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注大设计为什么老是能见到他?

羿学堂潘工 来撩设计 2019-11-15


每年一注大设计拿到试卷,我们都会看到一个冤魂不散的面孔:总图里那个长方形的建筑红线框,为什么她可以保持这么好的身材比例,10年不变,仅仅是因为1:200的硫酸纸图幅的问题吗?



这框还包含了典型公建的分区逻辑,而且每年的小型规模真题,基本都是在个框的限制底下显露了很高的唯一性,于是出题人笑了...



所以以下我尝试讲明白一件事:建筑红线轮廓和泡泡图的关系,包括以下4个层次:




公建的功能轴



我们都知道,公建里有3种基本的功能空间:

第一个是偶像派服务人员和公众打交道的地方:前区,前厅,服务走廊、售票厅等,

第二个是主要靠公众自己使用的空间:中区,也是建筑的核心空间,阅览室、展览室等

第三个是实力派服务人员活动的地方:后区,后勤办公、后勤餐厅、休息室等

而大部分情况是,偶像派和实力派两种服务人员必须联系,需要有一条流线要联通前后两区,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泡泡图都有这条连线




3种空间一组合起来,就出现所谓的功能轴(左图),这条轴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单向的,也就是服务人员和公众是在一条路径上平行相对的,公众都是哪里来,哪里去,是一条迂回流线,不管这条轴是竖着躺还是横着躺,是直的还是弯的,这个平行相对服务方向都不变,我们就称之为单轴(中图)


另一种情况,公众是这里来,那里去的,是穿越式而非迂回式的(右图),例如交通建筑,正门进,发车门出,公众是流走的,这时提供服务的方向就不能交叉,只能在侧向,就出现另一个方向的服务轴,这种就是双轴,大部分公建,公众都是哪里来哪里去,所以考试里除了交通建筑,功能轴都是单向的



但考试的方案都不是那么直,变化转折才有了考点

这些功能轴转折,其实是泡泡图让它转折了,或者是红线轮廓让它转折而已,即前中后三个区的位置变化而已,例如:超市那年的真题,首先泡泡图的前中后轴就很弱,然后标答也是后勤放两个方向,这个是双轴结构吗?不是!


看回资料集的超市类建筑功能关系图,就发现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单轴结构,前中后相当明显,导致标答出现后勤转折的,是受内环轮廓引起的,不能出现类似资料集泡泡图那样,后勤部分的三个分区竖向并列布置,只能转弯!



这些转弯不仅在在红线框里变质,而且一早就在泡泡图例发酵了,接下来讲第二个部分:



泡泡图的功能轴转折


历年考题中,泡泡图的功能轴出现的功能轴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所有功能块保持单向轴基本形态,前中后三区在一条直线上,容易辨认,不需要整形,碰到就我佛慈悲!



第二种: 每个区里的功能块错位,但前中后功能轴仍然沿着一条直线发展,例如12年和13年真题,通过凹凸镶嵌增加交接面,干扰考生的理解,但把它按照模板简化同样不难,拉平即可,具体做法我们会在课程的应试篇里,泡泡图整形里面讲



第三种:分区错位,功能轴不在一条直线上,例如前中区错位,中区和后区在一条水平线上,如09年的大使馆,前区和中区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如17年的旅馆,需要考生理解成模板的关系,再放入用地内核对



第四种:双轴模式,但两条轴都布置在在一条轴线上,考交通建筑的3年,泡泡图都在结构上把后区放在和前中区一条直线上,例如08年和18年的真题,让你误认为是一条单轴模式,实际上布出来的平面一定会是在侧面,两条流线互相垂直


泡泡图经过以上发酵后,融入的过程中,又会受内环形态和尺寸制约又发生一次变化,我们接下来先看看这种轮廓蕴含着什么样的逻辑,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建筑红线轮廓的特性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出题老是选矩形的建筑红线框?


因为横向矩形天然具有方向性:


这个方向就是人流发展方向,就是功能轴的发展方向,所以考试中,功能轴只会有两种方向:要么横向发展,要么纵向发展,要么双轴纵横同时发展


除了方向性,它还有面积特性:


这个红线矩形框的尺度每一年都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横向80-100米,纵向60-70米,面积在7000方左右,单轴的横竖比基本保持在10:7,双轴的横竖比约2:1,交通建筑的双轴模式,后区在一侧,更加加大了矩形横向的比例,所以交通建筑的红线轮廓都是更扁长,例如18年的客运站03年的航站楼,和12年的博物馆一对比,就明显细长很多,给你足够的东西侧去做横向的后勤轴


然后,这个尺度如果按照最常见的7X7,8X8,9X9柱网,横向大概就是10-12跨,纵向大概就是8-9跨,当然这个前提是:建筑占满建筑红线轮廓,前面提过,由于先有答案再有红线,标答近年来都是基本撑满红线框,而只要你撑满了,建筑的外轮廓尺度也就是这个柱网跨数,顶多四个方向各减少一跨,八九不离十!



