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求是学刊》2018年第4期要目 | 法宝期刊

《求是学刊》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170种期刊,其中核心期刊65种,非核心期刊50种,集刊49种,英文期刊6种。截止2018年10月31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75367位作者的221040篇文章。诚挚邀请更多法学期刊入驻北大法宝,广泛传播,服务社会,共塑品牌。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求是学刊》2018年第4期要目


【新时代思想理论研究:党的十九大专题】

乡村振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基于资本逻辑反思和美好生活创造的思考

赵丽娜;马涛(1)

【国外学者专论】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

爱德华·C.哈尔珀;刘欣宇(10)

权利、损害与损失

道纳尔·诺兰;徐铁英;王竹(18)

【时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自我理解的变革与马克思哲学的正义观——对马克思哲学正义观研究的一个前提性探讨

贺来;何宇白(29)

从文化唯物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唯物主义

张彤(36)

【西方哲学前沿问题】

崇高悖论:“崇高”的位置、支撑物及其悖论性特征的拉康式分析

岳伽齐(44)

【人工智能法律问题专论】

人工类人格:智能机器人的民法地位——兼论智能机器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杨立新(84)

“人工智能+法律”发展的两个面向

张清;张蓉(97)

【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我国财产申报内容的反思、重构及其精细化设计——全面申报原则的坚持及其实现

乔亚南(107)

【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

非经典文本的程式化写作:以谢榛七律送别诗为例

颜子楠(114)

《国朝三家文钞》编选及相关问题考论

杜广学(125)

【明清史研究】

从碑刻看明代官方“阴阳学”机构

陈德好;郑炜明(141)

乾隆初政与钱粮亏空案的清理

刘凤云(148)

清代长城沿线蒙汉杂居地区的治理——以热河地区行政管理制度为中心

王晓辉(162)

解释学的同一性批判——再论张一兵文本学

张琳(52)

中国经济波动分解及经济增长驱动机制研究

陈双莲;李正辉(59)

城镇化、多维贫困与收入不平等

康锋莉(68)

新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再思考

姜庆国(76)

20世纪以来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发展研究

张向荣(133)

【新时代思想理论研究:党的十九大专题】


1.乡村振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基于资本逻辑反思和美好生活创造的思考


作者:赵丽娜;马涛(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小企业理事会)


内容提要:文章在反思以资本逻辑制导社会发展给乡村带来的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将创造美好生活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归宿,构建乡村振兴的路径模式。深思资本逻辑独大的发展方式,可以发现,不仅城市的市场资本积累将乡村土地、劳动力和货币组织到城市,而且资本逻辑下乡支配乡村发展致使乡村产生外部依赖性,无法带动乡村长兴。十九大报告对新阶段社会矛盾的新定位表明,美好生活的创造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归宿。鉴于美好生活需求的全面性和高质量要求,乡村振兴之路需要从经济增长扩展到对美好生活的全面供给。未来中国乡村振兴应选择经济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复建、文化资本培育和生态资本修复同步推进并内在交融的路径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好生活;资本逻辑


2.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


作者:爱德华·C.哈尔珀;刘欣宇(美国佐治亚大学;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内容提要:亚里士多德强调了探究的方法不是寻求推断结论而是发现原因,即发现论证三段论的中项。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认识就是要掌握原因,也就是三段论中的中项。在《物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展示了如何使用三段论的中项找到必然为真的原因,这一原因也正是科学三段论的必要条件。因此,《物理学》中所揭示的科学方法,即寻找原因,也是阅读亚里士多德哲学著作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方法;三段论


3.权利、损害与损失


作者:道纳尔·诺兰;徐铁英;王竹(牛津大学;四川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文章以过失侵权法为分析的切入点,探讨权利、损害与损失诸概念之间的关系,尽管某些论断具有更广的涵盖性。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论述权利与损害的关系;其次,论述权利与损失的关系;最后,论述损害与损失的关系。在每个部分均得出独立而相互关联的结论:第一,损害概念是看似可行的以权利为基础的过失侵权法之必要组成部分;第二,在概念上不可能存在一项不会遭受损失的权利;第三,损害与损失是具有根本差异的不同概念。


