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阳江这条村自主摸索出电商平台,把当地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

阳江日报 2021-07-18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农户的正常生产受到了影响
不少农产品无法正常销售
而阳东区北惯镇彭村村的村民
却忙着打包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
一袋袋、一箱箱
甜薯、番薯、土豆、土鸡蛋等产品
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这个彭村自主摸索出来的微信小程序电商平台,将农副产品与市场连接起来。“没想到自己地里种的番薯,装到盒子里,像礼品一样,还能卖到广州、深圳乃至全国各地。”贫困户项国泉说。

“小彭家作”在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的同时,也引导农户以市场为导向从事农业生产。彭村通过以销促产的方式,激活农业资源,实现产销对接,构建产业扶贫新模式,助力农户脱贫致富,这个省定贫困村正焕发着新活力。


培育市场

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彭村的扶贫干部明白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而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则是问题的关键。

2019年3月来到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莫非梁思绪万千,虽然经过几年的扶贫工作,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想要真正的脱贫致富,没有产业的内生动力,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

7月,是播种育苗、插秧耕种的季节,莫非梁看着一片片绿油油的禾苗浮想联翩,拿起手机拍下禾苗茁壮成长的过程,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记录彭村大米的生长过程,通过预售的方式,培育市场,让农户和客户共同参与彭村大米的生产。



每隔一段时间,莫非梁就拍下彭村禾苗的照片,记录生长阶段、农户工作、周边环境等情况,分享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直播生产过程。

与此同时,莫非梁也在积极探索彭村大米的销售渠道,对淘宝、天猫、微信等平台进行深入分析,最终选择建立微信小程序的方式销售彭村大米。他带领村中年轻有干劲的党员干部组建起电商团队,从构思设计到美工修改,边学边做,一步一个脚印摸索着在微信小程序上做“买卖”。

手机下单即可等待收货


2019年的“双11”,全民购物狂欢节,莫非梁瞄准了这个商机,彭村大米也即将进入收获的季节。但是,微信小程序还需进一步打磨完善。于是,他将彭村大米在帮扶单位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电商平台“远海商城”上线预售。

“大米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当天就卖出了5000多公斤。”莫非梁说,彭村大米的成功,第一次让农户看到了彭村大米的“钱景”。当天,“小彭家作”这一品牌也应运而生,彭村农家生产的绿色、无污染、纯天然产品正式登场。
    

以销促产

构建产业扶贫新模式


彭村大米的火爆让莫非梁看到了彭村农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彭村人口多、土地多,但是农产品种类多而杂、数量小而精,没有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产业。

莫非梁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市场盘活农业资源,挖掘产品价值,提前做好产销对接的准备,引导农户自行改变种养殖的种类、数量,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1月9日,“小彭家作”揭牌开业

在彭村电商服务中心,大米、鸡蛋、花生油、蜂蜜等农副产品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展架上。村民项国团看着自己种植的稻谷,经过加工包装,变成一袋袋“农家象牙米”,满怀信心地说:“以前,种好了,愁卖不出去,卖出去了,也卖不出好价格。现在,价格高,上门收,不用担心米卖不出去的问题。”

“下一季该种什么?哪个品种好卖?种多少合适?”项国团常常跑到村委会询问销售情况,以便安排种植计划。“小彭家作”不仅是销售平台,亦是农户种养殖的风向标。电商团队将市场信息反馈给农户,引导农业生产,实现产销对接。

农户在山上放养的土鸡

项国泉原本只养了十来只土鸡,电商团队根据销售情况,鼓励他扩大养殖规模。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他在十多亩山地里散养了200只母鸡,为了保证土鸡蛋的质量,不喂饲料,只喂米糠、稻谷和玉米,每天满山里找鸡蛋,少的时候一天有三四十个,多的时候上百个。

“以前在菜市场卖,别人根本就不认什么土鸡蛋,只能卖几毛钱一个,现在村里的电商团队上门收1.2元一个,价格差不多涨了一倍。”项国泉说,以前走了不少弯路,现在市场要什么,就产什么。
    


延伸价值

农产品深加工造品牌


只有将农产品市场化,才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把农产品深加工、造品牌,凸显彭村特色,才能真正地反哺农户。

从卖第一批“农家象牙米”开始,莫非梁就深谙此道,每袋米都印有“小彭家作”的标志和二维码,从而培养客户群,扩大影响力。


从花生到花生油,再到印有“小彭家作”的花生油,一个具有品牌价值的商品由此诞生。“从收购花生,到挑选花生,到委托油厂压榨,到检验,到沉淀,再到装桶,都是我们团队亲力亲为。”电商团队成员杨灿明说,生产资质、工商登记、经营管理、品牌打造等事情,我们也要边学边做。

“我们要对准城市里有农家产品需求的客户,这是我们的市场,也是我们生产的标准。每一样产品的质量都要把控好,不能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这样才能将‘小彭家作’的品牌打响,才有回头客。”莫非梁说,接下来,他们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农庄、饭店、单位合作,进一步推广彭村农副产品,提高“小彭家作”的知名度。


“扶贫工作是持续的。”莫非梁说,“我希望离开后,能给彭村留下一支懂市场懂管理的团队,一个有品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激活彭村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记者手记

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再到“活血式”扶贫,彭村不断盘活现有的农业资源,专业化发展、品牌化运营,实现了从“淤血”到“活血”的转变,为彭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


在彭村,市场成了热门词汇。土鸡蛋的市场、野生蜂蜜的市场,彭村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数量与消费者需求的贴合度,实现产销无缝对接,持续深化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彭村的土地里生长发芽。




往期推荐

摘下口罩,终于看清你们的脸!致敬阳江逆行者

【阳江战疫】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

阳江战疫时间轴

广州出现首例境外输入病例!密切接触者32人

阳江80个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公布!涉及教育、医疗、交通、旅游......


来源 | 阳江日报(杨辉南 见习记者/张贝奇)

图片 | 谭文强

编辑 | 潘静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