此外,矩形还有第三个特性:功能性


假设一道题的功能轴是纵向发展的,意味着其中一条长边是后区,后勤部分因为大多是办公和管理用房,布置的原则是高效,所以比较合适的布置是内廊两跨或者是内廊一跨,这样的实用率是最高的,而占满一侧长边的话,后勤约占本层面积的20%左右,对于公建来说是一个比较合适后勤比,所以我们看这10年来的标答,只要是纵向功能轴的后勤,标答绝大多数情况是一跨和两跨,少数情况是3跨的,3跨一般带内部庭院,要么是后勤需要大空间的制作用房,要么后勤增加了特殊流线,但都是局部的放大而已



而前区,则绝大多数纵向功能轴的考题都是两跨,因为对于一个一万方左右的公建,门厅尺度做约18(2跨)米进深,28(3跨)米左右的面宽,面积400方左右,是比较合适的,然后前区占满入口侧长边后,两端正好一跨进深用来做楼梯,一跨用来做大厅服务,中间留一条过道,所以前区两跨是典型做法,例如12年的博物馆前区,就是标准的两跨前区做法


那么剩下就是中区,就只有4-5跨了,历年多是4跨,不管有没有中庭,在前期估算是占满红线轮廓即可,中区因各种不同建筑类型不同主要用房,布置差异很大,没法统一分析其中的规律,只要明确中区的用房加中庭是4-5跨的概念就可以了



那么,纵向功能轴的前中后三区大致可以按照这个典型模板去做最初的量化分区:

假定一跨是8X8,横向12跨,纵向8跨,前区2跨进深占满,中区4跨进深(先不考虑中庭),后区2跨进深占满,如果用一个横4格竖4格的网格来分,正好纵向就是前后区各一行,中区两行,那为什么选横4竖4?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好画好分,画的时候只需要对中再对中画,不需要尺子量更不需要比例尺,也不用管长度是多少米


另一个原因,等我们看完横向功能轴的内容后,就明白了


按照这个分法,得出的前中后面积比就是:1:2:1,公众部分占50-60%,后勤占20-25%,前区占20-25%,这比例和我们做普通公建项目是基本吻合的



那么这个公建面积比,如果横向功能轴也符合的话,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前后区占短边,如果还是2跨的典型情况,后勤面积通常是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3(或4)跨的厚度,同理前区也要3跨,剩下中区就是6跨,那么就可以去到同样的1:2:1的面积比,正好也是横4竖4的16格网,过去只要是没变异过的横轴三段式考题,都是这个比例,例如2017年的旅馆




说到这里,各位似乎弄明白为什么建筑红线轮廓都长得差不多,因为都可以分成扁长的16格网,然后每个格子纵向2跨,横向3跨,同时符合横轴和纵轴两种功能发展方向!这就是我为什么建议在1:500里用16格网来做大分区的第二个原因,通用性高!


这就是大设计考题中的内环尺寸蕴含的基本面积特性

原来保持身形十年如一日是有道理的...



这个16格网模板,某些年份是前中后分界刚好切完的,像11、12、17年,不需要转折,但不是每年有....

可是并不代表这个摸底没有意义,这个网格模板最大的作用是在1:200量化房间之前,让自己有一个通用性高的分区模板参考,去做量化分区,而且让你更宏观地去做完整的分区切割,不用一开始去管那些因为柱网而产生的凹凸要和关系


既然不是每年有,那其他时候出现什么?转折!


这种功能转折具体怎么判断出来的,就是以下我要讲的第4点内容:红线框里的功能轴转折



建筑红线轮廓里的功能轴转折


我们还是按照横向、纵向向功能轴来分析转折情况


  1. 纵向发展的功能轴转折

第一种情况是见得比较多的是,一开始是由于面积问题而出现的转折,然后功能跟上

例如算出来前区不需要占满一个长边,需要把前区拓展到这条长边两侧或一侧,即中区形成U型转折,这时需要注意,中区如果转折了,那这个建筑类型的后勤区是不是也要跟着转出来,因为大多情况后勤是要和中区紧密联系的,


好举个例子来看:

