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5商务印书馆冬季重点书推荐 (第一批,10种)

2015-11-21 商务印书馆

1. 《辞源》(第三版):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

百年巨献(1915-2015)

出版100年 知音代代传



2. 《秩序的沦陷》

一部研究战时社会复杂性的新作

入选深圳读书月2015“年度十大好书”30本入围书目

为2015抗战题材图书做了一个完美的收关”



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这部著作,选择了抗战研究中两个不常为人关注的主题:


其一是“秩序”。日本人残暴地攻占了城市,但要重建一套秩序,则需要更多的手腕。他们发现利用品德低下的通敌者并不能达成目的,于是开始与原先秩序中的“地方头面人物”打交道。是勾结?是交换?还是抵制?围绕“秩序”所发生的关系交织远比战争要复杂得多。


第二是“小人物”。战火纷飞之际,并非所有人都能抛家舍业,更多窘困、迷茫的中国老百姓情愿留在故土。他们该如何选择?作者以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为例,利用了中日双方大量的档案与回忆录,试图将一些长期隐秘于大历史中的小人物勾勒出来。



3. 《人民为什么不相信政府》


美国多届政府智囊团要员、“软实力之父”小约瑟夫•奈领衔编写


不信任多半与经济状况、冷战、笨拙及腐败的官僚无关,最有可能的元凶是一种文化与政治纷争相互影响的混合物,又被越来越带有腐蚀性的新闻媒体所激化。



公众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度30年来一直在下降。1964年,有3/4的美国人说他们相信联邦政府在做正确的事。如今。只有1/4的美国人持这种看法。对政府的信任度为什么会下降?这种不信任是美国长期存在的对大政府持怀疑态度的一种健康写照吗?不信任是未来治理面临的一个问题吗?


本书汇集了一流哈佛学者的论文,探讨了不信任的根源。它首先考察了政府当前的范围、政府的实际绩效以及公民对其绩效的感知。然后,它对导致信任度下降的诸多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评论,包括冷战结束、二战后人们预期的提高、经济衰退、全球化效应、人们对政治丑闻的不满以及官僚的无能。本书阐述了有关公众不满来源的种种观点。



4. 《人性与价值》:当代最迎合人意、最生动、最调和、最公正的散文

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桑塔亚那的随笔集



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只是追求纯粹的感觉或是纯粹的情感,那是一种耻辱。

艺术,如果只是一场梦,他就只能给人带来失望。

——桑塔亚那


《人性与价值》是桑塔亚那的随笔集,原名Little Essays,内容涉及哲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从人性、宗教、艺术与诗歌、诗人与哲学家、道德五个方面阐述作者的人生智慧。


作者乔治·桑塔亚那(George Santyanna, 1863-1952),西班牙裔美国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美国批判实在论的倡导者。代表作有《美感》、《理性的生活》(5卷)、《存在诸领域》(5卷)、《最后的清教徒》、《人物与地点》等。



5. 《汪曾祺自选集》


“老头儿生前最看重的一本集子”


汪老平生唯一的一部自选集


1987年初版,时隔28年,绝版珍本再现



本书既是汪老本人最满意的一部自选集,也是对其心血之作的展示最全面的一部集子。


诗、散文、短篇小说。


“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秋末晚菘,滋味近似。”


他的文章是清澈的,内心是通透的,读他的文章,能够看到他对人世的洞察和他的天真有趣,如濯尘于清溪,毛骨清爽。



6. 《中国历代<舆服志>研究》

舆,原指车厢,后引申为车;服,即为衣冠。

舆服一词实际上构成了车乘、章服、冠履以及仪仗所用旌旗和车队装饰的总称。

一代舆服皆为制

儒家思想是中国史书《舆服志》的基础和主轴线




本书以二十五史中历代《舆服志》为依据,对《后汉书》《晋书》《南齐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史籍中《舆服志》所记录的各个朝代的礼仪文化及民间服饰内涵做了深入挖掘。运用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深入全面地研究了历代《舆服志》的起始与形成、车旗服饰制度及其演变,从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典型特征分析入手,剖析舆服制度制定的影响因素,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7. 《十九世纪欧洲史》


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和史学理论家,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政治家克罗齐”史学三部曲“之一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本书叙述并分析了从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败后)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欧洲(主要是西欧)百年历史。全书共分10章,前3章可视为导言——“自由的宗教”、“对立的宗教信仰”、“浪漫主义”;在后7章,作者把百年历史分成5个历史时期——1815-1830年,1830-1847年,1848-1851年,1851--1870年,1871-1914年。时隔70多年,今天的读者仍会饶有兴趣地阅读此书,这不仅因为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更由于某些精辟见解仍能发人深省。本书对欧洲历史、特别西欧历史研究具较权威、较高参考价值。



8.《当代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 ”共10卷,每卷按年代顺序,以作家词条引领作品词条,对20世纪最后二十余年间亚、欧、北美、拉丁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全景式、多视角、多维度地展示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当代文学动态和基本状况。







9. 《心理学家的故事》


一部堪比小说的心理学八卦史,生动展现你所不知道的心理学家背后的故事。



本书以心理学的发展演进为脉络,以传记体的手法,结合大量丰富翔实的史料图片,栩栩如生地向读者呈现了改变心理学的一位位“完整”的心理学家。作者不仅描述了心理学家的成功而且描述了其失败,不仅描述了其希望的满足而且描述了其希望的破灭,以此力图还原每一位心理学家的生活细节及其职业生涯中所发生的细小而重大的事件,向读者展示心理学家的动机与人格、成功与失败以及好运与不幸等偶然事件是如何促进其新观念、新理论、新研究产生的,并最终编织成为一幅描绘心理学发展的波澜壮阔的生动画卷。


10.《夏洛蒂 • 勃朗特书信》


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书信选集

作为作家的夏洛蒂,作为朋友、姐妹、女儿、妻子的夏洛蒂






有人问起《简·爱》的作者是谁时,你都答以“柯勒·贝尔”,你回答得很对,很好。但凡涉及我的作品时,这是我唯一愿意提到的名字。

——夏洛蒂 · 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书信》是夏洛蒂书信选集,共计280封,约占其书信总数的四分之一强。《夏洛蒂·勃朗特书信》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作家的夏洛蒂,另一个是作为朋友、姐妹、女儿、妻子的夏洛蒂。《夏洛蒂·勃朗特书信》(涵芬书坊第二辑)一书中,我们不但了解了夏洛蒂的创作灵感和原则,也了解了夏洛蒂的成长历程以及她的好友笔下的这位女作家的生活面貌。此外,书信中涉及她赴伦敦以及与作家朋友交游的描述也为我们展示了当时英国文坛的一角。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在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