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供给的10本书

2016-03-15 商务印书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热点。法国经济学家萨伊(1767—1832年)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一种,《政治经济学概论》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


除此以外,“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当中关于供给的经济学著作众多,小编为大家精选其中10种,看看包括萨伊在内的这10位经济学家怎么看待供给问题。

 

1. 《政治经济学概论》:“供给创造需求”

[法]萨伊(1767-1832)


萨伊先生不但是正确理解和应用斯密的原理的第一个欧洲大陆作家或第一批这种作家中的一个;和所有其他大陆作家比起来,他尽了最大的力量把这个进步的和有益的学说的原理介绍给欧洲国家,而且成功地把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组织得更合逻辑、更能增益人的智慧。此外还以种种议论丰富了它,这些议论又新颖又正确又深奥。

——大卫·李嘉图(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政治经济学概论》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凯恩斯的《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样,是一部在经济学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著作。


萨伊指出,应该把那些虽不是有形的,但却是实际的价值也包括在财富之内。他所举的例子极容易理解:两个没有财产的人,具有特殊才能的那个就不像另一个那么穷困。无形财富不是想象中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萨伊已经超过了亚当·斯密。关于生产现象,萨伊的认识也更加透彻。他注意到劳动与自然力、资本在生产中的共同作用,而亚当·斯密只是注意到劳力的作用。


萨伊指出:“正由于某些货物生产过少,别的货物才可能过剩……人们买的东西所以减少,是因为他们所赚的利润减少。而他们的利润所以减少,或是因为使用生产手段有所困难,或是因为生产手段本身出了毛病。”


萨伊的一些重要结论仍然值得关注。例如:“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众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便销得越快、越多和越广泛。”


又如:“仅仅鼓励消费并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只有生产能供给这些手段。”


当我们关注现实,就会发现在许多时候,确实如此,没有生产,就不会有消费。君不见许许多多的需求真真切切是供给创造出来的。没有供给,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即使是当今社会,也是如此。

——引自《常读常新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教授


 

2.《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英]凯恩斯(1883-1946)


要想找出一位在影响上能与之相比的经济学家,我们必须上溯到亚当·斯密。

——《泰晤士报》


我在写一本关于经济学理论的书,将很大程度上改变——我想,不是现在,是未来十年间——世界思考经济问题的方式。

——凯恩斯(1935年给乔治·萧伯纳的一封信)


1936年,凯恩斯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问世,这本经济学史上伟大的著作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引起了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甚至一场社会革命。世界上大部分政府尤其是欧洲国家,或多或少的都接受了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发明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他将自己的理论称为“通论”,以区别前凯恩斯理论,后者假设产量有一个特定的水平——充分就业。

 

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而且应该阻止萧条。这一观点被普遍接受,从2008-2009年经济崩溃时的强有力政策,和1929-1932年大萧条时期的政府被动回应都可以看到这一点。

——引自《凯恩斯通论80周年》,英国华威大学政治经济学名誉教授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3. 《政治经济学要义》

[英]詹姆斯·穆勒(1773–1836)


穆勒是第一个系统地阐述李嘉图理论的人。

——马克思


穆勒是萨伊的同代人,仅比萨伊小几岁。对比阅读穆勒的这本《经济学要义》,可以更准确地领会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的思想:

 

“需求和供给是以特殊方式相互关联的两个名词。一件供应的商品同时总是实现需求手段的商品。一件实现需求手段的商品,同时总是增加供应总量的商品。每一件商品同时总是需求的资源和供给的资源。进行交换的两个人,并不是一个人只来供给而另一个人只来需求;他们每个人都兼有供给与需求。一个人带来的供给是他需求的手段,他的需求和供给当然彼此完全相等。”


萨伊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部分,把交换列入生产范围内。詹姆斯·穆勒在本书中提出应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部分,即所谓“四分法”。


 

4.《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关于国民财富有待研究的几个问题”

[美]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


富兰克林是一位政治家,但在经济理论方面提出了诸多的真知灼见,在“关于国民财富有待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他有预见性地提到:


“制造品不过是由与它们价值相等的粮食和维持生活的物品转化成的另一种形态。由此可见,制造者事实上没有从雇主那里为他的劳动取得比仅够维持生活的物品(包括衣服、燃料和住所)更多的东西。所有这些物品的价值皆起源于生产它们时所消费的粮食。”


 

5.《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

 [瑞士]西斯蒙第(1773-1842)


“财富既然是人的一切物质享受的标志,我们就应该使它给所有的人带来幸福;我们必须使财富的增长跟人口的增加相互一致;在这些人口之间进行财富分配时必须按照这样一个比例,即如果没有特大的天灾人祸,他们不会为生活所苦。”


西斯蒙第强调生产和消费的循环,也就是他说的“每个结果都是相继变成原因”。

 

