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寄生虫:他总是触碰到底线,但是从不突破

黄摸鱼 看电影看到死 2021-08-11


看死君:中国影迷想看新晋金棕榈电影究竟有多难?回望七月底,FIRST青年电影展因为“技术原因”取消放映原定为闭幕影片的《寄生虫》;而到了八月初,国内各大字幕组收到版权方的维权通知,严禁传播盗版资源以及提供《寄生虫》的翻译字幕。于是,当8月6日海外流媒体终于正式释出《寄生虫》全片的同时,中国影迷们则集体经历了非常魔幻的一天。



针对早已被讨论多年的盗版这个话题,还是那句老调重弹“我们也愿意为正版付费,只是没有途径,无从下手。”想必影迷们也都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寄生虫》在国内上映,我相信到时一定会有很多人去电影院二刷三刷!



作者| 黄摸鱼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在经历《雪国列车》和《玉子》的“平淡无奇”后,奉俊昊终于迎来2019年,这个对他而言注定不平凡的年份。凭借着《寄生虫》,时年49岁的奉俊昊夺得了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同时这也是韩国电影的第一座金棕榈大奖。而高达3.7的场刊评分与评委主席冈萨雷斯所说的“全员通过的金棕榈”,更赋予《寄生虫》耀眼的光环。



显然,奉俊昊在这部新作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创造出“建筑学”式的影像的同时,也在书写着“社会学论文”。


我特别喜欢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他总是触碰到底线,但是从不突破。”奉俊昊也对观众做了同样的事,除了叙事上的多重反转,在通俗剧的类型基调上也尝试了多次转变。以家庭琐事作为开场,奠定通俗剧基调,而从“潜入”富人家庭开始到完全“寄生”上流的整个过程中,充斥着大量冷幽默处理与舞台式的调度,散发着黑色喜剧的魅力。



当关键事件爆发之后,影片整体风格产生较大变化,整体场景变暗,配乐剪辑节奏变快,更是伴随着不断加入的“突发事件”,由此影片又被赋予了强烈的悬疑、惊悚片色彩。值得一提的是,奉俊昊对这些类型的转换并非通过文本注脚,而是精妙把握影像本身。



壹 · “建筑学”影像的构建


以影像为本位,显然是奉俊昊创作这部影片时的首要宗旨,开场的第一个升降镜头就用一个向上微仰的窗口精妙地表现出同“地面”的距离感。而在豪宅内部,奉俊昊则巧妙利用两个大楼梯、厨房与客厅之间的距离,以及落地窗外的草地将室内空间有序地分割开来。



穷人与富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被分别安插在不同的工整空间之中,单一来看人物与空间是和谐的,可一旦不同的区块之间发生接触就会在视觉上产生极强的突兀感。奉俊昊正是利用不同空间的角度、大小差异,制造出带有关系寓意的不同人物的“上下分层”镜头,无论哪一方正得势头,他们之间似乎都很难处于同一平面之上。



而由客厅上行的楼梯则更为重要,其本身就具有“上升通道”意味。在此基础之上,奉俊昊多次安排穷人家庭的成员依靠在楼梯附近,借由楼梯的遮挡将其隐藏在对位角色视线之外,颇有“寄生”意味。仅由简单的角色变量控制,便营造出多组人物之间一种复杂的互相欺骗关系。



而这一场景在构图上也与客厅相连,里外的两堵墙将画面分割为形状类似、由高到低的三块工整空间,再由一根柱子充当画面中轴线使得画面左右对称。而左右的“满”与“空”又形成鲜明的对比,配合客厅前景的物件,在将画面挤压到极致调动气氛的同时,彰显出空间上工整、错落有致的美感、俨然一副现代式的拼接画。



同时,室内空间的分割,也赋予了不可视部分极大的想象空间,楼梯尽头、入口等漆黑一团的部分作为不稳定性因素和谐地存在于整体的工整空间之中,宛如寄生虫。而到后半段这些不可视空间被揭晓之时,其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反差感,可以说是直接为后半段类型上的转变服务。



而两次Drama Time的影像也都相当出色,第一次是全片的重要转折点:古典乐大调旋律之下,特写、全景有序组接,营造强烈视觉反差,推镜与推镜、推镜与摇镜之间高效衔接,强化运镜动态感、紧张感的同时,极力强调主体人物动作,上与下交叉错乱,几组人物平行运动却仿佛同台舞动。旋律落下之时,最为静寂的时刻却选用了最富有攻击性的动作来画上句号,在干净利落的一声闷响之后,舞曲在无声的毛骨悚然中悄然落幕。