关键词:权利;损害;损失;私法;过失侵权


【时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4.人自我理解的变革与马克思哲学的正义观

——对马克思哲学正义观研究的一个前提性探讨


作者:贺来;何宇白(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内容提要:要切实理解马克思哲学正义观,应从他关于人自我理解的哲学变革入手。马克思哲学认为,人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存在,人不是孤立原子化的个体,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的本质。正是基于这种全新的人的自我理解,马克思才克服了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正义观,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正义观。


关键词:人性假设;正义观;自由主义;马克思正义观


5.从文化唯物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张彤(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文化哲学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英国的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文化实践是一种物质生产形式,文化活动与经济、政治、社会等人类活动密切相联而结成“某种唯一的、无可分解的现实过程”,文化实际上是涵盖了人的一切对象化活动的“一种整体生活方式”。这种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内涵具有某种内在一致性。这样,文化唯物主义不仅为我们在新时期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建构性理论资源,而且凸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鲜活生命力与巨大现实价值。


关键词:文化唯物主义;整体生活方式;历史唯物主义


【西方哲学前沿问题】


6.崇高悖论:“崇高”的位置、支撑物及其悖论性特征的拉康式分析


作者:岳伽齐(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内容提要:通过对整体性的“崇高”概念的本质及其背后的支撑进行拉康哲学式的分析,可以勾勒出“崇高”概念所具有的易被忽略的悖论性特征。“崇高”之维度是通过否定性回溯的方式而被暗示出来的。对“崇高”的确信已经事先物化在了某种外在的“误认”仪式之中,这一“误认”的机制使得我们的“关联于被预先确信之对象的具体体验”始终呈现出一种欠缺,而由此被否定性地暗示出来的完整性体验及与其相关的承诺即是“崇高”的支撑物。“崇高”的悖论性本质正是其赖以存在的根源,因为其真正的位置处在“带来暗示的缺乏性体验”和“预先设想的完整性理念”之间所产生的距离中。而如果失去这个距离,“崇高”便会趋向解离。


关键词:崇高;误认;悖论;解离


【人工智能法律问题专论】


7.人工类人格:智能机器人的民法地位

——兼论智能机器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作者:杨立新(天津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法学界对智能机器人的民法地位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主要争执点在于智能机器人是否具有法律上的人格,包括否定说、肯定说和中间说。构成法律上的人格,须具备人体和人脑的生理学要素、意识能力和独立意志的心理学要素以及独立的社会角色的社会学要素,智能机器人尽管有一定的意识能力和意志,能够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但不具有人体和人脑,不具有法律上的人格。智能机器人的民法地位属于人工类人格,即智能机器人所享有的、通过人工制造的、类似于或者接近于自然人的自然人格的民事法律地位,仍然属于物的范畴,是权利客体,而不是民事主体。对其现实造成的损害以及发展中的社会风险防范,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的产品责任规则。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民法地位;人格;人工类人格;产品责任


8.“人工智能+法律”发展的两个面向


作者:张清;张蓉(扬州大学法学院,中国立法学研究会,中国法理学研究会,陆军军事交通学院镇江校区)


内容提要:“人工智能+法律”已渐次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从语义逻辑上廓清研究视域,其运动发展似可分为两个规制面向:人工智能的法律化和法律的人工智能化。就前者而言,从机器人时代的法律规制到人工智能的法律化规制,既存在对机器人行为规制等一脉相承的问题,又面临法律规制理论建构基础之上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主体权利、行为能力以及责任分配与承担等全新的法律问题。法律的人工智能化也可以表述为法律科技的人工智能化,其规制领域理应集中在其提供的服务中,无论是法律推理系统、法律建模,还是人工智能法律援助、智慧司法,法律的人工智能化服务必须置于伦理规范和政策法律的规制之中。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律;立法规制


