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要目 | 法宝期刊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n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160种期刊,其中核心期刊62种,非核心期刊46种,集刊47种,英文期刊5种。截止2017年11月30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70699位作者的205088篇文章。诚挚邀请更多法学期刊入驻北大法宝,广泛传播,服务社会,共塑品牌。
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系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国家检察官学院主办的法学类综合学术刊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定位,着力推介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学术精品和展现司法实务原貌的调研成果,努力搭建沟通学术与检察的思想平台。《学报》设有以下栏目:“主题研讨”,集中讨论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检察专论”,刊发检察基础理论、检察业务实证研究成果;“法学专论”,刊发法学各学科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法学讲坛”,选登检察官培训的精品讲座;“域外法治”,介绍域外法律制度及实践动态。《学报》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检察理论研究知名期刊,全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2011年版)。系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的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要目
【主题研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1.新时代背景下人大制度的发展
作者:胡锦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协调多元利益关系、保护公民合法权利、限制公权力,是这一时代需要解决的三大命题。因此,必须积极强化和发挥人大制度的作用,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人大制度的发展必须坚持穷尽既有的制度资源和运用宪法思维、法治思维两大原则。新时代人大制度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机构体系及其内部建设,树立宪法法律至上,人大主导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预防公权力滥用和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六个方面。
关键词:人大;人大制度;宪法;合宪性审查;合法性审查
2.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功能设计及其监督实践
作者:秦前红(武汉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是健全人大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运行实践表明,专门委员会之于人大监督权的行使而言,具有协助和保障等基础性作用。但专门委员会在作用发挥过程中仍然存在议决机制、人员结构、职能发挥空间等层面的问题。鉴此,需借由必要的改良路径,探寻专门委员会制度的提升空间,以此加强其在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人大专门委员会;地方人大监督;监督实践
3.从议行合一到合理分工: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历史解释
作者:钱坤;张翔(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议行合一”曾被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权力配置的重要原则,一度也是我国的主流学说,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争议。马克思通过对巴黎公社的描述,最早提出了在职权、组织与人员三个维度上的“议行合一”,但其重点在于批判资产阶级议会制。列宁继承了马克思的“反官僚”立场,但在列宁思想指导下的苏俄(联)的苏维埃制与“议行合一”的构想有明显断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建设经历了从苏维埃制、边区制度到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变化,到1954年宪法时已经表现出国家权力的实质分化。而1982年宪法基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以及其他经验,提出了国家权力配置的新原则即“彭真三原则”,探索国家权力的“合理分工”。理解相关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脉络,可以从历史维度为我国现行宪法下的国家机构的宪法解释提供依据。
关键词:议行合一;政权组织;权力配置;巴黎公社;人民代表大会
4.人大授权立法与财政民主价值的流失
作者:姜峰(山东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尽管“税收法定”原则已经由《立法法》确认,但其蕴含的财政民主价值在我国面临严重的流失风险:一是在人大与政府的关系上,经由不严格的授权立法赋予行政机关过大的征税权,削弱了对税收的立法控制;二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既以“法定”为由禁止地方税收立法权,又在税权高度中央集权的情况下怠于向地方转移必要财力。行政化和中央集权构成了对财政民主价值的双重背离,也妨碍了公共治理的绩效。财税法治面临的困难从根本上源于政治过程的堵塞,所以必须把财税改革置于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功能的视角下来理解和推进。
关键词:授权立法;税收法定;政治过程;财政民主价值
【检察专论】
5.司法改革背景下检委会的职能定位
作者:汪海燕;王宏平(中国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检委会定位为检察机关业务决策机构,这种职能定位在实践中面临着议案职能和议事职能履行错位、议案职能的行政化对诉讼规则的抵牾、决策程序一元化与职能二元化的冲突等现实困境。关于检委会职能定位改革,主要有议案职能适度司法化、向办案组织转型、向咨询指导组织转型等三种代表性观点。检委会制度已内化成为稳定的检察制度文化,检委会制度改革不能彻底颠覆其业务决策机构的职能定位。在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背景下,检委会可以向不讨论案件事实的业务决策机构转型,逐步形成议事为主、议案为辅的检委会职能定位新格局。
