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古人生活智慧的12种书

2015-12-04 商务印书馆

刚播完《琅琊榜》,又来了《芈月传》。

宫斗剧?基本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而且杜撰和演义居多。

穿越剧?以现代人的思维理解古人,但到底闹了多少笑话?


毕竟古装剧一部接一部,总要有个“穿越指南”吧?!

在忙碌工作后放松追剧的之余,读一读关于中国古人生活智慧的这12种书吧。



1.《中国古代的家教》


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

——《史记 · 儒林申公列传》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养不教父之过……中国古代一直有着重视家教、书香传家的传统,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家教经验。


一方面重视子女伦理道德、文化知识的教诲,与谋生技能、处世哲学的传授;

一方面强调家长的责任,讲求教子之道及家范、门风的培养,因之所形成的家族意识、孝悌观念,与传统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密切关联。


本书考察了古代家教的内容与方法、家教与社会的关系,试图以简练的笔法、典型的事例,并配以历史的图像,概括地展现古代家教活动丰富内涵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反思古代的家教,了解古人教子的经验与教训,或许能使我们在今天的家教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



2.《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


百家讲坛主讲孙立群全景式展现古代士人的生活长卷

2014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从读书生活、住与行、衣与食、聚会结社等方面详细论证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组成结构及其分化,阐述了古代士人与仕途密不可分的联系,分析了中国古代士人自身存在的弱点及为我国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作者孙立群,百家讲坛主讲,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现任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




3.《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自1963年受周恩来总理的嘱托而作

中国社会科学类图书一等奖


中国古人给世上留下了一部二十四史的巨著,地下却也还埋藏着另一部更加重要的二十四史,地下的这部将会不断订正、修补着世间流传的地上二十四史。

——沈从文




本书依托丰富的实物及图像、壁画、墓俑等形象资料,与相关的文献记载互见发明,为三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绘出清晰的轨迹,于此可以考见民族文化的演绎和各兄弟民族间的互相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有极好的史料价值。


延伸阅读:《中国历代<舆服志>研究》



在当今全球化、现代化、一体化进程中,对于中国历代《舆服志》的研究更显示出中国独有的文化品质,是对中国服饰文化深层次挖掘与研讨的创新。


服饰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在民族服饰的定义上,中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它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区别不同民族的一种最直观的表达。


本书以二十五史中历代《舆服志》为依据,对《后汉书》《晋书》《南齐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史籍中《舆服志》所记录的各个朝代的礼仪文化及民间服饰内涵做了深入挖掘。运用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深入全面地研究了历代《舆服志》的起始与形成、车旗服饰制度及其演变,从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典型特征分析入手,剖析舆服制度制定的影响因素,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4.《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本书破了以历史文献为“国故”的局限,将其拓展到地下出土实物。



把《诗》《书》《易》里面的纸上史料,把甲骨卜辞、周金文里面的地下材料,熔于一炉,提出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5.《中国古代的宗族和祠堂》


宗族制变化的特点是逐渐削弱、民众化,政治功能减弱、社会功能转强。


在本书中,作者对宗族发展变化的前四个阶段进一步说明,并论述了祠堂的祭祖、教化,族人的经济、政治生活,宗族的谱牒编纂。



从殷周到现代,宗族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变化: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近现代宗族变异时代。


作者冯尔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创会会长,现为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6.《中国家族法原理》([日]滋贺秀三 著)

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

——《仪礼》

中国家族的核心原理是什么?

父与子“分形同气”;中国的“家”正是这样在现实中共同生活的人类集团。


《中国家族法原理》是部扎实的作品,读懂浓缩于其中的东西是不容易的。

该书是具有永久学术生命力的、为数不多的著作之一,是坚韧而具有绵密思索基础的牢固无比的著作。



7.《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吕氏春秋》


最早的“税”字见于《春秋》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的“初税亩”,即按亩征收实物税

中国古代纳税应役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国计民生




本书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源流及其由人头税向资产税演变的历史趋势;阐述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丁、资产、社会等级、职业区分与纳税应役的具体关联;审视田赋作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税种,其征纳、减免等税务活动及其所映射的各种社会场景;揭示古代吏治、乡里组织对平民百姓纳税应役的影响;论述古代王朝采取轻徭薄赋政策或者施行苛税重役对民生、经济和社会治乱带来的不同后果。


作者厦门大学陈明光教授,兼任图书馆馆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8.《中国古代的告状与判案》


告状是人们保护自身权利的一种重要方式,判案是各级国家组织的重要职能

奴婢无权告主人,通常亲属不得相告(尤其晚辈无权告发长辈)“亲亲得相首匿”……

讼师和现在律师究竟有何不同?