05年的审判楼,看泡泡图就会让人很迷惑,但只要你看泡泡的功能名称,就依然能按照前中后来理解成竖向的功能轴,注意这个时候先别理会交通连线的问题,不然会干扰你分区



注意第一步是先算算覆盖率,一层最大面积(按增加10%算)和建筑退红线5米后的面积比例,达到90%,确定基本没有大内院了,即可以直接按退5米后的轮廓来画16格网,求出一格就是250方,可以先看前区,因为面积表里发现前区的房间很少,容易计算,那就找门厅面积,发现只有450方的一个门厅,其余没有提到专门的前区服务面积,即前区只需中间2格就足够



那么,就意味着前区两端需要用中区去填,形成U型的法庭和信访中区,而泡泡图里或是我们建筑常识告诉我们,法庭需要和看守、法官、审议等后区要紧密联系的,法庭区U型转折,后区也紧挨着一起转,所以整个中后区将会是一个双层U型大关系,中间便是内部走廊



最后再核实已经转折了的后区的总面积,确定后区的厚度是一跨即可,也就是内廊单边用房的布局,剩下的中区不用算总面积了,只要划分一下几个大的功能块,例如按面积切出信访区,得出的就是量化分区阶段的成果


进入1:200单体细化阶段后,虽然会根据具体房间功能关系和交通进行调整,但还是没脱离量化分区阶段这个U型大关系



接下来是第二种情况:是因为功能受建筑红线轮廓限制,而出现的转折,例如中区有朝向和景观要求,必须占满南侧,后区被中区挤到一侧,导致后区的服务是侧向的,原来前中后的轴线被迫朝一侧转折,但这只是后区位置改变,前中后关系没变,倘若是一个纵向的用地轮廓,就依然能摆出和标准功能轴一样的位置,但考题的扁长用地,纵向功能轴不能朝南北向展开,所以这个转折是受用地限制的



例如2014年的养老院

泡泡图的后区在左侧,貌似一侧供应的双轴,但一样可以调成右图的单轴结构,只是用地限制不能南北向发展而已,被迫转到一边去,其实泡泡图已经给你转好了!



接下去我们就按上面的步骤来:

算覆盖率:才55%,吓SKR人,有这么大的庭院,不用慌,计算原理同上,得出入住前后两区在网格模板里面的分布位置,其余全部给中区,然后再用轮廓面积减去一层面积得出庭院面积,那这个庭院放哪呢?按照泡泡图的对称结构和中间的交往厅泡泡,大可以判断庭院是放中部,而且这个交往厅要南北联系两区,只能被拉长成走廊的形态,所以初步得出一个近似脑残的日字布局,这时就可以把面积表上各个功能块,按大小在这个网格里表达出来



有了这个功能转折关系,1:200房间细化就不会变形,出来的答卷可以控制在这个日字结构上




接下来我们看横向功能轴的转折


和纵向功能轴同理,借助16格网去判断哪个分区转折了,得出最终较准确的分区支持1:200的房间细化,历年出现横轴的题目就不多,只有13年的超市和17年的旅馆,17年旅馆是正好符合16格网的,前后区各3跨,中部5跨,庭院可以做到完整矩形,功能轴不需要转折,一步到位,遇到这种情况算是走运了


出现转折的是超市那年,原因是后场功能不允许用传统那种内廊两边房间的布置,只能用单边房间,让另一侧做走廊来朝卖场打开,同时,后场的办公和库房加工两部分也不够长度摆在同一个短边上,所以办公部分就被迫移到北侧


因此得出这样的L型功能转折,套进16格网就是如图关系:我们只要时刻记住一个格子就是横向3跨,纵向2跨的关系,就能大概画出较明确的分区大小,这里办公肯定是单跨,卸货区算算面积就知道一跨不够



横轴的转折和纵轴不同的是,横轴基本是后勤的转折,原因有二:

  1. 横轴的后勤一般是3跨,不然中区的进深会很大,如果不是超市、展览大空间、电影院这种需要大进深空间的,其他公建是比较少见,而3跨的后勤必然会出现要么中间跨出现黑房间,要么其中一排房间进深过大,所以解决办法是,要么中间做后勤小内院,要么就是消化一部分面积到长边去,也就是转折

  2. 另一个原因就像超市那样,3跨的后勤,对中区的供应或服务容易被里面那一列房间阻隔,除非后勤需要比较大的房间或进深,例如餐厅的厨房,不然3跨就需要转成2跨加走廊去服务,另一跨转到长边



    说了这么多,你大概明白了为什么每年的建筑红线框都长得差不多,明年你若是再见到它,千万要打个招呼:hey,好久不见!

以上文章来自公开课【一注大设计规划篇】第5节课


观看视频请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关注,来撩设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