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八段锦】邵志芳、庞维国: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6-04-15 邵志芳 庞维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女生通过高考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比例持续攀升,新生录取的性别比例已从男生多于女生变成女生多于男生,以至于有人呼吁要“拯救男孩”。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相关文献,从高考总分和科目分的性别差异、不同科目内容和认知目标上的性别差异、两性成绩差异的成因和影响因素等多个侧面,对性别差异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梳理。结果显示,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确实存在,并可能影响高校录取性别比例;但性别差异的成因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各种研究所得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未来须在对策研究、测量方法、研究方法、原因研究、后果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2.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女生通过高考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比例持续攀升。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女生占全部录取学生的比例,1999 年为40%,2007年达到53%,2013年则达到55%。也就是说,2013年录取新生的男女比例为45 : 55,男生低于女生10个百分点。反映在高校攻读各级学位的女生人数上,除了女博士生仅占36.93%外,女硕士也已超过半数,达到51.65%,女性本专科生则达到了52.12%。于此同时,全国高中女生所占的比例却未过半数(49.98%),初中和小学女生比例则不超过47%。


3.综观近年来学术界对于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学术界的实证研究多为高中生日常考试成绩的性别差异。例如Goldin等人发现高中女生在大部分科目上(尤其是语言)都超过了男生;男生在数学上的优势大大减弱,仅略高于女生。但也有研究表明,女生在竞赛性测验中的成绩会变差(Ors et al., 2013)。


4.由于性别差异可能随年龄而改变,且国外大学入学考试的制度和试题难度与我国高考有极大不同,故对我国高考有直接借鉴意义的研究不多。而我国近年来关于高考性别差异的研究尽管逐步增多,但由于数据难以获得等原因,这些研究所用数据大多偏于一时一隅(一般只有某年的结果,或某个省市县的数据);所探讨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在成绩差异和成因两个方面。


5.从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看,我国关于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研究起步较晚,几乎所有研究都集中在2007年之后。尽管可用的参考文献目前较为有限,但概括已有的研究结果,我们依然可以得出几个基本结论。


6.我国男女生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确实存在,并可能影响到高校录取的性别比例。


7.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不仅体现在高考总分方面,而且体现在各个学科分数上。除了数学成绩的性别差异较少外,语文和英语成绩都是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而且,各科目中不同内容领域和认知目标上也表现出性别差异。


8.考试成绩的性别差异成因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包括认知能力、考试焦虑、自我概念水平、竞争性情境、学业动机、认知自我调节、控制源,等等。

作者介绍:

邵志芳,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庞维国,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学术八段锦”均系原文摘录。原文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1期,第69-75页。

 

版权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官方微信,如无特殊说明,本微信内容均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杂志,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微信ID:ECNU_xbjk


扫一扫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 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