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国际法评论》2018年第4期要目 | 法宝期刊
《武大国际法评论》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169种期刊,其中核心期刊65种,非核心期刊50种,集刊48种,英文期刊6种。截止2018年9月30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75367位作者的219158篇文章。诚挚邀请更多法学期刊入驻北大法宝,广泛传播,服务社会,共塑品牌。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武大国际法评论》是武汉大学主办,由首批国家高端智库、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编辑的法学理论刊物,逢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42-1893/D,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码:ISSN2096-3777。是国内重要的关注国际法学各领域理论或实践研究的专门性学术期刊。
《武大国际法评论》竭诚欢迎海内外法律学人赐稿,尤其欢迎选题新颖、有独到见解和学术价值的国际法(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及外国法或其他相关国际法)论文,特别欢迎有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的优秀成果。本刊实行匿名审稿,稿件采用后编辑部会及时与作者联系。作者投稿后一个月未获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投稿请将电子版稿件发送至投稿邮箱。
投稿邮箱:whuilr@whu.edu.cn或whuilr@163.com。
《武大国际法评论》2018年第4期要目
【专论】
1.我国跨国破产承认与协助制度:理论、实践与规则完善
作者:郭玉军;付鹏远(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内容提要:跨国破产程序域外效力的传统理论包括地域主义和普遍主义,两者各自的封闭性和理想化都无法满足目前跨国破产司法实践的需要,而折中的新实用主义可以较好地协调本国利益和国际合作这两种诉求。基于这一理论,我国应扬弃地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欧盟的经验,完善和细化我国跨国破产承认与协助制度的具体规则,主要包括:明确跨国破产程序的管辖权和效力,赋予外国破产管理人相应资格和职权,确定承认外国破产程序的范围、依据和条件,确定对外国破产程序的救济措施和效力范围,从而为"一带一路"和双向投资大国的建设提供法律支持。
关键词:跨国破产; 外国破产程序; 承认与协助; 外国破产管理人; 平行破产程序
2.试论我国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规则体系的改进
作者:王磊(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内容提要:"一带一路"建设法治保障与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建构对我国涉外民事诉讼协议管辖规则体系改进提出了要求。国际先进立法经验、我国《民法总则》指引及不方便法院原则在我国的成功示范都昭示着此种体系改进的可行性。国际民事诉讼协议管辖的类型化体系,排他性协议管辖形式要件、实质要件效力评价体系的完善,违反此类排他性协议管辖救济机制的增补及对外国判决承认与执行中此种协议的审查体系的增设,应当构成未来我国此种规则体系改进的路径和前景。
关键词:排他性管辖; 协议管辖; 管辖协议; 平行诉讼
3.论国家主权豁免与我国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的衔接
作者:孙劼(清华大学法学院,日本东北大学)
内容提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国家主权豁免案件。我国应摒弃既往实践中"从未处理"的做法,转而通过法院裁判的方式对国家主权豁免案件进行审查;在他国法院涉及我国主权豁免的案件中,我国也应通过参与诉讼的方式主张豁免,而不应单纯地依赖外交途径。在理论上,国家主权豁免是与主权派生出的司法裁判权相联系的制度,但是,在实践中,其通常与国际私法或涉外民事诉讼制度相结合,直接涉及国际民事裁判管辖权。因此,在具体程序方面,国家主权豁免的审查可以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制度相结合。由于司法活动的中立性和被动性,法院首先应当实行被动审查模式,国家主权豁免可作为管辖异议的理由被提出。不过,因为外国国家的特殊地位,法院也应当依职权采取主动审查模式。两种审查模式的分界时点应设在答辩期间届满,以便更好地与"应诉管辖"、"缺席判决"等制度衔接。
关键词:国家主权豁免; 国际民事裁判管辖权; 管辖权异议; 依职权审查
4.论欧盟承认外国收养判决条件之新发展
作者:刘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欧盟承认外国收养判决条件之设定,不仅影响到外国收养判决在欧盟的效力,而且关乎被收养儿童的切身利益。欧盟承认外国收养判决条件之新发展表现为:第一,欧盟逐步淡化间接管辖权审查,而且新设定了跨国承认国内收养判决的间接管辖权审查标准;第二,欧盟在司法实践中将人权保护作为独立的承认外国收养判决的条件。《欧洲人权公约》中的家庭生活权、非歧视权、公正审判权、财产权等都被纳入承认外国收养判决的条件。以上新发展总体上体现了"保护性便利承认"模式,我国承认外国收养判决时也有必要贯彻保护性和便利性承认相结合的理念。
关键词:跨国收养; 判决承认与执行; 欧盟国际私法; 保护性便利承认
