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治现代化研究》2019年第2期要目 | 法宝期刊


《法治现代化研究》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191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78家,非核心期刊51家,集刊56家,英文期刊6家。截止2019年3月31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78392位作者的225058篇文章。诚挚邀请更多法学期刊入驻北大法宝,广泛传播,服务社会,共塑品牌。

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法治现代化研究》2019年第2期要目


【特稿】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实践路径

周继业;王成(1)

【主题研讨:新中国法学70年】

新中国法律史学科70周年记

——以人大法律史学科发展历程为观照

赵晓耕;刘盈辛(9)

新中华法系行政法学的重建与发展

于立深(23)

从个体到共同体

——当代中国权利理论的逻辑发展

黄涛(33)

【专题研究】

论民法精神的行为性与生态性

王利民(53)

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语境下的法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王奇才(73)

发展权的国内法属性及制度保障选择

姜涛(86)

论附带审查中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司法识别

王春业(105)

从“网络寻衅滋事罪”到“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适用关系、优化路径与规制场域

姜瀛(119)

规范化案例指导制度的法理与技术

——一个实践刑法学视野的回应

邵新(130)

县域法治与治理研究的一个样本

——关于昆山经验研究文献的初步总结

黄鹏航(144)

“美国诉米切尔案”对现代信托法的拓展

周小凡(151)

【域外法治】

尊严是人权的基础吗?

[美]杰里米·沃尔德伦 著;张卓明 译(164)

论盗窃罪的非法占有的目的

[日]桥爪隆 ;王昭武 译(181)

【学术动态】

社会主义宪法的历史与未来

——“纪念苏俄宪法颁布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屠振宇;覃雪梅(195)

【特稿】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实践路径


作者:周继业;王成(江苏省政协;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内容提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不断增强法治建设的道德底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建设;原则;路径


【主题研讨:新中国法学70年】


2.新中国法律史学科70周年记

——以人大法律史学科发展历程为观照


作者:赵晓耕;刘盈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是新中国最先设置法律史教研室的法学院系,其法律史学科发展在新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历程中具有一定典型意义。人大法律史学科的初创、恢复、壮大和升华历程,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律史学科发展状况的局部生动写照。以人大法律史学科发展为线索,观照马列主义指导下的新中国新型法律史学科70年发展历程,可以认为:1949—1978年是新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初创期,从确立全盘苏化的学科发展模式到在一系列政治运动中遭受严重打击,这一时期的法律史学科发展缓慢而曲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对法律的重视,法律史学科得以恢复重建,并迎来了快速发展和走向繁荣的新时期;21世纪以来,法律史学科发展进一步迈入传承与升华的新阶段。在此期间,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得以从法律史研究对象中剥离,学科内容日益具有独立性,学科建设日渐成熟,学术研究更加科学系统。展望未来,法律史学科一方面要发扬学科自省精神,树立学科自觉意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科间的交流和学科内的传承,从而为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提供历史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法律史学科;人大法律史学科;法律史学科发展;中国法治现代化


3.新中华法系行政法学的重建与发展


作者:于立深(东南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清末以降,中国行政法学历经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事件,发展史已百年有余。特别是上溯至1949年、1979年和1999年,分别对应于国家新政权的建立、“后计划时代”的管制政策调整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新时代开启等历史阶段。由此在一个较长的“大历史”视野里,围绕行政与法律的关系、权力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行政决策和公众参与、法益的诉讼保护等基础性问题,展开了中国行政法学知识体系的重建和更新。全面厘定“新中华法系”行政法学的知识体系原点、支柱性原理和未来发展之路,有助于塑造中国行政法学体系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关键词:新中华法系;法治政府;民生行政;行政民主;法益


4.从个体到共同体

——当代中国权利理论的逻辑发展


作者:黄涛(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权利理论是当代中国法学中的基础理论,这一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内在的逻辑演进过程。在当代中国权利理论的考察中,有一条从个体到共同体的线索。在1980年代晚期诞生的权利本位论中,我们发现了个体性原则的兴起,在实定法的范畴中,这意味着法律不能仅仅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也应该关切和维护个体的利益。从此,个体开始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来观察法律世界,在当代中国的法学理论中,由此开始了一个权利主体性的时代。在90年代以来的权利理论的发展中,个体将自身限制在利益之内,并反思将个体等同于利益带来的种种问题,也因此导致了当代中国权利理论自身的不断反思和追问。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们在对于权利理论的探究中开始意识到,必须将共同生活纳入到自身的范畴之内,从此,对于权利主体性的探究也就开始超越个体,而走向了一个将个体吸纳在内的共同体的时代。目前的权利理论的发展正处在一个从个体走向共同体的内在的逻辑发展道路上。


关键词:主体性;权利本位;利益;德性权利;共同体


【专题研究】


5.论民法精神的行为性与生态性


作者:王利民(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专业学位教育学院、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大连市社会科学院、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专家组)


内容提要:民法精神是通过民法形式表现的社会规范与秩序精神;民法精神不仅是民法的精神,而且是主体的行为精神,作为主体和实践的行为规范而具有实在的行为秩序性;民法精神作为人的行为精神,根本是人的生态精神;民法精神的生态性,决定了民法精神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与秩序体系,必然具有客观规律性与规定性。


关键词:民法精神;行为性;生态性


6.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语境下的法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作者:王奇才(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法治研究应当也必将以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为核心问题意识,对法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进行理论剖析、提出应对策略。法治发展不平衡,包括法治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区域间法治发展、法律制度供给与需求之间、法律运行各环节、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法律科技发展与法律人文关怀之间的不平衡等方面;法治发展不充分包括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权利实现和权利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体系发展等方面的不充分。