为何国人自古对“青天”的要求如此强烈?

发配的流刑究竟有多严重?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告状与判案的主体、程序和结果,让读者能对真实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对古代讼师的介绍,既不拔高,也不贬低,致力于还原讼师在历史上的真实状态,故事精彩,妙趣横生。


本书语言生动,图文并茂,所以通俗易懂,不晦涩,不枯燥,既有学术性又有通俗性,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告状与判案的好读本。



9.《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


关于乡村,那是一个被遗忘的世界,即便那里的人占多数。

“田园”只是文人特别是失意文人闲情雅致的寄托,借以抒发他们的心境与追求,表现的重点是诗人的个人情感,而不是细致描绘乡村生活的实景,难以发现乡村的精确画面。


中华帝国时代的村民多数目不识丁,其日常状况与生计通常不为士人所重视,因而罕见记载。关心“民瘼”的官员士子只限于泛泛而谈,而不去描绘乡村生活的实际。

——萧公权





10.《古代器物溯源》

“光明书榜”2015年1月推荐
2015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

小物件大内涵 探寻古代小玩意儿
穿越前必须了解的50种器具常识
活在古代不穿帮,你必须了解的古代小物


一物一图,看图识物,考古专家为你探秘骨牌演变历史,陪嫁画的讲究





11.《中国古代的隐士》

仕与隐是中国古代士人生活的中心内容。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论语》




“隐士”和“官僚”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是一对面貌不同、服装不同的孪生兄弟。

隐士是与“官僚”相对而言的,它的含义是说,这个人本来有道德、有才干,原是个做官的材料,但由于某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他没有进入官场;或者是本来做官做得好好的,后来由于某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而离开官场,找个什么地方“隐”起来了,这就叫“隐士”。


本书作者韩兆琦,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随后考入复旦大学师从蒋天枢先生学治古代文史,1963年初毕业。此后长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古代文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现为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


12.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

任继愈先生主编、汤一介等先生副主编,国内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共青团中央“新世纪读书计划”第一批推荐书目,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大家小书

本丛书是一个较为完备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体系。可大致分为10个专题,分别是思想、文化、教育、科技、考古、史地、军事、经济、文艺、体育。
从多角度、多层面勾勒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和中华民族精神。


书目:

001 中国古代兵制

002 中国古代地理学

003 中国古代度量衡

004 中国古代法制史话

005 中国古代官制

006 中国古代化学

007 中国古代交通

008 中国古代民间工艺

009 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

010 中国古代都城

011 中国地名史话

012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013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014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

015 中国名物特产集粹

016 中国少数民族婚丧风俗

017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018 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

019 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020 中国印刷史话

021 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

022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023 中国古代医药卫生

024 中国古代小说史话

025 中国古代戏曲

026 商周青铜文化

027 中国古代音乐

028 中国造纸史话

029 美洲华侨史话

030 中国的印章与篆刻

031 中国藏书史话

032 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033 汉化佛教法器服饰略说

034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035 孔子与儒家

036 中国的地方志

037 中国的名山大川

038 中国的文房四宝

039 中国人留学史话

040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与变法

041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042 中国历代货币

043 中国汉字源流

044 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典籍

045 中国古代园林

046 中国古代学校

047 中国古代书院

048 中国古代商业

049 中国古代农业

050 中国古代礼俗

051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

052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053 中国古代服饰

054 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

055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056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

057 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

058 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

059 中国古代舞蹈

060 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061 中国字典词典史话

062 中印文化交流史话

063 中国古代物理学

064 中国古代数学

065 墨子与墨家

066 中国的基督教

067 中国的书法

068 中国古代建筑

069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070 中国古代陶瓷

071 中国史前文化

072 南洋华侨史话

073 中国古代著名史籍

074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075 中国人的名字别号

076 中国的年谱与家谱

077 老子与道家

078 中国古代兵器

079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

080 中国的道教

081 中国古代杂技

082 台湾传统文化探源

083 五经四书说略

084 中国的佛教

085 中国的类书、政书和丛书

086 中国的名胜古迹

087 中国的诗词曲赋

088 中国的石刻与石窟

089 中国古代的造船与航海

090 中国古代绘画

091 中国古代棋艺

092 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093 中国古代书籍史话

094 中国古代体育

095 中国古代武术

096 中国历代兵书

097 中国古代生物学

098 中国著名的寺庙宫观与教堂

099 中国传统雕塑

100 中国的伊斯兰教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在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