而第二次的雨夜更是精彩,被淹的是人,奉俊昊却只让我们看到虫子四散而逃。他没有用特写展现人物的面部神情,而是选用大远景作为开端,在只有雨声的夜晚,目睹着渺小的三人仓皇而逃,随着升降镜头,人物在雨声中不断下行。顺着脚下遄疾的水流,他们回到家中,高潮才刚刚开始,由此展开的则是虫子之间的斗争:“你下行我亦下行,我吐下去的,从你那高高在上的位置喷出来,我砸下的,你承受着。




奉俊昊继续在狭小的室内空间里利用角度、位置差异与相同之处,将两个平行空间的两组人物流畅地剪接在同一条时间线上,并且形成强烈的对位感。他们之间对抗着,却也同样受难,没有人意识到彼此的受难,不过是都顾着“自我拯救”,这种忽视正注定了结局,用那块“疯狂的石头”的特写做结再贴切不过了,苦难之后若没有反思,那么就只剩下报复。



贰 · “社会学”论文的书写


在享受级的影像下,奉俊昊继续坚持自己的专长,书写社会学论文,不同于《燃烧》的无言愤怒,《寄生虫》显然是真正“冷峻的阶级石块”。


李沧东《燃烧》


纵观《寄生虫》中的三组人物,一组是宋康昊为首的穷人家庭,另一组是李善均为首的富人家庭,剩下的则是作为富人附庸的老管家。这三组人物之间形成的小社会生态,像是一个社会实验,奉俊昊继续控制着变量,通过三组人物对于“聪明”、“情绪”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从而来展现阶级之间的差异与问题。



首先是“聪明”,这几乎是全片一直重点强调的一个名词。整个“寄生”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博弈与欺诈,这也意味着双方会有一个决策上的高低差异,显然电影表面上展现的也正是这样。康叔一家人一环扣一环,用尽小聪明,最终使得全家人都成功寄生上流;的确,穷人这一家子很聪明,甚至连康叔的妻子都不禁感慨富人愚蠢到“善良”。



但回溯这整个过程,富人失去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失去,他们依然过着高品质的生活,占据着上流的社会地位,控制着下流。就连聪明绝顶的康叔一家,最后的成功不也依然只是屈居富人之下吗?富人的确单纯、甚至有点迟钝,但再聪明的穷人最后依然只是达到他们之下。从这个角度来看,富人显然比他们更为聪明。富人的聪明层次要高得多,他们的聪明在于他们构建并控制了社会结构、规则,穷人再聪明的伎俩,也终究得在富人制定的游戏规则下运作。



富人的迟钝、单纯是他们的聪明赋予他们的特权,富人所制定的这个规则,注定了他们不需要太多“智慧”去应付生活中的事情,因为制度早已一劳永逸。他们更不用担心所谓“穷苦人民把身翻”,你没法“翻身”。因为在这个森严的制度下,你接受不到所谓“翻身”的教育,你甚至都想不到要去“翻身”。



而作为富人附庸的管家一家也是聪明的,只不过他们是聪明在如何效忠富人,不同于康叔一家带有强烈欺诈意味的牟利,管家一家则是真正感恩来自于富人的恩惠,想要留下永远为其服务。他们是把富人神化的一群人,通过不断的效忠满足自己的温饱,甚至最终达到中产阶级的位置。他们极力运用自己的聪明,满足富人的高要求、严标准,用聪明换取“面包”。



而当作为附庸的管家遭遇作为“寄生虫”的康叔一家时,其用中产式的言语与态度奚落康叔一家,被打回下流原型之后,附庸则选择身先士卒,作为富人的先锋军拼命对抗“下流”。可以说,这是一个操着“上流语句”却吃着“下流饭”的特殊人群,他们的聪明不过是富人聪明的辅助或延续,这群人永远都被束缚着,直至暴毙在他们“聪明”的中产梦里。而国内数不清的《XX企业成功学》系列书籍的频频出版,如今想来,似乎也与《寄生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情绪”则是一个隐藏于全片的概念,它可以概括为人在遇到外部事件时的反应,穷人与富人在面对外部事件时情绪化的程度有着很大差异。


首先是富人,纵观全片,富人都呈现出一种去情绪化、冷淡化的面貌,无论是其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还是对穷人礼貌而丝毫不亲近的态度,甚至在面对突发事件与极端情况时,他们依然很大程度上保持体面与理智。我们几乎看不到富人在电影中流露出过多的情绪,面对任何问题,淡然、体面、不慌不忙、不漏声色是他们的习惯,这是属于他们的阶级“气味”。



而穷人们,则可以说是毫不避讳彰显情绪,家人坐在一起便是开始感慨、抱怨,小儿子迅速地爱上辅导的富人家女孩,以及他们全家人对“气味”一词的敏感。我们在这一家子身上看到张扬的喜怒哀乐,似乎除了寄生上流的欺诈,他们再也没有任何隐藏的东西,面对外部事件,他们下意识地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态度与反应,这亦他们的独特“气味”。



