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播数学的种,开自然的花:余节弘和他编的10本书 | 好书好编辑特别策划(四)

2015-10-30 商务印书馆


数学之美,力求在纷乱之中寻觅逻辑,呈现简约、平衡与完善;


自然之美,祈愿在天地之间释放生机,播撒和谐、温暖与感动。


然而遗憾的是,这世界毕竟还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发现世界、打开心灵,我们或许需要这样一些书、这样一个人的帮助:


翻阅《数字与玫瑰》,我们会感受到数学是一座坚固的堡垒,而诗歌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家园;读罢“2014中国好书”《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我们会发现博物学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打开《桃之夭夭——花影间的曼妙旅程》,品味诗文词句之间观赏花卉的爱与哀愁……还有许多带我们发现世界之美的好书,都是出自这位理工男编辑。



余节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之后入职商务印书馆工作至今,现为副编审。作为新知类图书青年编辑的代表,他逐渐树立了自己的编辑风格,并向新的领域不断迈进。


当我们的世界与他的世界相遇,我们或许会发现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数学篇


1.《给青年数学人的信》

书中讨论了许多的议题,包括最初关于职业生涯的决策到职业数学家的工作哲学,以及数学家研究题材的本质,不只有一些实在建议,还提供来自数学圈子内的见解,并且解释数学家到底在做什么。正因为如此,本书所收录的许多议题将吸引一般读者。
延伸阅读
《爱+恨数学:还原最真实的数学》:数学往往被想象成一片理想的净土,远离世俗与人性的繁杂,然而关于数学的故事,却总是和人性息息相关,甚至比其他故事更能体现人性。



2.《数学与人类文明》

本书跨越了不同的地域和种族,依次探讨了数学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并各有侧重,包括埃及、巴比伦、希腊、中国、印度、阿拉伯;至于近代文明,我们考察了文艺复兴的艺术与几何学、工业革命与微积分、法国大革命与应用数学的关系。
对现代数学与现代文明进行阐述和比较,是本书的一个特色。至于古典部分,也着力发现有现代意义的亮点。19世纪,数学和艺术同时从古典进入现代;20世纪以来,抽象化成为数学和人文学科的共性;哲学与数学的再次交汇产生了维特根斯坦和哥德尔定理。
本书配有200多幅图片,既可用作同名通识课程八讲的短学期教材,也可以用作长学期的教学(每章分两讲),还可以用作大学“数学史”和“文科数学”的教程。
延伸阅读
《数字与玫瑰》(修订版):如果说数学是一座坚固的堡垒,那么诗歌便是我可以随身携带的家园。



科学、经济篇
3.《光怪陆离的物质世界:诺贝尔奖和基本粒子》

原子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于是,质子、中子、中微子、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纷纷浮出水面。
但是最后人们发现质子、中子和介子等也不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由更基本的级“夸克”组成。1995年人们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最后一个夸克的搜寻,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延伸阅读
《看不见的手——诺贝尔奖和经济学》:能与物理、化学等资深学科共同站立于诺贝尔奖的领奖舞台上,无疑反映了经济学在人类实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科学的双刃剑——诺贝尔奖和蘑菇云》:通过科学,人们可以探索世界、认识自然,进而改善生活;通过科学,人们也可以摧毁物质、破坏生态,甚至危及生命。


《窥探上帝的秘密——量子史话》:本书讲述了量子理论建立的艰难过程,并对量子力学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着的世界,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给出了生动的讲解。


《科学思辨二十四则》:作者用一个接一个科学人文事例讲述道理,力图淡化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界痕迹,将科学法则、思辨方式、探索规律、科学与人文融合等作为一种文化进行理性阐述。

《观天巨眼——天文望远镜的400年》:天文望远镜的发明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极重要的大事,可以说,一部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近代的天文学历史。



