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推进社区矫正智能监管
福建省泉州市是该省第一批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地市,近年来,泉州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紧围绕“促进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这一目标,不断探索社区矫正智能化监管新模式,提升了社区矫正机构监管水平。
“泉州在探索社区矫正智能化监管主要经历了定位手机监管、电子腕带监管、人脸识别等三个阶段。”
泉州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张碧鸿介绍说,在2011年12月,泉州市启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定位手机监管,历经5年,初步形成市、县、乡“三级”手机定位管控机制。全市共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配备4386个定位手机,除个别特殊情况被免除外基本上做到人手1台定位手机,手机定位监管成为泉州市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智能化监管的主要手段。
当前,鉴于定位手机存在的信号漂移、难以辨识人机分离情况等缺陷,泉州市又加大力度探索技防手段创新。今年3月份,泉州市司法局组织全市社区矫正业务骨干到周边先进地市考察学习,邀请电子腕带技术人员讲授业务知识,积极做好全市推行电子腕带定位监管的前期工作。
4月份,市司法局下发《泉州市社区服刑人员电子腕带定位监管暂行规定》,全面规范电子腕带的使用。5月份以来,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启动社区服刑人员电子腕带佩戴工作,总共投入电子腕带250套,配发比例达5%以上。
电子腕带佩戴后,非经管理平台后台授权操作无法取下,具有越界报警、防拆报警、实时监控、历史轨迹、数据研判等功能。
“为切实做好社区矫正监管工作,泉州今年还在县(市、区)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督管控”,试行了有线视频网格化监控系统、无线家居视频监控系统、社区矫正监管智能APP系统、手机人脸识别等智能化监管措施。”张碧鸿表示,人脸识别技术手段监管在福建省属首创,该技术与省厅社区矫正管理平台底层数据对接,通过手机拍照、综合定位、信息实时、人员越界系统自动告警语音自动批量通知签到、自动生成数据报表等功能,减少节假日工作人员值班压力,有效防止监管漏洞,堵住监管中人机分离等漏洞,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
据悉,通过推行一系列智能化监管措施,泉州当地有效扼制了社区服刑人员人机分离现象,在社区服刑人员中产生显著的震慑作用,提升了泉州市社区矫正监管水平,今年来未发生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的行为,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