关键词:法治;法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7.发展权的国内法属性及制度保障选择


作者:姜涛(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江苏省教育厅校外研究基地司法现代化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发展从法学角度是一个权利配置及其保障问题,发展权是需要借助于一国的发展与制度保障才能实现的权利,是一种通过国家的努力实现的权利。“经由国家的自由”与西方国家的“法不禁止皆自由”不同,强调以国家的积极努力实现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与发展权的公益性具有高度契合性,是发展权保障的法理之基。把发展权定义为社会权,则在“经由国家的自由”的法理与行政公益诉讼之间搭起了“桥梁”,不仅进一步从规范层面证成发展权的客观存在,而且也为把发展权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保护法益提供了规范依据。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作为新的公法革命,旨在以检察行政监督督促行政机关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确保发展权得以实现,由此必然又带来一系列法律的修改。


关键词:发展权;社会权;新发展理念;行政公益诉讼;经由国家的自由


8.论附带审查中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司法识别


作者:王春业(河海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在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之前,必须准确识别规范性文件。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具有规章制定权的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其制定的规章之间缺乏明确的区分标准,相关规范性文件与其他文件之间也存在区分标准模糊的问题,再加上法院在识别时多倾向于持以保守的识别态度,使得规范性文件的识别成为附带审查制度实施所面临的重大难题,许多附带审查案件都因为未能准确识别认定规范性文件而错过了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的机会。为此,在规范性文件与规章的识别上,建议由相关机关联合建立规章信息库,形成科学的识别机制;在规范性文件与其他文件识别时,法院应采取宽松的识别标准,只要不是明显的具体行政行为,且该文件是某一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就应当认定为规范性文件,以便进一步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力度。


关键词:规范性文件识别;附带审查制度;合法性审查;行政诉讼监督


9.从“网络寻衅滋事罪”到“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适用关系、优化路径与规制场域


作者:姜瀛(大连理工大学法律系、大阪大学访问学者)


内容提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生效后,其所增设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与由司法解释所确立的网络虚假信息型寻衅滋事罪的关系十分微妙。从规范条文来看,前者的规制范围限于“险情、疫情、灾情、警情”,而后者的规制范围不受限制;且前者的刑罚配置轻于后者。从逻辑上看,立法者并没有必要制定重复性规定来增设规制范围小且刑罚轻的特殊罪名,并将“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之外的危害程度不一的各类虚假信息交由寻衅滋事罪予以规制,“并存适用论”的理论预设违背了法益批判之比例原则与罪刑相适应原则,不具备正当性。当然,为了优化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适用范围,可采取拓展“险情、疫情、灾情、警情”解释空间的解释论路径。日后,若须在“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之外扩充虚假信息类型,应延续明确列举的立法模式。而在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司法适用中,将现实的社会秩序之扰乱作为危害后果的评价对象更具目的理性。


关键词: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网络虚假信息型寻衅滋事罪;适用关系;优化路径;规制场域


10.规范化案例指导制度的法理与技术

——一个实践刑法学视野的回应


作者:邵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案例指导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是我国近年来推出的一项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改革举措。无论是学界还是实务界均对其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在揭示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建议。此文以此项制度的关键词“裁判要点”为切入点,围绕裁判要点的定位、提炼、运用及编纂展开分析和论证,最后立足于实践刑法学的视野对其未来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案例指导制度;裁判要点;实践刑法学


11.县域法治与治理研究的一个样本

——关于昆山经验研究文献的初步总结


作者:黄鹏航(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昆山是最早践行“县域法治化”的先行者。学术界对昆山的县域法治和县域治理,已经给以不同视角的研究。现有昆山经验的研究,虽有关于治理的相关成果,但以昆山县域治理为研究对象,对昆山经验综合性的跨学科研究,尚待进一步开展。以昆山为样本的县域法治和县域治理研究,应当更加关注昆山经验的全面总结和理论升华,这是一种研究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昆山经验;县域治理;县域法治


12.“美国诉米切尔案”对现代信托法的拓展


作者:周小凡(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


内容提要:诞生于英国中世纪土地受益制的信托法,随着17、18世纪英吉利法系的扩张,开始传播到其他英联邦成员国家,并不断丰富,日趋成熟,从土地民事信托,到金融商事信托,乃至国家治理活动中的政府信托。在现代信托法拓展过程中,其发展之里程碑(或者说标志)之一,就是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美国诉米切尔案”。这是一桩由美国历史遗留的森林托管问题引起的经典案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为此作出了两次意义深远的判决:第一次判决确立了索赔法院对印第安信托事务的管辖权;第二次判决确立了联邦政府与印第安部落间的信托关系,开辟了美国信托制度下国家信托的新样态,并对现代信托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印第安部落;美国诉米切尔案;国家信托;信托责任;信托法


【域外法治】


13.尊严是人权的基础吗?


作者:杰里米·沃尔德伦;张卓明(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14.论盗窃罪的非法占有的目的


作者:桥爪隆;王昭武(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法学政治学研究科;云南大学法学院)


【学术动态】


15.社会主义宪法的历史与未来

——“纪念苏俄宪法颁布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作者:屠振宇;覃雪梅(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法治现代化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并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出版刊物号CN32-1869/D,是国内专注法治现代化研究的学术期刊,由著名法学家公丕祥教授任主编。期刊前身为《法制现代化研究》集刊,现由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省法学会主办,双月刊,逢双月15日出版。

往期精彩回顾

百万法律人都在用的北大法宝详细介绍!

《法治现代化研究》2019年第1期要目

《法治现代化研究》2018年第6期要目


欢迎扫码获取法宝介绍和试用


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