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大学遥感学院或将更名为“遥感与宇航学院”

2017-03-02 小白 泰伯网

泰伯网

有看点的空间地理信息资讯都在这

你还在等什么?

“改名应该是靠谱的,但是现在还言之过早。”有知情人士对泰伯网记者透露说。


也许从今年9月起,武汉大学遥感相关专业的学生,会发现自己学院的名字将会从原来的“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变成“遥感与宇航学院”。


泰伯网尝试确认这一更名传言,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任何官方的消息。“改名应该是靠谱的,但是现在还言之过早。”有知情人士对泰伯网记者透露说。


众所周知,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堪称中国乃至全球测绘遥感人才培养的摇篮。自1956年以来,经过当代中国测绘事业的开拓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奠基人王之卓院士和学术带头人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龚健雅院士等60余年的辛勤耕耘,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享誉中外,集遥感、测绘、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和工程类学院。


如果更名最终变成现实,将意味着,在去年刚刚度过60周岁生日的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和理想。


有业内人士说,初听传闻有点诧异,但细想也在理。遥感本来就与宇航离不开,迄今为止,卫星遥感仍然是最为核心的遥感影像获取手段。


去年公布的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也制定了以向地球深部进军为统领,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战略。其中,深空对地观测,是肯定与宇航脱不开干系的。


有地理信息产业风向标之称的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GDC),在去年也特意增加了一个分论坛:中国太空经济论坛。2017年的WGDC将于6月14至1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当时,李德仁院士也特意参加了这个分论坛,并做了即兴演讲。他说:1903年到1907年,人类发明了飞机;1957年,人类把卫星送上天;如今,中国发展了60年的航天,通过神舟飞船把宇航员也送入了太空。如果说20世纪是开创太空的世纪,21世纪应该就是开拓太空经济的世纪,我们中国人要努力开拓太空经济。


他认为,太空经济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从卫星研制、火箭发射,到数据下传、处理应用,整个链条很长。中国太空经济的发展一定要遵循这样的思路: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集成创新让中国卫星做好、用好。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中国人,对得起我们国家投入高分的460亿、投入北斗的500亿,还有投入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600亿;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基础提太空经济。


李德仁院士不光说,还在积极实践。2017年2月3日,“珞珈一号”02星工程协调会在武汉召开,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院士李德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张庆君等出席。根据长江日报的报道,李德仁院士说“珞珈一号”卫星包含两颗星,分别是01星、02星。


2017年年底将发射的是“珞珈一号”01星,该颗卫星重约10公斤,侧重于夜光遥感技术的应用,搭载高灵敏度夜光相机。其精度将达到地面分辨率100米,夜间能看见长江上所有亮灯的大桥,主要面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监测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珞珈一号”02星将于2019年发射,侧重于雷达技术的应用,主要用于目标物的勘测探查、地形地表变化的自动监测等领域。


由此可见,不管更名还是不更名,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已经在稳步地迈向宇航太空。


而根据泰伯智库的分析,地理信息产业本来就是太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院名称增加宇航两个字,其实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体系中,来推动和提升遥感和相关专业的能力。


有一位知乎用户马鸿旭指出,为了进一步在巩固强势领域的同时,遥感信息工程技术学院希望以此为出发点,带动更多相关领域的发展。而宇航作为空间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也就成为最理想的发展方向。


还有该学院的毕业生表示,更名之后,会增加学院的内涵,提升专业程度,避免了被计算机学院取代的尴尬,也能够尽量扭转与社会脱节的现状。


这样的评论与猜测还有许多。但最终,何时更名仍是未知数。以上内容尚处于不确定阶段,让我们静观其变吧。


我就是传说中的小白。


小白



点击下方图片

跟随GIO俱乐部揭秘犹太智慧


End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孙家栋院士:卫星导航系统的竞争力,取决于地面应用水平

 专业 | 深度 | 独家 | 鲜活

空间商业

创新科技

创业投资

看泰伯网就够了


投稿邮箱 | iola.ren@taibo.cn

交流QQ群 | 512578815

长按二维码

或搜索「泰伯网」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