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大理的人民路,走几百遍都不会腻。

2017-08-12 寻找旅行家

我是个作家,主要写小说,很不像话的那种。去年,我来到大理,在人民路中段附近的广武巷租了一个小单间,旅居写作。写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令我联想起《2046》里的周慕云,从新加坡返回香港,住进东方酒店为杂志撰写香艳故事,卖文谋生的情景。“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那是在香港。在大理,每次闭上眼睛,我都能看见明晃晃的日光。

 

大理人民路,东起洱海门,西至214国道,全长1.5公里,从洱海到苍山,缓坡上行。我经常听人讲起属于这条路的昔日美好,关于一种乌托邦式的地摊文化。那些真正原创的、手工的、来自世界各地细心搜罗而来的有趣物件,似乎在曾经的某个时候,并不作为商品陈列在这条路边的简陋摊位上,仿佛更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态度,挣钱始终是旁枝末节,“好玩”才是目的。

 

这都是想象出来的——总之,好时光我算是错过了。无论走到哪里,我总是听到“世风日下,今不如昔”的舆论,对此,我早已安之若素。人民路上的出摊者想必是换了一波又一波,我才来大理那会儿,经历过一小段人民路上摊位众多“兵荒马乱”的时期。后来被取缔了,并不令人觉得可惜。

那时我认识一个摆摊卖手机壳的姑娘,只要不下雨,每天夜里(等城管下班后),她都出摊,一直摆到凌晨四五点,大街上连个鬼影都不见的时候。我经常见她在朋友圈发人民路凌晨四五点的光景,说是喜欢那时间的人民路,语气好像那是大理唯一使她留恋的东西。有时一早醒来,大雨倾盆,看见她的朋友圈感到悲凉。这是个“三十岁至今还没有结婚的女人”。后来她去了拉萨还是什么地方,杳无音讯。

 

白天写作,傍晚逛一圈人民路(因为离住处近),在四中旁边吃一碗饵丝,对面的酒吧,驻唱歌手先唱了一首《南山南》,又唱了一首《米店》。在大理,这些歌会让你腻烦不已。从人民路上段走到下段,你能听见三个歌手在唱《安河桥》,以及五个歌手在唱《成都》,连酒吧的名字都是“斑马,斑马”。五月,洱海门时常聚集一批玩音乐的年轻人,在城门下喝啤酒,弹吉他,唱些冷门的民谣,倒是有些意思。我偶尔逛去听,也和他们一起喝过酒。后来那里变成了被规划的地摊集市,搭起小木屋,收起租金,大家就很少去了。至于真正在街头卖唱的歌手,你总能遇到,甚至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抱吉他或打鼓的嬉皮士背包客,水平良莠不齐。

经过去年的租金猛涨,如今的人民路越来越像商业化的丽江,书店纷纷迁走,酒吧越来越嘈杂,最多的店铺是针对游客的服饰店、鼓店、鲜花饼店和餐馆。除了民谣,还有一种歌叫“我的小宝贝”,是鼓店专门放的,很能洗脑(我从来没想过要学它,但已经完全会唱了)。如果你是一个对丽江失望的旅行者,认为大理会有所不同,而来人民路上走一遍,多半会感到更加失望。

 

我却不止走了一遍。我在这条路边上住了一整年,从一个冬天住到另一个冬天。九百遍是个概数,实际上也许走得更多。写作是件孤独的事情,融入汹涌人潮、漫无目的地行走也很孤独,一种孤独能帮助人克服另一种孤独。这样,当你把一条路走了九百遍,经过了清晨傍晚、雨日炎日、春夏秋冬,这条路便不再是它表面上看起来的模样。如果你是冲着流沙河中的金砂去的,那么你的每一遍行走,便如同沙中筛金的过程。你筛出一粒金砂,就会把它留住,直到最后,你用这些金砂做出一件美好的首饰。

我记得冬樱花开的时候,暮色四合的黄昏,路灯亮起,推着婴儿车的女人经过樱花树,仿佛老友相见似的对我温暖微笑。那样的擦身而过令脸颊发烫,我移开注视她眼眸的视线,掠过满树樱花,看见苍山上的雪线正折射出金光。

 

四月,一个雨日,咖啡馆中坐着一个拉小提琴的丫头。有一会儿,除了雨声和小提琴的乐声再没有别的声音。我微微出神,望向清冷的街道,突然忆起来大理的第一天高耸在海东荒山上的蘑菇云。

 

一道彩虹出现在人民路的尽头,天空中下着太阳雨,复兴路人民路路口有卖花的阿婆和自动吹出彩色肥皂泡的机器,小孩在奔跑欢笑,肥皂泡在雨中碎开,每个路人的睫毛上都是湿漉漉的。

 

有一晚我们在四中门口认识一个跳机械舞的厨子,我们在路上看见两个唱昆曲的戏子,我们看见一个牵着七条狗的流浪汉。一个卖画的英格兰人,一个做手编环游世界的日本人,一个在路中间突然跳起禅舞的漂亮姑娘,一个骑摩托车载着姑娘和吉他经过我们的男子。我们看见一种叫“Didgeridoo”的乐器,听见有人在演奏手碟。后来我们去到天主教堂门口,望着天空中的星星小声交谈并打鼓。

 

那是一个下着小雨的夜晚,我闭上眼睛,扮演一位盲人,让吴青搀扶着我,从洱海门走去深夜食堂。用耳朵走一遍人民路感受大不相同,烤肉的声音,点烟的声音,车轮碾过水洼的声音,酒吧歌手的咳嗽声,路人的交谈,雨水落在伞上和额头上的声音,都历历在耳。恍惚之中,仿佛走在儿时的街道上,仿若梦境。走过九百遍的路又像是第一次走。

 

吴青走路缓慢,衣服总穿得五颜六色层层叠叠,大约是波西米亚风。她靠在路边给人算塔罗牌谋生,通常是在夜色中,通常还会点上一支薰衣草蜡烛。我没找她算过塔罗牌,因为她大概是个神婆或骗子。但这并不妨碍我和她做朋友,从某种层面上说来,写小说的人也是骗子。我很信任她,她也安全地把我带到了深夜食堂。这家从日剧《深夜食堂》衍生出来的餐馆营业时间是夜里十点至凌晨四点,是我们经常的去处。那晚我们在那里坐了很久,吃了葱油拌面和海鲜炒饭,喝着大麦茶聊天。从灵修聊到外星人,一直到凌晨三点,吴青还兴致盎然地为我算着星盘。

回去的时候雨下大了,我和吴青挤在一把伞中,走在空无一人、黑暗中仿佛有一条暗河流淌着的人民路上。屋檐下有人叫我们的名字,我们揉着眼睛,看见苏丽珍坐在鲜花饼店的门口,脸被氤氲的路灯光照亮。苏丽珍就是那个卖手机壳的姑娘。像个梦一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