事实上,穷人与富人对于情绪的鲜明差异从那幅画开始便已有铺垫,小儿子说出自己的直观感受“是猩猩吧”,贵妇人却若有所思地说这是自画像。对于一个混乱的事物,富人选择用“艺术心理学”解答,穷人则选择直抒胸臆,这已然是长期不同生活下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



情绪的差异化表现为两个阶级不同“气味”的同时,情绪化也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穷人的意识。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事实上,下流会觉得“每个阶级就有每个阶级应该呆的位置”阶级固化的状态是完全合理的,他们反而觉得是和自己同样的下流积压了自己的生活空间。从管家一家和康叔一家的对抗我们就能显而易见,这是他们一切行动的前提。这注定了,其他们根本不会尝试去反抗制度本身。



但最后宋康昊为什么杀掉了李善均?显然是由于老板做了两件事:1.给钱让康叔扮演印第安人。2.把凶手身子翻过来,拿走钥匙。3.捏着鼻子。


第一件事中,康叔已经开始有不满,印第安人与美国童子军的对位,无疑对康叔而言是一种“猎物”性的羞辱,而李善均却只想着用钱解决。第二件事中,康叔被激怒,在发生危险时他看到的是富人只顾着自保,从道德层面康叔已经开始谴责他。而第三件事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捏着鼻子。



这回到了片子一直说的“气味”,康叔一家虽然一直在试着消除气味,但他们自身对于这个气味并没有太多态度,只是为了不添麻烦罢了。而在这个时刻,康叔对“气味”问题的忍耐到达极点,即使“气味”在康叔眼中只是小事而已,但即使在极端的时刻,富人们还是会特别在意你身上的所谓“气味”。在生死关头面前,穷富依然有别,自此康叔的情绪完全爆发,他从道德层面上以及自身尊严的角度被完全激怒,受情绪摆布,他做出看似是要“反抗体制”的举动。



但是问题在于,他的爆发,依然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情绪化行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转变。可能在那一刻,他认为“富人都是混蛋”,但当他回到了地下室却依然“忏悔”、“感谢恩惠”,一切又继续轮回。所谓的改变与反抗,不过都是情绪化的昙花一现,并不是思考、教育的结果,所以秩序依然不会动摇,再血腥的事件,到最后也不过是新闻媒体的饭后闲谈。



当下层如同上层一样,对于自己的位置同样感到舒适时,他们便只琢磨横向同类的生存斗争,却从不抬头看看那座纵向的大山。每次意外不过是情绪一瞬,最终还是要感谢恩惠,穷人们最需要的意识觉醒,却因为自己阶级的教育无法获得。



当“想要摆脱臭味”成为了臭味的根源,那么臭味便不再单单是气体,而是成了石头,永远跟在下流背后的冷峻的石头。下流们永远只剩情绪,而上流们甚至不需要刻意“歧视”、“表现”些什么,体面与稳健,便已经是对下流最大的羞辱。



叁 · 遗憾的“死局


在奉俊昊的这场社会实验下,社会结构已然成了“死局”。用模拟出的社会生态,奉俊昊想要表达的是这种恐怖的现实:融入、存活于社会,依靠权贵,挤压同阶级生活空间,即当代的阶级固化。



但显然,奉俊昊模拟出来的社会生态依然存在较大局限。模拟,本质便建立在刻板、设计痕迹过重的人物形象基础上,而多次叙事强反转也终究显得商业属性与奇观属性过重。而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虽然奉俊昊带着一种思考与反思的态度审视“社会现实”,但他的作品中却忽视了再现真实全面的社会体制,仅仅是用富人一家的缩影笼统的概括体制,这就显得寓言意味过重、而现实意味被削弱。



而对于思考的社会阶级问题,奉俊昊也只展现了悲惨现实,却也没有自我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实际反抗可能性的推演。他的目光,依然停留于观察、总结表面,缺少从中的反馈。



而奉俊昊思索的阶级问题,距离韩国真正的阶级问题又还有多少路要走呢?能否自然而然的用电影的艺术形式推演、尝试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流于奇观呢?这是所有电影人都要继续思考的重要问题。金棕榈与又一部千万大作之后,韩国电影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 黄摸鱼;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近 期 热 文 】


这部电影过誉了么?我不这么认为

今敏这造梦机器,依然活在光芒中
命脉相连!这样的处女作令人惊艳40部电影挤爆八月,但没几个能打
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获奖名单
这部很“流氓”的电影出自北京导演
自来水来了!成为爆款是哪吒的命郝蕾主演的女性电影,疼痛而柔软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