【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9.我国财产申报内容的反思、重构及其精细化设计

——全面申报原则的坚持及其实现


作者:乔亚南(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内容提要: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国际公认的反腐防腐的优良制度,申报内容是财产申报制度的核心构成,但我国现行规定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尚未从收入申报完全过渡到财产申报,反腐防腐效果亟待进一步提高。关于申报内容的设计,应坚持全面申报原则,倘有遗漏,则反腐效果大打折扣。应当精细化设计申报内容,着力做到以下几点: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并重,着眼于非正常收入和隐性财富值的增加,财产现状与财产异动共同申报,财产数额与相关信息一并申报。


关键词: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申报内容;全面申报;精细化设计


【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


10.非经典文本的程式化写作:以谢榛七律送别诗为例


作者:颜子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内容提要:在近世诗歌作品中,非经典文本中屡有出现程式化写作的现象。以明代诗人谢榛的七律送别诗来说,由《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诗入手,可以总结出三种相对固定的写作程式,分别为诗题与诗句之间相互对应的线性逻辑,在中间两联对行旅途中时空转换的关注和代入视角的写法,以及在结尾替人抒情与假设场景的习惯。这三种写作程式暗示着谢榛在创作时有着较强的读者意识与偿还诗债的心态。


关键词:谢榛;七言律诗;送别诗;程式化;非经典文本


11.《国朝三家文钞》编选及相关问题考论


作者:杜广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内容提要:《国朝三家文钞》是一部由宋荦、许汝霖合作编选的古文选本。其编选动机既是“表章”亡友,也是歌颂清朝“文治”、改善江南世风。《文钞》的编选标准是“精纯古雅”,这是宋荦此时期个人的古文宗尚,也与朝廷提倡的文风一致。此选本所提出的“国朝三家”,是对清初文坛格局的合理建构,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政治权力的介入、选家及文评家的阐扬、进入文学史教材的优势等因素对“国朝三家”经典地位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朝三家文钞》;编选动机;编选标准;文学史价值


【明清史研究】


12.从碑刻看明代官方“阴阳学”机构


作者:陈德好;郑炜明(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


内容提要:以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保存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仁爱邑侯永定阴阳生僧巫省役德政碑》为引,结合历史文献,探讨官方“阴阳学”始于元代的阴阳教学和管理机构,发展至明代,更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地方性官方机构,主官方阴阳学教学和管理之职,兼司钦天监之责,及组织官方的祭祀仪式。而碑文中“阴阳学”的人员包括有职官训术、阴阳生、阴阳僧、巫等,文献记载这些都必须是通阴阳、懂术数之人,其中职官和阴阳生多为世业子弟传承的,而职官的荐举是严格的,阴阳生更是明代世袭阴阳户籍中的力役,所以,明代“阴阳学”是官方掌控属邑阴阳人士的主要机构。因此,该碑文为研究明代“阴阳学”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关键词:明代;碑刻;阴阳学


13.乾隆初政与钱粮亏空案的清理


作者:刘凤云(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内容提要:有关乾隆初政的研究,就其执政风格的过程而言,虽然经历了由严向宽、再由宽向严的转变,但应该注意到,雍乾之间的变革主要发生在如何“管官治吏”上,而不体现在国计民生上,乾隆初政的制度调整与建设是符合政治发展与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的。而且,初政尚宽,既得益于雍正帝的铁腕反腐开创的政治清明局面,又是对雍正末年渐趋宽缓政策的继承。文章以钱粮亏空的清理为讨论议题,来考察乾隆初政在这一整顿财政与吏治的重要政治过程中与雍正朝由严猛到逐渐宽缓的对接,以回答乾隆初政过程中是如何实现调整并转换着自己的政治理念的。


关键词:乾隆初政;钱粮亏空;宽严相济;管官治吏


14.清代长城沿线蒙汉杂居地区的治理

——以热河地区行政管理制度为中心


作者:王晓辉(大连民族大学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


内容提要:热河地区是清代长城沿线蒙汉杂居的典型地区。热河地区行政管理制度是清廷对蒙汉杂居地区治理政策的集中体现,主要经历准备、前奏、确立、发展与深化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清廷对热河地区由间接统辖变为直接治理,热河地区逐步实现盟旗州县化、边疆内地化、军政向民政转化、二元管理体制向行省制转化。热河地区行政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实行,深化了清廷对蒙古地区的统辖,是清代边疆治理的具体实施,揭示清代长城沿线蒙汉杂居地区的治理方式与特点。


