活转折时期最个人化的文本。在日记中,本雅明叙述了他在莫斯科短暂停留期间(1926年12月6日—1927年1月底)的所见所闻,还有他与拉脱维亚女共产党人阿斯娅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柏林纪事》是本雅明对其青少年时代曾经生活过的城市——柏林的断想式回忆。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著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和《单向街》等作品。
5.《致死的疾病——为了使人受教益和得醒悟而做的基督教心理学解说》
“它使我能够在一个比我曾经梦想过的更宏大的范围内说明基督教;关键性的范畴在那里被直接地揭示出来。”
——克尔凯郭尔
“自我”意味着在关联中发生的自身与自身的关联,因而只能是一种肯定性的而非否定性的“综合”,比如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自由(可能性)与必然的综合。
本书是索伦•克尔凯郭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克氏试图通过与黑格尔不同的方式来揭示人的真实经验,特别是朝向信仰的生存体验中的超概念维度,以避免思辨理性的抽象普遍性,达到基督教信仰所要求的独一无二的或个人的具体性和除基督教之外再无真实依凭的生存境况。正是在此层面上,克氏在该书中详细讨论了个体生存状态中的绝望形态、罪与信仰之关系以及如何从绝望中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信仰。
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1855),丹麦哲学家、神学家及作家。主要著作有《非此即彼》、《论反讽概念》、《恐惧与战栗》等。
6.《致外省人信札》
帕斯卡尔设计了一个对于双方争论甚感兴趣却一无所知的人,热情而天真地在他的詹森派和耶稣会士朋友之间穿梭往返,试图从他们各自的语言中了解他们的神学争论。
“如果他们正好处在一个普遍认为上帝被钉十字架是一条愚蠢的教义的世界,他们对于十字架的冒犯会暂表隐忍,而只是宣扬那位荣耀的而不是受苦的耶稣基督。他们在印度和中国所实行的就是这一谋略,在那些国家,他们允许基督徒崇拜偶像,并教会当地基督徒如下的计谋:他们让那些皈依基督者在他们的衣服下面藏上一张耶稣基督的画像。”
全部信札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由第一至第四封信札组成,主要介绍了阿诺尔和耶稣会之间围绕上帝的恩宠和自由意志的神学争论。第五至第十封信札,帕斯卡尔笔峰一转,向那位外省人“描述一下那些好心的耶稣会士的道德观”。第十一至第十八封信札揭露了耶稣会士道德观的虚伪和渎神,批判了耶稣会士的神学观点,为詹森派的恩宠和自由意志的观点做了辩护。第十九封信因故未完成。
布莱斯•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宗教哲学家。代表作为《思想录》。
7.《亡灵对话录》
古典主义最后的代表
在《亡灵对话录》中,费讷隆假设历史人物在天堂或地狱相见,在对话中倾诉各自的感想。
“靠罪孽赢得的伟大,不会带来持久的荣誉和幸福。”
“战争是人世间最大的灾难。”
本书收录《论雄辩》和《亡灵对话录》两种对话。在《论雄辩》中,作者通过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对雄辩这一命题做了鞭辟入里的阐述。在《亡灵对话录》中,作者假设历史人物在天堂或地狱相遇,各自倾诉自己的感想。这些人物往往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他们中间有作家、君王、政治家等,每篇对话谈论一个主题,如权术、道德、艺术等等。
弗朗索瓦•费讷隆(1651-1715),法国作家和神学家。著有《泰雷马克历险记》、《论女孩的教育》等作品。
8.《哲学讲稿:1883-1884年桑斯中学课程笔记》
不要以为贬低他人即可以提升自己。莫要有这样错误的耻辱感,要让他人成为你的引路人,这并不会剥夺你的独立。总而言之,要学会尊重自然的优越,同时又不丧失自信。这才是我们未来的公民的样子。
——涂尔干
《哲学讲稿》是由涂尔干在桑斯中学教授哲学时,其学生安德鲁•拉朗德所做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尽管该书是针对中学哲学教育所作的讲授内容,但从这些内容中我们还可以窥见到:当时法国社会思想纷争和现实状况以及由此课程所反映出来的第三共和国的政治理想。
从涂尔干研究来看,该书还是我们研究涂尔干早期思想形态,包括其理论渊源、基本问题和内在张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总之,对于考察法国中等教育、当时法国思想形态、涂尔干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爱弥尔•涂尔干(1858-1917),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奠基人之一。著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作品。
9.《道德小品》
如若世界轰然倾倒,
正直的人也不应移动分毫。
——贺拉斯
时髦:死亡夫人,死亡夫人。
死亡:等着吧,时候还没到呢,时候一到,你不喊,我也会来的。
时髦:我是时髦,你的姐妹。
死亡:我的姐妹?
