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 上科大管弦乐团,觅得知音,我心飞扬
■ 沈凡婷
■ 上海科技大学管弦乐团创始人
■ 在繁忙的课业之余,没有放弃自己多年的特长,并召集一批和她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从无到有,打造了一个上科大的“音乐基地”
■ 在即将离开校园的日子,对上科大的滋养,对和音乐知己结伴而行的时光,她有太多话想说,每一次排练,每一次演出……都是带向下一站的珍贵行李
■ 感谢沈凡婷同学创办的这个社团,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上科大学子将美妙音符传递下去。让我们听听沈凡婷同学的毕业感言:
2017年11月FoGG
2015年,我来到了上科大,
这时候的上科大还没有管弦乐团。
从六年级到高三,整整七年都呆在浦东新区少年宫管弦乐团里。一年乐团生活的缺失,让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2016年11月,我与几位会演奏管弦乐器的同学交流后,上科大管弦乐团成立了。
2016年11月第一次排练(沈凡婷提供)
2016年12月FoCB
最初的乐团,只有六个人:
有着戏剧般高考艺术特长生经历的黑管张起帆、
经常莫名其妙出现又莫名其妙消失的黑管崔佳迪、
能唱能跳能跆拳道的长笛张子澄、
几年内都是唯一一个低音声部的大提琴张曦文、
在一堆管乐中瑟瑟发抖的小提琴张星雅,
还有我。
在这三年里,越来越多的同学来到了管弦乐团
我们从6个人,变成了9个人,再变成了14人、25人。
2017年7月夏季音乐会(马宇豪供图)
每年都有新的乐器出现,
我们逐渐有了可以代替圆号、巴松、各种铜管乐器的萨克斯,
有了可以模仿大部分乐器的电钢琴,
有了打击组、马林巴,甚至出现了双簧管和第二把大提琴,
我们也逐渐从一个小团体变成了大家庭。
2017年7月夏季音乐会(马宇豪供图)
刚开始,我们并没有排练的教室。
那时候学生中心还没有启用,学生公寓九号楼的琴房很小,
我们只好在九号楼一楼书院的地方,进行了第一次排练。
后来,我们排练的场地还有过九号楼的洗衣房和地下车库。
人数增加后的正式排练在学生中心的画室开启,
历经三楼的琴房、体育馆的舞蹈教室,
甚至在创艺学院蜗居了幸福的一年,
最后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每年的暑学期,我们会举办夏季音乐会,
今年又增加了一场春季音乐会,
在三年内,乐团已经参加过大大小小近20场演出。
2017年11月帕多瓦日
在上科大创立并管理一个乐团,就如同经历了一次创业,
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学习。
曾经默默无闻待在二提琴声部的我,
在上科大“被迫”习惯了中音谱号和低音谱号的看谱方式,
明白了不同调号的黑管、中音萨克斯和高音萨克斯的看谱区别,
学会了打谱、改谱,甚至尝试了好多次的扒谱,
学会了指挥,练就了自己在和弦中听出错音的能力。
2017年11月一周年聚餐(沈凡婷供图)
2017年12月元旦晚会
2017年12月元旦晚会
每年的音乐会,宣传、排练、场地确认、采购等不同的任务会安排给不同的人。
每当遇到什么问题,大家都会商量着去想办法解决。
大家说,乐团现在就像一个公司,有人负责财务,有人负责排练,有人负责宣传,有人负责管理。
每个人练好自己的声部,又各司其职且配合默契地负责乐团的各项事务。
2018年10月户外排练(成钊拍摄)
在上科大的生活是十分忙碌的,实验、作业、代码充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而乐团,则是一块被开辟出来的秘密花园。
以前曾经有一位老师跟我们说:“你们平时学习是很忙的,但是我希望,你们来到乐团排练这件事,是一件可以让自己放松的事情,而不是一种负担。”
2018年10月户外排练(成钊拍摄)
上科大管弦乐团,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我们一起为乐团过生日、吃蛋糕,出去聚餐、唱歌,
晚上排练完一起去买小炒、叫外卖,
在集训了8个小时后互相开玩笑、打打闹闹,
一起穿着正装、拿着乐器,浩浩荡荡地走向演出场所……
渐渐地,我们成为了最亲密的伙伴与家人。
2018年10月户外排练(成钊拍摄)
有那么一群人,在学业的巨大压力下,愿意每周来参加排练,愿意把他们本可以做些其他事情的时间放在乐团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美好的呢?
在上科大的这几年,很高兴,
乐团因我慢慢茁壮,
而我,也因乐团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