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法学研究》征稿启事

来源 | 法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法学研究》征稿启事

主题: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体系协调与功效衔接

投稿要求:投稿篇幅以2-2.5万字为宜。投稿请登录本刊网站在线投稿系统(www.faxueyanjiu.com),并注明“本文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体系协调与功效衔接’征文”。

截稿日期:2022年12月31日










现代社会多元的解纷需求,要求进一步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部署。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此背景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构及完善的工作面逐步从顶层设计落实到具体规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相关的立法、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数量已相当可观。如何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理念、规范、方法有机协调地转化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实际过程,进一步推动非诉讼解纷机制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实现多元解纷机制之间的协调与衔接,提高纠纷化解和纠纷治理的能力和实效,是摆在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关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既有研究已卓有成效,但总体来看,其论域亦呈现多元散点分布,多围绕具体解纷制度的原理和运行展开讨论。随着理论、规范和实践不断积累,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呈现出专业化和体系化两个发展方向,不仅包括纠纷解决渠道与方式的细分,也涉及不同制度及机制之间的整合,同时兼及队伍建设、机构设置、技术支持等现实因素。这对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对机制整合可能引发的制度碰撞与革新需要而生成预见及形成预案。因此,有必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思考,持续追问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核心概念的法理意旨、协调解纷渠道的制度冲突、调节现实因素的资源配置、验证具体规范的实践效果、推动程序之间的合理衔接,以形成体系自洽且与时代共进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鉴此,《法学研究》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体系协调与功效衔接”为题,面向理论界及来自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公证机构、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领域的实务界同仁征稿。应征论文题目自拟,选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非诉讼解纷机制与司法之关系,非诉讼解纷机制的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当事人在多元解纷机制中的权利保障与权利实现,以及在法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交叉研究视角下的解纷机制构建及其与社会治理的深层关系等。单一机制专研与机制协调衔接,基本理论研讨与具体制度构建,立法修法建言与规范实效验证,本土观点创新与比较路径评析,皆可尝试,但以兼跨学科、贯通体系之研究优先。投稿篇幅以2-2.5万字为宜。投稿请登录本刊网站在线投稿系统(www.faxueyanjiu.com),并注明“本文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体系协调与功效衔接’征文”。截稿日期:2022年12月31日
《法学研究》编辑部2022年6月



-END-


责任编辑 | 吴晓婧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往期精彩回顾
《法学研究》2022年第3期要目
《法学研究》2022年第2期要目
《法学研究》2022年第1期要目
最全的尽职调查工具一览表
罗翔、劳东燕等多位法律学者评 | 唐山“烧烤店狂徒”罪与罚
张明楷:别总担心错案追究,把理说透即可,最重要是让自己心安理得!
苏力教授:关于打造有中国特色同时有普遍意义的法学学科体系之思考
车浩:学习法律就像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要打好基础多训练
梁慧星:怎样学习法律——从法律的五个性质谈起
周光权:如何培养刑法思维?
杨立新教授:我是怎样学习法律的?


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更多法律信息

点击「在看」,就是鼓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