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闻其详 | 工程机械学院

长安大学本科招生 长安大学本科招生 2023-09-22

学院介绍




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于2000年12月29日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筑路机械系、机械系、西北建筑工程学院机电系(部分)、交通部西安筑路机械测试中心,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始于1952年。学院主要从事工程机械领域的设计、制造和控制、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养护与管理等方面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学院是长安大学特色学院之一,国内著名的工程机械学府。



开设专业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智能制造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程机械与智能控制、交通建设与智能装备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六个专业方向。此外,还设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留学生班。


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教学科研及实验室建设




机械设计教学团队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围绕一流课程建设、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模式长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奖项60余项;目前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次,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次,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次,校级创新团队2个。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8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及EI收录13篇,出版专著5部,完成科研经费127万元。


机械电子系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2项;液压传动、测试技术等课程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陕西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其中液压传动于2019年被评为陕西省精品在线课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近年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要航空和军工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到款科研经费年均达900多万元;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其中一等奖2项;发表SCI/EI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专利授权20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部,主持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0项。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高质量建立了本-硕-博全贯通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国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教学及专业建设要求,为保证教学质量,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面提升了实验室的硬件投入建设。工程机械系实验分室建筑面积约2350平方米,拥有工程机械液压底盘模拟实验台、工程机械电传动试验台、基于多种外负荷特性发动机的闭锁液力传动试验台等大型多功能实验台,能为主干特色课程实验提供全面的支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奖项20余项;目前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次,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次,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次,校级创新团队2个。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15余项,累计完成科研经费一千多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被SCI及EI收录一百余篇;获得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0余项;出版专著8部;在校内建立的服务于专业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拥有CAD/CAM/DNC实训室、数控原理实训室、工程机械拆装室、机器人及创新实训区等完善的创新实践基地,拥有教学机床设备300余台套,仪器仪表160余台,建立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方位服务于专业的实践教学。


智能制造工程建有一支具有较丰富经验的智能制造教学科研团队,团队面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科研+教学”双轮驱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主要手段,围绕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网络协同制造等发展需求,重点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制造系统与过程的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首批智能制造重大专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重大课题等,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00余篇。探索出了一套“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表相关教育教学改革论文21篇,出版教材与专著3部。


依托国家级工程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筑路机械测试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10个,拥有数控加工中心、3D打印机、桌面级机械臂及产线系统、三坐标测量机等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在工程机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搭建了集教育、培训、研究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学科交叉创新实践平台”,并开发了相应的智能制造管理软件系统。依托陕西省首批设立的智能制造重大专项,由陕西制造业龙头企业之一法斯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牵头,搭建了两条智能制造生产线,可供学生开展智能制造专业认知实习。本专业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和创新实践内容,方便学生远程在线进行各类创新性实验。



升学就业



1

就业优势:

目前在校本科生2025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741人,国际留学生36人。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平均稳定在95%以上。本专业学生就业呈现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国企及事业单位就业居多。据统计,近年来约70%的学生进入国企或事业单位工作,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包括三一重工、徐工集团、中联重工、中国重汽集团、中国建筑工业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法士特、西飞集团、陕汽集团、陕鼓集团、各类科研院所等,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二是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如吉利控股集团、比亚迪汽车、TCL集团、华为集团、格力电器等知名企业。机械类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新形势下,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智能制造、工业4.0、机器人等技术的发展,对机械类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机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现与电子、信息技术融合的特征,对促进机械类专业发展、扩大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的提出,机械类专业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专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新广阔空间。


2

升学实力:

学生考研上线率超过了30%,本科毕业生海外深造率超过了5%。近年来,随着保送研究生的名额增加,一大批学生保送至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工作,通过参与留学生班建设、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推动国际化进程。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合作开展夏令营活动,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田纳西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合作,提供多种出国交流机会,部分学生选择国外留学。多名学生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日本九州工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彭布罗克分校、澳大利亚大学等深造学习。



学生分享



李永胜

2015级



长安大学2015级建筑机械专业方向本科生,荣获2016-2017学年国家奖学金、英达社会奖学金、北斗杯科技创新大赛国赛优秀奖、数学建模竞赛校三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二等奖,并被授予工程机械学院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优秀学员、优秀志愿者等荣誉。优秀事迹在2018年2月28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长安大学建档立卡的优秀学子。


学生感言

工程机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对改善民生与提高国民生产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的日子里,我们的课程先从最基础的高数、物理逐步过渡到力学、电学,打好一切基础之后,便进入了与我们专业息息相关的专业课,在这里,我们将会进一步学到种种机械的构造与原理,循序渐进的掌握如何去设计各种机械。通过这一步步的探索,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真正领略机械的魅力,然后深深的爱上机械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行业!


郭宏伟

2014届

2010-2014年在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毕业后就职于一汽集团。先后担任总装技术员、项目负责人、智能制造主管、电子电器组长以及科室负责人职务,负责一汽集团智能驾驶检测、智能驾驶舱测试以及整车软件管理技术开发及攻坚工作,先后完成了13项国内首创技术开发,制定集团级标准40余项、申请专利9项、发表论文及相关文献10篇。

学生感言:

感谢长安大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对我的培养,合理的课程安排让我从事总装技术时得心应手,很多课程都有应用场景,例如强度问题力学分析、尺寸链校核、机器人调试、PLC编程等等,还有一些课程如先进制造技术讲授的协同设计,敏捷制造以及工业互联网等概念对我负责的智能制造以及电子电器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本科期间的班长和兼职辅导员的经历让我在从事管理工作时如鱼得水。正是在该专业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了我在公司快速成长。难忘的大学四年,最美好的青春时光!)


丁汉

1982届



丁汉,男,1963年8月生,安徽省枞阳人,1982年毕业于原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制7801班)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电子工程专家。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9年,华中理工大学任教;1993年,受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进行客座研究;2009 年,出任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版专著3部,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易小刚

2005届



易小刚,男,1963年9月生,2005年博士毕业于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师从机械电子系龙水根教授。现为三一集团董事、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第八届常委,湖南省科协第八届、第九届副主席,湖南省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 ,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优秀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长期从事工程机械产品研发与技术管理。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135项,其中3项获中国专利金奖,5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82334487

联系人:叶老师


福利时间



图为长安大学周边礼品

从左到右依次是鱼鳞杯、咖啡杯、U盘

在本篇文章评论区留下你对大学的憧憬或者写下你对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的初步了解,留言点赞前三位,即有机会获得长安大学周边礼品。


评论点赞截止时间:2023年5月底


获奖公布时间:2023年5月底


关注领好礼!




推荐阅读


院闻其详 | 汽车学院


院闻其详 | 公路学院




资料来源 / 工程机械学院

编辑 / 陈逸文

值班编辑 / 郭朝扬

责任编辑 / 杨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