“国民财富的发展过程是一条循环往复的路线;每个结果都是相继变成原因,每一个步骤都要受到前一个步骤的制约并决定着它后面的步骤,而最后一个步骤又同样回到第一个步骤,国民收入应该调节国民开支,国民开支则应在消费基金里吸收全部生产;绝对的消费决定一种相等的或者更高的再生产,再生产又产生收入,如果说迅速而完全的消费永远决定更高的再生产,财富的其他部分一种均衡的速度按比例向前发展,并且继续逐渐地增加,国民财富才能不断增加,国家才会不断繁荣。”

 



延伸阅读:《政治经济学研究》


6.《政治经济学大纲》

[英]西尼尔(1790-1864)


西尼尔认为政治经济学应当成为专门研究和说明财富的性质、生产和分配的规律的科学,而对这些规律的解释又要以人类的心理活动或人们的主观感受为依据。


关于供给,西尼尔有如下看似矛盾的判断:


“价值的第二个要素是供给的有定限,这说法,不拘哪一类事物而论,也许显得并不准确,因为实际上,这是一切事物共有的特质,严格地说,没有一种事物的供给是无限的,但是就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说,任一事物,在其现存状态下,都可以认为其供给是无限的。”


 

7.《纯粹经济学要义》

[法]莱昂·瓦尔拉斯(1834-1910)

19世纪晚期西方边际主义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经济均衡理论是瓦尔拉斯的不朽贡献。这个伟大理论以水晶般明澈的思路和一种基本原理的光明照耀着纯粹经济关系的结构。

——熊彼特《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


一般均衡理论是瓦尔拉斯对西方经济学的独特的贡献,这一理论的中心课题是,在存在着无穷多商品种类的市场条件下,确定各种商品均衡价格形成的条件。关于生产,他指出:


”生产成本也并没有这样一个值,其自身被确定之后,会反过来确定产品的售价。产品的售价是根据产品的稀少性和数量在产品市场确定的。……确定产品的售价的并不是生产服务的成本,而是反一个向,前者确定后者的。“



8.《财富的分配》:“美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美]克拉克(1847-1938)

美国学派创始人


美国知名的经济学家克拉克(为了纪念他,美国经济学会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虽然晚于萨伊近百年,但是关于生产和消费的观点是接近的,他认为:


“有了安排得很恰当的资本以后,劳动和劳动的成果便可以同时产生,因此安排得很恰当的资本,是这样一种生产要素:一进行生产立刻就有可以使用的、可供消费的收入。如果永久资金是按照上述各种力量所安排的形式进行调整,那么生产和消费就可以同时产生,他们的消费可以紧紧地跟着他们的生产。”


 

9.《经济学原理》(上下卷)

[英]马歇尔(1842—1924)

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

新古典学派的代表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生活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那一部分。

——马歇尔


关于供给和需求,不得不提到的一本书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他是之前经济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经济学原理》则是当时及之前经济学理论的精华和新发展。


马歇尔强调供求的均衡,认为供求存在一种恢复均衡的趋势。在供求的关系上,他与西斯蒙第的观点有一些接近。


这种均衡是稳定的均衡;这就是说,如价格与它稍有背离,将有恢复的趋势,像钟表沿着它的最低点来回摇摆一样。当供求处于均衡时,如有任何意外之事使得生产规模离开了它的均衡位置,则将有某些力量立即发生作用,它们有使它恢复均衡位置的趋势;正如同一条线所悬着的一块石子,如果离开了它的均衡位置,地心引力将立即使有使它恢复均衡位置的趋势一样。



10.《投入产出经济学》:“数理学派对供给(生产)的内部结构的研究”

 [美]里昂惕夫

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不管是萨伊还是凯恩斯,还是后来重提萨伊理论的供给学派,在供给与需求、在市场与政府的角色上,已经论述得够多了,我们应该更进一步,来看看数理学派对供给(生产)的内部结构的研究。其中的代表作品是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经济学》。他用一种复杂的数学方法来分析经济过程,通过各个产业间的供求关系来寻求供求平衡的结果。


经典理论给了我们一块石头,里昂惕夫则是递给我们一个杠杆。

 

“经济理论试图通过供给和需求或工资与物价这样一些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明我们社会的物质方面的问题和运行情况。但是在现实世界里,事物并不是如此简单,在一次工资变动和它对物价发生最终影响之间,活人与活人要用实实在在的商品和服务进行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交易。古典经济学有关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很少提到这些中间的过程。”


“投入产出表的这种复式编制方法,解释了我们经济的构造是由贸易流动交织而成的,而这种贸易流动最终又把各个领域和部门同所有其他领域和部门连接在一起。……在某一工业部门的产出和投入之间存在着一种基本关系。”



推荐阅读:


1.那些年,我们追过的100个书单

2.那些年,我们追过的100篇暖文

3.史上最全“汉译名著”书目(必备书单)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在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