时髦:你和我都是同样地为不停地毁灭和改变人世间的事情而努力工作,虽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我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本书是莱奥帕尔迪作品《道德小品》和《杂感录》的选译。《道德小品》汇集了莱奥帕尔迪写于1823年至1825年间的散文。首次出版于1827年,共收24篇散文,大多采用对话录文体,凭借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来阐发哲学观点,表达诗人因理想失败,深感狂澜之难挽,而趋于悲观,但又不懈地追求理想、探讨人生价值的旨趣。
莱奥帕尔迪的另外一些散文、随笔,在他逝世之后,汇编为《杂感录》问世。这部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发乎情的诗意,诉于理的思辨,把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做了透彻的阐发,具有令人省察的思想深度,给人以隽永的回味。
10.《克尔凯郭尔日记选》
到审判日那天,所有的灵魂都将重获生命,然后一个个全部形单影只,相互间谁也不认识谁。
人们几乎从未运用已经拥有的自由,比如思想自由;相反倒去要求什么言论自由。
我死以后,没有人能够在我的论文(那是我的慰藉)里找到充满我一生的根本所在;也找不到写在我内心最深处的东西,它解释了我的一切,常常使得在世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事情,在我眼里却举足轻重,或者相反,世人趋之若鹜之事,于我却毫无疑义——在我将解释这一切的秘密注解毁灭殆尽之时。
——克尔凯郭尔
本书是由丹麦学者彼得•P. 罗德从克尔凯郭尔所做的大量日记中选编出来的,是一部理解克尔凯郭尔著作的天然导论。克尔凯郭尔在这些日记中,把他自己在著作中不能直接向别人诉说的情感和想法,以更为直接且以极其深思熟虑的方式表达了出来,通过此书,我们更易理解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
11.《我与你》
人执持双重的态度,
因之世界于他呈现为双重世界。
人言说双重的原初词,
因之他必持双重态度。
原初词是双字而非单字。
其一是“我—你”。
其二是“我—它”。
经验世界屈从于原初词“我—它”。
原初词“我—你”则创造出关系世界。
《我与你》是20世纪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主要代表作,该著作对现代西方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已深入到哲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各门社会科学之中。
马丁•布伯从犹太思想出发,对近代西方哲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决不是“我思”,也不是与自我对立的种种客体,而是他自己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和事件发生关系的方式。基于此,马丁•布伯论述了人的两种关系,即“我与它”和“我与你”关系。
12.《残酷戏剧——戏剧及其重影》
在谈论文化以前,我认为世界处于饥饿之中,它无暇考虑文化,不过有人却在人为地将思想从饥饿转移到文化上来。
我认为最急迫的不是捍卫一种其存在从未使任何人能免除饥饿之苦或改善生活之虑的文化,而是从所谓文化中吸取思想,
这些思想具有使人振奋的力量,
与饥饿力量相似。
我所说的残酷,是指生的欲望、宇宙的严峻以及无法改变的必然性,是指吞没黑暗的、神秘的生命旋风,是指无情的必然性之外的痛苦,而没有痛苦,生命就无法施展。
——阿尔托
《残酷戏剧》是法国戏剧大师阿尔托论述戏剧的经典文集,其中包括论文、讲座、宣言及信件。他在该书中提倡戏剧应该是残酷的,应该表现生的欲望、宇宙的严峻以及无法改变的必然性。
戏剧的功力应该是使观众入戏,观众不应是外在的冷漠的观赏者,舞台应予观众融为一体。他的戏剧主张对现代戏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他这本书提出的生活的残酷性理论,使其影响又远远超越了戏剧这一狭窄的领域。
13.《古希腊的神话与宗教》
英雄确实属于人类,并因此经受过痛苦和死亡。但他们却以自己一系列的特点与普通亡者群区分开来——甚至在死亡中。
在所有希腊人的头脑中,英雄的名字永远是鲜活的,永远是辉煌的。英雄族构成了城邦希腊的传奇过去,也就是希腊人的家庭、部落和社群所依附的种种根源。
本书是研究古希腊神话与宗教的比较权威的著作。作者从学者的哲学视角研究希腊,期望从现实出发看待希腊的神话、城邦和宗教,在研究希腊的领域中有比较权威的意义。
14.《落叶》(全两册)
青年人需要快乐,老年人需要安宁,姑娘需要出嫁,已出嫁者需要“第二次青春”……永远是互相碰撞,永远是闹闹哄哄。
我曾以为,一切都是不死的。所以我唱歌。
而今我知道,一切都有终结。于是歌声止息了。
俄罗斯的生活肮脏、虚弱,然而,不知何故,就是可爱。
——罗扎诺夫
罗扎诺夫被人称为疯人、怪人、狂人,他的随想录《落叶》是一个混沌的文本,里面有诗,有哲学,有故事,有日记,也有文学批评。他在书写自己的思想时极为随便,有的是在鉴定古币时,有的是在列车上,在周围尽是妓女的城外大街上,在花园里仰望天空时,在法院里等待书记员时……
罗扎诺夫在这些时刻不仅没有放弃思考,而且也不放过写作,他在稿纸或标语的背面,在信封和名片上,在鞋底上,写下了一些不相干的句子,在旁人看来,这些话无异于呓语、梦话。罗扎诺夫是一位充满批判激情的思想家,他十分珍惜那些“出人意料的呐喊”,记录下这些声音。
以下五种样书已见,即将上市,感谢读者的支持和厚爱!
15.《人性与价值》,〔美〕桑塔亚那 著,陈海明 仲 霞 乐爱国 译
17.《夏洛蒂·勃朗特书信》,〔英〕夏洛蒂·勃朗特 著,杨静远 译
18.《批评生理学》,〔法〕蒂博代 著,赵 坚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