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领土型混合争议仲裁管辖权问题研究
作者:黄影(天津外国语大学涉外法政学院)
内容提要:领土型混合争议仲裁管辖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陆地-海洋"二元复合性"结构特征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附件七仲裁庭所作的"属物管辖权"限制。从海洋法基本理论、实体规则和司法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可以认为:受制于"陆地统治海洋"的基本原则,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成立的仲裁庭对领土型混合争议不具有管辖权。在仲裁庭管辖权不断扩张的背景下,解决领土型混合争议的合理路径应是在充分尊重争议当事国意愿的基础上作出最终解决争议的理性选择,而不应由仲裁庭强行行使管辖权,以避免破坏仲裁裁决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关键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土型混合争议;附件七仲裁庭;仲裁管辖权
【“一带一路”法治保障】
6.论我国对外援助基本法的构建
——基于国内法和国际法统筹思考的视角
作者:韩永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对外援助作为一种国家战略实施工具,其有效实施需要与时俱进的法律保障。我国现有的对外援助法律体系存在结构分散、立法层级低、处罚力度不够、可能与上位法冲突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其立法思维仍然锁定在国内法,缺乏国际法维度的考量。我国未来的对外援助基本法不仅是国内法也关涉国际法,应该统筹利用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资源,进行内容框架的构建。该法应以提升我国对外援助的效果,提高我国在对外援助国际制度体系中的话语权为目标,就对外援助的定义、宗旨、基本原则、管理体制、一般行为规范等问题提供原则性规定。
关键词:对外援助基本法; 国际发展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
【航空法专题】
7.论航空器用途与航空器法律性质的关系
作者:张政(华东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将民用航空器区别于公用或国家航空器是民用航空法得以制定和适用的前提,但如何判断航空器属于民用航空器或是国家航空器则一直存在争议。《芝加哥公约》确定航空器的法律性质所依据的标准是航空器用途说,但在实践中,航空器可能因为机上发生危害民航安全行为而改变原有的运输旅客、货物和邮件的民用用途,或在被劫持或威胁劫持时失去原有的民用用途,此时航空器的法律性质是否随之改变尚不明晰。通过对国际民航法律规则和实例的分析可以得知,民用航空器的用途确实可能因危害行为而发生临时改变,但各国仍应将此类航空器视为民用航空器并履行与之相关的国际法上的义务,航空器用途被迫临时改变时并不影响航空器的法律性质。
关键词:国家航空器; 民用航空器; 特定用途标准; 《芝加哥公约》; 国际航空安保
8.国际航线联营和天空开放的借力融合与演变
作者:高乐鑫(厦门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诞生于美国的国际航线联营已成为全球航空运输业转型的新动向。在美国,以反垄断豁免授权为连接纽带,国际航线联营和天空开放经相互借力已实现全面动态融合。国际航线联营以天空开放为先决条件是美国外交政策和反托拉斯法保驾护航的产物,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联,也未演进为普世经验法则。须承认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国际航线联营和天空开放融合的既成事实,但亦不能否定国际航线联营可依传统航空运输协定建构的法律逻辑。中国正在尝试国际航线联营和扩大航权安排,并同东盟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地区和国家签订天空开放协定。持续推进航空自由化是新时代中国国际航空运输业的必由之路,但应立足国情循序渐进地拓展国际航线联营和适用天空开放。
关键词:天空开放; 航线联营; 航空运输协定; 市场准入; 反垄断豁免
9.航空碳排放的法律规制:域外经验与中国实践
作者:李汝义(重庆渝富集团,电子科技大学,重庆机场集团)
内容提要:航空碳减排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实现中国航空业低碳发展,减少航空"结构性"、"相对性"碳排放量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国际民航组织和欧盟等已对航空业低碳发展进行了有效探索,并将碳排放权交易作为航空碳减排的有效方法。实现我国航空碳排放有效控制,必须着眼长远可持续发展,实施航空碳排放权交易。我国应尽快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法》及航空碳排放权交易的配套制度,实现航空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化和程式化,加强中国航空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主动应对全球基于市场的航空减排机制。
关键词:航空碳排放; 减排机制; 碳排放权交易; 航空低碳发展; 市场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