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底要不要教孩子识字、认拼音?

Pinky Wang 记忆的瓶子Pinky
2024-09-27

关于要不要教孩子识字、认拼音,这一直是困扰很多父母的难题。我也不例外!


好在从女儿出生后自己读了不少育儿书籍,这大大缓解了诸如此类的各种育儿焦虑。


这让我无比清醒地认识到:识字、认拼音就是孩子成长路上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


《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这本书中提到:


“让认识文字这件事对于孩子而言,变成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


就像孩子当年牙牙学语,学会说话的过程一样,而不是觉得麻烦讨厌,被要求被强迫。关于拼音,也是这样:孩子无意识,而父母有意识。”

读汪培珽老师的《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以及《幸福的种子》这两本书的时候,里面都同时提到:


太早让孩子认字,不利于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且建立幼儿阅读能力的基础,是从耳朵不断累积词汇开始,而不是让幼儿提早识字、看书。


所以除非孩子表现出来了对识字的浓厚兴趣,一般情况可以四、五岁左右引导孩子认字。孩子的认字敏感期,普遍在4到5岁左右出现


读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育儿书籍的时候,不得不说,这是我特别特别喜欢的一本育儿书籍,强烈推荐大家都买纸质版阅读✌️,这本书是里面提到:


儿童进入5岁左右,文字、符号(拼音)、涂色、数学逻辑、阅读等各方面都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敏感期。儿童时期的记忆力大概是一生中最好的记忆力。


文字,是这个物质世界的符号,即使儿童到了5岁时有了认字愿望,把它作为和物质一样的存在,是一个符号,一个绘画,一个涂鸦,继而他们又会发现这个符号原来可以配对的,这个配对会给孩子带来欣喜。


如果是自然状态,我们不会看到有哪一个孩子,会把文字当成成人认为的那种文字的意义来学习。这正是这个时期儿童生命的特征。


所以,如果说5岁有一个认字和书写的敏感期,它也意味着就像孩子认识这个物质世界的其他东西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不能够把孩子用文字局限在脱离现实的书本世界里。


这和《入学早知道》这本书中提到的尊重自然规律,孩子无意识、父母有意识的认字原则简直不谋而合。


在每天读绘本的时候,我会告诉女儿她感兴趣的每个字,在外面闲逛的时候,我会告诉女儿问我的每个字,墙上的、地上的、门匾上的,甚至碗筷上的,除此之外,我什么都没做。


到现在女儿识字量并不多,幼儿园老师也说她的识字量赶不上另一个孩子,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读郝景芳老师的《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的时候,里面提到共通技能和差异技能,感觉很实用,真的大大缓解了各种育儿焦虑。书中提到:


“只要是所有人都能掌握的技能,早一点晚一点掌握不会有本质差别。


那么识字、拼音、算数算是差异技能,还是共通技能呢?这肯定都是共通技能。幼儿识字很困难,但没有见过几个正常上学还不识字的人。


超前赶进度并不等于天才。比别人学得早,并不等于学得好。如果识字、拼音、算数是所有人都能掌握的共通能力,那么提前的优势能维持多久呢?很容易想到,没有多少。


能使人生产生较大差异的,一定得是某些人能掌握而其他人无法拿握的技能,而不是这种所有人都能掌握的共通技能。”


即便是班里的优等生,在识字上又比别的同学厉害多少呢?随着长大,班里同学从来没有人会说“你看,我识字比你多,我比你厉害”!


因为长久来看,识字并不属于具有竞争力的差异技能呀。


至于如何教孩子识字、学拼音


把文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去记忆,准确的说,应该是去应用,因为这才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最终目标。


记下来这个字不是目的,会用,会灵活运用才是最终目的。


如果以记下来一些文字作为目标,那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学英文一二十年,英文词汇量数千,却依然不会用呢?所以识字量不能作为最终目标。


就像《欢迎来到一年级》这本书中提到的:“我们所有的生字,都是出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也就是某一篇短文里的,所以不存在就字论字的情况。


我们把文字放在语言环境里去认识,就像连带着生活背景去认识一个陌生人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就不仅知道了他的名字,还大概知道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会干什么。”


所以与其让孩子因识字而痛苦反感,莫不如在顺其自然中、在潜移默化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孩子识字。


作为父母的能做的就是在“父母有意识孩子无意识”的情况下能做多少尽量做多少,前提是不让孩子感到被强迫,达到在玩中快乐学习,至少无痛苦学习的目的✌️

 文章精选



(点击下方词卡查看文章)#好书分享#绘本共读#早教启蒙#育儿分享#母婴好物#育儿书籍#英语启蒙#个人成长  #幼儿园#亲子旅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记忆的瓶子Pink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