4.《经济学之美》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把经济学作为一门艺术,用审美的眼光来品味经济学,可以对经济学有更深刻的理解。财富丰裕、均衡和谐、调控理性、博弈智慧、目标最优、经济公平、制度正义、物质共享、理论偏好等经济学的论点,无一不是在展示着经济学和谐之美的韵律。书中以经济学的“和谐之美”做主线,用审美的眼光,从不同侧面审视经济学。因为美学对一般读者来说偏向高深,所以,这条主线不是“明”的,而是“暗”含其中。在文字上不出现美的字眼,而是让读者自己体会出来。每一个知识点,用丰富的事例和史料而不是大谈理论来介绍,以避免理论上空洞的说明。
延伸阅读
《微观经济学十讲》:现代经济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社会的方式。本书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介绍微观经济学的主要概念、重要理论和常用方法。



漫画
5.《漫画儒家思想》(上、下册)

《漫画儒家思想》用一个又一个的幽默漫画故事加以阐述,突破传统的桎梏,将儒家文化的精髓加工得新鲜有趣。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而成,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
延伸阅读
《漫画道家思想》:看一张画儿当然比看一段文字有意思。画儿虽不能有动作,可是有含义,你越细心地瞧,越能发现它里面的精辟所在。

6.《无耳空空学习日记》

一亿年前,蜘蛛一生下来便会吐丝织网……一亿年后,蜘蛛还是只会吐丝织网。
人的小孩刚生下时,什么都不会,但通过不同的学习,农夫的小孩便可能成为电脑博士、太空人或爱因斯坦、牛顿。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学习使我们出类拔萃、与众不同!过去如此,现在更是绝对如此。
延伸阅读
《猫科宣言》:除非我们的资源能成为别人的资源,别人的资源才可能成为我们的资源。

在数字时代里,一个人必须真正做到冷静、专注、精准、全力以赴,以及有效率地将自己的专业发挥到极致。这便是猫科时代的“猫科宣言”!


《漫画天才巧克力》:每个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妈妈不知道!每个天才小孩就存在于璞玉中,只要将外面去除他便现身出来!



自然
7.《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

现代都市父母一定要懂的自然知识;100堂最棒的自然教育课程。

“自然”是生命成长中重要的一课,父母如何带领都市中长大的孩子亲近自然?跟随《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从一蔬一饭中发现自然,藉草木萌宠来亲近自然,在海阔天空中领悟自然,在亲子互动中享受自然。

延伸阅读
《自然老师没教的事》:经历从好奇到了解,经体验而喜爱的过程,逐渐拥有一双发现自然的慧眼,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生活的态度。

《猿猴家书——我们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猿猴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第一本以书信形式介绍灵长类及其进化的科普书 。


“中国好书”(中国图书评选学会,2015年4月)


《怎样看到鹿——与自然相遇的50种方式》:


一本书,四次旅行。


弗农小城的观察之旅、北京的发现之旅、山艾之乡的博物之旅、瓦尔登湖的朝圣之旅。

一个业余博物爱好者,一个生态关注者,在不同地域文化之中穿梭往来,在陌生之地从一花一鸟开始熟悉,在常居之地则不断发掘身边惯常的地景,重新发现自然的美与乐趣。



《中国萤火虫生态图鉴》: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萤火虫的栖息地破坏严重,种群数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下降。为了保护这些美丽的暗夜精灵,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全中国的萤火虫种类、分布及数量。



8.《桃之夭夭——花影间的曼妙旅程》

“这是什么花儿啊?”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啊?”

《桃之夭夭》考证花卉名字的由来,详解相似种的辨析,引述诗词歌赋里的花卉,钩沉古人与花的典故。
给我们带来了认识传统花卉的一种全新视角,

记录了她们在诗词歌赋里传递的悲喜忧伤,

古人与她们情感交织的典故。

结合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古代与现代博物学视角,《桃之夭夭》给我们带来了认识传统花卉的一种全新视角。对这些传统花卉,书中详述了她们中文名字的由来,记录了她们在诗词歌赋里传递的悲喜忧伤,以及古人与她们情感交织的典故,此外,亦披露了作者与她们邂逅相遇的故事。这些内容,或清新,或厚重,同时兼具现代都市生活的情调和传统经典的美。伴随着文字的引,让我们得以重拾身边的美好和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延伸阅读
《野草离离——角落中的绿色诗篇》:且驻足聆听,那些角落之中生生不息的野草。