关键词:检委会;职能定位;决策机构;职能转型;议事为主;议案为辅
【法学专论】
6.P2P网络借贷平台异化的刑事规制
作者:国家检察官学院课题组(国家检察官学院刑事检察教研部)
内容提要:金融犯罪一直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近年来以P2P网络借贷为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刑事案件出现惊人的攀升速度,其中特别典型的债权转让模式备受争议,而这种模式的P2P网络借贷的实质是“类资产证券化”的活动,着眼于穿透式监管的效果和要求,宜对之采用证券式监管措施。但在我国证券法没有修订的前提下,这种行为难以构成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和非法经营罪。基于刑法实质解释论立场,因其业务模式本身具有的风险性极易触犯“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从而其有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金融犯罪的刑法规制,必然会涉及到洗钱罪,洗钱罪在打击金融犯罪方面应当跟进;同时结合正在试点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论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打击金融犯罪中的作用。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债权转让;穿透式监管;洗钱罪完善;刑事政策
7.民事赔偿情节对死刑适用的影响
作者: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厅课题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厅)
内容提要:民事赔偿情节是影响死刑适用的酌定从轻情节之一,在死刑案件量刑情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死刑裁判结果影响较大。死刑案件中民事赔偿情节的适用存在诸多问题。当前,亟须尽快规范死刑案件民事赔偿的适用范围,明确民事赔偿作为酌定从轻情节的构成要件,适当把握民事赔偿情节的量刑权重,合理限定民事赔偿与死刑裁判之间的关系。同时,应当将民事赔偿纳入刑事和解制度,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并完善国家救助制度。
关键词:民事赔偿;死刑适用;量刑权重;刑事和解;检察监督;国家司法救助
8.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的独立地位与保障机制
作者:樊崇义(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内容提要:两高三部关于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文件并未确立认罪认罚从宽诉讼程序的独立地位。基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程序法定化需要,考虑到国外认罪协商诉讼程序的普遍独立化趋势,特别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正朝多元层次性发展,应建构我国独立的认罪认罚从宽诉讼程序,避免“嵌用”模式的司法弊端。认罪认罚从宽诉讼程序首先是认罪认罚案件与不认罪认罚案件分流后的产物,在认罪诉讼简化程序体系中有别于简易程序、和解程序与刑事速裁程序,是我国混合式诉讼程序体系中的独立部分,而轻罪诉讼体系是其未来的命运方向。为确保认罪认罚从宽诉讼的程序正义,应坚持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基础地位并强化审查机制,突出控辩量刑协商的关键意义并完善协商程序,规范法院庭审方式等以避免庭审完全流于形式。
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诉讼程序独立;混合式诉讼体系;保障机制
9.动产所有权的交付变动规则
作者:聂卫锋(北京联合大学法律系)
内容提要:动产所有权的交付变动规则,《物权法》第23条的立法文义似乎进行了法定化的限制,使之成为强制性规范,但理解该规则属性的根本前提在于厘清立法目的。动产交付规则服务于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双重目的,实现此双重目的的制度样态本来就多元化,并且至少欧洲范围,动产所有权变动规则也正在演变为更宽松的模式。动产所有权属于观念构造物,观念构造物的变动当然可以遵循观念世界的规则。以最高人民法院为代表的司法机关对于《物权法》第23条文义的理解和认识,过于僵化和保守,没能把握条文背后的深层次法理价值,有必要在物权法定与意思自治的基础上重建应然的规则。
关键词:动产所有权;动产交付;权利公示;物权法定;意思自治;强制性规范
10.虚假自认效力的辩论主义回归
作者:傅向宇(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为防止虚假自认侵害案外第三人的利益,《民诉法解释》第92条不惜违反辩论主义的基本要求,规定“自认的事实与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虚假自认侵害案外第三人的利益,是以自认对案外人具有拘束力为前提的。而当事人在某一案件中作出的裁判上的自认,对于其他案件而言仅仅属于证据资料,本不应发生自认的效力。但在我国,通过前案生效裁判认定的事实对于后案具有免证效力这一通道,变相赋予了自认对案外人的拘束力。所以,问题的根源在于自认效力向案外人的不当扩张,若因此而否认自认对法院的拘束力,无异于头痛医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虚假自认的防范问题,应回归辩论主义,明确未参与辩论过程的案外人不受辩论结果的约束,而不是回到职权主义的老路上去。
关键词:自认效力;虚假自认;辩论主义;协同主义;诚信原则
【域外法治】
11.比较视角下检察制度的差异性
作者:[美]Michael Tonry(著);郭大磊(译)(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各国检察制度间的基础性差异表现在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刑事司法体系的不同;表现在遵循“法定主义”原则与“便宜主义”原则刑事司法制度的不同;表现在对于政治因素是否可以合法地影响刑事司法的态度的不同。此外,各国检察机关在组织架构上及对检察官的培育及选任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各国检察制度的差异对不同国家检察机关的转向处置程序、指控、辩诉交易及量刑等检察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各国检察制度的比较研究可以对某一特定检察制度的优劣有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并认识到哪种检察制度能够更好地践行平等、公正与理性,以便政策制定者可以以跨国的视角审视并改善本国的检察制度。
关键词:检察制度;基础性差异;组织架构;转向处置;指控;辩诉交易;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