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在古建保护修缮中延续文脉
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是一本无字之书
一砖一瓦间流淌着历史
飞檐斗拱中见证着文明
上下五千年
所留皆是人类宝贵遗产
因此,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
对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就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古建筑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的工作之一,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建筑修缮以及仿古建筑的建设数量逐年递增,社会对古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承千载华夏国粹、育当今古建匠师。我院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985年全国高校首创、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教委特色专业,同时也是北京地区唯一中国传统建筑修缮与保护专业,建有国内古建筑修缮与保护一流的实训基地。且学院集团化、校企合作化的办学模式,保证毕业学生实现专业高对口率和高待遇就业。
深度校企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盛夏7月,一年一度的实习期来临,我院古建筑专业的部分学生们到校企合作企业北京国文琰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实习,并参与到皇家园林颐和园的修缮项目中。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级历史文物。因此,颐和园的修缮无论是在承接公司还是在修缮人员的筛选上均有极高、极严苛的标准。
北京国文琰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现为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之控股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古建筑、近现代建筑等修缮与保护的文物保护工程公司。其承揽的工程多次获得北京市装饰优质工程、结构长城杯、全国建设工程优秀项目成果一等奖诸多奖项。
颐和园修缮实习记
第一份实习工作就能参与到颐和园的修缮项目中,真是太幸运、太开心、太骄傲了......经过1个多月的实操实践,学生们对古建筑修缮也有了更多的感悟,古建筑修缮不但是一门高深的建筑学,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
△古建筑修缮专业学生代表 王天宇
最开始得知可以到颐和园修缮项目实习时,非常开心,觉得很骄傲。但通过1个多月的实习,也真正感受到了古建修复人的辛苦以及身上的重担和责任。修古建和修房子不同,每一处都要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
此次实习,也真正了解到古建修缮技艺面临的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状,作为古建行业的新鲜血液,我深知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定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扩充专业知识,为古建事业添砖加瓦。
△古建筑修缮专业学生代表 沈鑫豪
北京的7月是酷暑难耐的,在大热天爬到屋顶检查安全及工程质量,尤其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还要戴着口罩工作,真的是非常辛苦的,但也真正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因为手艺光靠看书是学不会的,必须要实践,理论实践相互结合才能学到技艺的根本。
古建筑修缮讲究传承,但技艺传承需要一点一点学,没有十年八年是出不了徒的,通过此次实习我更加坚定了从事古建修缮的决心,愿择一事、终一生。
△古建筑修缮专业学生代表 王一宁
从小就很喜欢古代的建筑,它们特殊的历史底蕴深深吸引着我,后来通过《我在故宫修文物》更加感叹于修复技术的精巧,并对匠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如今,我也成为一名准匠人,深知古建筑修缮是一份很细致的工作,需要艰苦的学习、实践,并抱有一颗敬畏之心才能做好。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希望可以通过传统技艺+科技的结合,让更多的古建筑得到保护重焕光彩。
- 古建筑保护修缮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北京唯一古建高职专业,古建文化的传承者
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古建筑,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文物建筑和中华文明相伴相生,是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之一。
北交院传统建筑学院在双元改革推进过程中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标,“用一生,做好一件事”,继续传承大国工匠精神,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主编:萧俊超
编辑:王静茹
审核:传统建筑学院
校对:王鑫 李可心
传承学院文化
讲述学院故事
传播学院声音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