在肆意的践踏中,在卑微的餐桌上,在忽略的时光里,如何吟唱三千年的荒野长歌。

《时蔬小话》:日常生活,每天三餐都离不开的蔬菜,是人们生活中最熟悉的食物之一。正因为我们对蔬菜们太熟悉了,却早已忽略了那些关于蔬菜的身世和趣闻。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2014年《新京报》年度新知类好书
2013年美国国家学院最佳图书奖
2013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最终入围作品
2012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一位生物学教授的生态学课程,一册观测翔实的物候记,一部流动生机的纪录片,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画卷。

展示自然界之深邃的一次盛大旅程,从一米见方的土地揭示生命的波澜壮阔。

介于“科学和诗歌之间”,是“一部真正的博物学家宣言”。

这是一本堪称近年来博物学经典类的书之一。入围2013年的普利策奖。此书是以一系列对古老森林的一小部分进行观察发现的形式展开的。每天的叙述记录了发生于每一次寻访中的事件。作者清晰地解释了这些事件以及他们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作者带我们领略了被大家所忽视的自然现象。书中,作者着重介绍了低级生物间的相互联系,比如真菌和土生节肢动物的联系。读罢此书,会产生亲近大自然的迫切愿望。


《鲜花帝国——鲜花育种、栽培与售卖的秘密》:《纽约时报》上榜畅销书之一。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庞大的花卉产业的来龙去脉,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花卉的看法,同时也给读者带了了思索。



人物、文化篇
9.《往事》

这是中国近代杰出女性毛彦文于90高龄时写的关于其一生经历的自传。
毛彦文,南京金陵女子大学英语系毕业,美国密西根大学教育学硕士,曾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北平香山慈幼院院长。书中记录了这位近代知识女性的精神与生活轨迹;她与表哥朱君毅、北洋前国务总理熊希龄的两段情感往事,是其中比较引人关注的段落。

书中文字,带有女性特有的充沛情感,读来优雅节制。
延伸阅读
《我的父亲罗家伦》:

他与傅斯年等人共同创办的《新潮》杂志,使之成为当时继《新青年》后倡导新文化运动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

他起草了“五四宣言”,是“五四”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他是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改组旧清华,为现代化的清华大学发展奠定了方向;

他亦是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十年“重建”,遂使中大有“民国最高学府”之称谓。

他是罗家伦。

《任鸿隽陈衡哲家书》:任鸿隽和陈衡哲伉俪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大家,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1920年分别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和历史系教授。他们两人与学者胡适在文坛上有“三个朋友”的佳话。

任鸿隽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其夫人陈衡哲是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该书影印了二人的家书并介绍了家书背景,生动再现了任鸿隽、陈衡哲为科学、教育事业孜孜奋斗的一生。

《泰戈尔演讲选集》:本书精选的泰戈尔50篇重要演讲,彰显了他赤诚的爱国情怀,展现了他对印度未来的深邃思考,深刻阐明了他独特的文艺观,生动记录了他为实现教育兴国和消除贫困这两大人生目标的艰难历程,以及和各国人民的广泛文化交流。本书将有助于读者了解泰戈尔的伟大人格,促进我国泰戈尔研究的深入发展。

《寻城记·杭州》:本书带领读者重温发现一座城市的内涵,提出问题,居住于此,你是否真的了解这座城?我们走进杭城的街巷,寻访这些失落的记忆碎片,同时惊喜地发现:在失去时间感的现代的都市下,还深藏着浓厚的历史。



10.《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全球各国如何为文化流行而战?文化之争关乎每一个民族,关乎每一个人。
作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Frédéric Martel),是法国社会学家,目前身兼法国外交部分析与预测中心研究员、国家视听研究所研究员,5年时间走访全球30多个国家,采访1000余位行业领袖与文化精英,写成的文化产业观察报告——这是最全景式的文化产业案例教科书。
每一位从事或有志于文化产业的读者,都可以从此书中寻找到他山之石。 从好莱坞电影到苹果手机,你购买的是娱乐还是文化?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流行,你所处的时代谁在制造影响力?本书的深度报道引领你解读每一个流行符号之后,所隐含的文化思考。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在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