关键词:长城沿线;蒙汉杂居地区;边疆治理;热河地区;行政管理制度


15.解释学的同一性批判

——再论张一兵文本学


作者:张琳(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内容提要:文本学拒绝任何单边主义霸权对异质力量的占有性支配与遮蔽,它以文本解读过程中作者—文本—读者的历史复杂性和异质性对各种同一性强制予以逐一消解、各个击破,并最终展现出文本解读乃祛中心的异质性构境。以批判性的驳论来理解张一兵文本学在理论立场与核心主张上的发展与演化,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单向度的立论语法所导致的对文本学的误读与误判,从而相对客观地呈现出张一兵文本学作为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解释学;同一性;异质性;张一兵;文本学;构境论


16.中国经济波动分解及经济增长驱动机制研究


作者:陈双莲;李正辉(广州大学金融研究院)


内容提要:为了对中国经济波动及其经济增长驱动机制进行研究,先对1993—2016年的GDP增长率进行经验模态分析方法的分解,得出包含所有GDP增长波动特征的4个具有不同频率尺度的本征模态和1个平稳的残差项。然后根据波动周期特征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分别对其进行统计识别与经济解释,发现EMD在分解GDP增长率波动信息特征上具有有效性,同时分解重构后不同周期的中国经济波动均带有明显的经济意义。最后分别对各周期波动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从而研究其不同周期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主要为区制转换。


关键词:EMD;波动特征;逐步回归法;驱动机制


17.城镇化、多维贫困与收入不平等


作者:康锋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内容提要:城镇化的终极目标是消除贫困,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贫困本质上是多维的,是可行能力被剥夺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可行能力的绝对剥夺往往取决于其在交往人群中的相对收入,即收入不平等程度。文章从理论上阐释了多维贫困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接着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多维贫困的特征事实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收入不平等的历史演化及趋势,并提出了提升居民可行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多维贫困;收入不平等


18.新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再思考


作者:姜庆国(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内容提要: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发生断崖式下滑,东三省的经济增长率在全国连续排名垫底,这种新东北现象使得我国政府对东北经济重新重视并给予更多关注。因此,需要对过去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文章通过我国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14年来的经济形势分析,从战略的初衷即缩小区域间差距的角度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逐一分析了导致目前新东北现象的原因,以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即应从战略高度把握东北振兴问题,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等举措实现振兴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东北振兴;深化改革


19.20世纪以来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发展研究


作者:张向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


内容提要:20世纪以来,在西方由女性文学批评肇始的女性主义文论迅速成为文论界的关键词,且有成为热门话题的趋势。学者坚持从文学批判与性别叙事的双重立场挖掘女性及女性主义的“历史积弊”和“现实际遇”,对学界深入研究女性主义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女性主义文论远比女性文学批评复杂,文化差异和冲突以及同一个国家内部因为种族、身份不同而产生的碰撞,都使对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及其研究的思路呈现越来越难以把握的趋势。所以,将历史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相统一,提炼并分析其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成为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20世纪以来;女性主义文论;发展

《求是学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74年,前身为《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改名为《求是学刊》(双月刊),并公开发行。《求是学刊》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系第三届全国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三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学报;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第三届北方十佳期刊;荣获黑龙江省精品期刊奖,第二届黑龙江省出版奖,首届黑龙江省出版奖优秀期刊奖;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教育部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二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建设”工程。


本号倾情奉献

  • 关注“北大法律信息网”,回复关键词“最高检”下载《最高检1-10批41例指导性案例要旨汇编》

  • 关注“北大法律信息网”,回复关键词“张文中”下载《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再审判决书》

  • 关注“北大法律信息网”,回复关键词“最高院”下载《最高院指导性案例裁判要旨汇编》

  • 关注“北大法律信息网”,回复关键词“商品房”下载《干货:商品房买卖合同实务问题解析系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