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遥感卫星回传影像失焦, 专家回应: 两岸仍有差距

2017-11-01 刘小贤、唐天石 泰伯网

泰伯网

有看点的空间地理信息资讯都在这

你还在等什么?

台官员解释福卫五号出现失焦可能是由于遥测取像仪的焦距产生了偏移。

台湾造价高达56亿元新台币(人民币约12.5亿元)的卫星“福卫五号”8月发射升空后,9月7日传回地面的首批影像出现“失焦”状况,引发外界关注。这一状况直至10月30日,终于有所改善。


福卫五号的回传影像


从图像上可以看到,此前卫星回传影像如同打上了一层厚厚的马赛克。根据台湾媒体报道,首批回传影像模糊不清,遥控校准仍无改善,卫星拍照功能恐“失能”。据观察者网报道,本该达到2米分辨率的影像,现在却连10米也没有。


再来看看中国卫星传回的影像是什么样的:


中国高景一号拍摄的0.5米分辨率影像,地物纹理清晰可见


暂且不论分辨率的差别,可以看出福卫五号的对焦出现了明显问题,而且影像上有一些和地物不符的纹理和条带出现。


台湾科技部门部长陈良基此前就回应说,这极有可能是因为遥感取像仪的焦距产生偏移。在10月30日,他终于再度发声:经过一段时间调校,“福卫五号”拍摄的影像分辨率已经快达到设定标准,预期在12月将完成所有调校工作。


他还强调说:目前遥感载荷最优秀的是韩国的两颗卫星,第一颗调校了六个月才完成。与之相比,“福卫五号”已属不错。


另外太空中心副主任余宪政也补充,目前部分地区可以拍出黑白影像两米、彩色影像四米的清晰照片,但部分尚未完成,仍要持续校调,预估12月左右会有相关判读数据,会尽力完成。


就此泰伯网记者采访到了中国资源卫星中心的专家周自宽,在详细地为记者分析有可能的原因后,他表示:台湾的卫星事业,在整体实力上与我们尚有差距。例如0.5米分辨率的影像大陆已经实现,但台湾尚无这方面的计划。


中国资源卫星中心的专家周自宽


哪坏了?


福卫五号是台湾引以为傲的一颗卫星。


“福卫”是“福尔摩沙卫星”的简称,此前的1、2、3号均由海外设计或制造,福卫五号虽然委托给了Spacex的“猎鹰9”火箭发射,但其最大亮点在于,其光学载荷(2m分辨率遥感镜头)完全由台湾自行研制,整体设计和制造也由台湾本土力量完成。


国民党“立委”林为洲表示,卫星发射时他被邀请参观,当时看了都差点掉泪。一是价格不菲的卫星发射成功实属不易,二是它还携带了台湾最引以为傲的高分辨率镜头。


而如今,原本称传感器可以从700公里的地方,甚至1公尺都拍得清楚。而现在别说1公尺,就是连一台车都看不清楚。


自影像回传至今,台湾主流媒体和政客对福卫五号就微词不断。


媒体方面,主要质疑围绕以下两点:


1.失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2.影像失焦可否被提前避免?


此前有媒体猜测,科研人员在卫星发射前疏于对CMOS(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进行校准,才导致此项意外。


对此台湾科技部门此前强调称,“福卫五号”传回影像具有条纹,是因为每个芯片感应的不同而造成,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软件即可适度补偿修正,并不会影响影像清晰度。“太空中心”于发射前即掌握相关补偿修正方式,并无“疏于对CMOS进行校准”的情况。 至于失焦,则极有可能是因为遥感取像仪的焦距产生偏移。


那么这个解释说得通吗?


周自宽对记者解释道,一般卫星发射上天确实都需要3-6个月的在轨测试。这其中包括焦距调整和辐射修身。


他告诉记者,一般传感器进入太空焦距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偏移,这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偏移超出了设计范围,就肯定会出问题。


单纯从已有信息推断,还无法判断这种偏移是属于哪种情况。但可以看出,福卫五号需要调整的范围比较大。拿我们发射的高分一号、二号举例来说,发射次日我们就获取了影像,在没有经过在轨测试的前提下,影像质量也还算过得去。


而影像中的纹理则属于在轨测试中的辐射修正。如果影像中有过于明显的纹理和条带出现,说明这一景影像属于问题影像。美国可以将问题影像的比例控制在非常低的程度,中国也可以达到非常低的比例。但单从一景影像,也无法判断传感器是否出现了问题。


由此来看,可以得出结论:


1.焦距调整属于在轨测试的一部分,属于国际通行做法。但一般发射前会有预计,且一般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2.纹理条带的出现,要根据其占全部影像的比例判断是否传感器出现问题。


台湾近年来的发展可谓艰辛。负责福卫五号发射的台湾太空中心早年间就因ARGO卫星爆发采购弊案,近年饱受外界批评。在痛定思痛后,该中心才决定放手一搏,自行设计“福尔摩沙卫星5号”,向民众展现自主卫星技术的决心。


即使这样,这方面的研制仍受到经费方面的严重制约。例如“福卫七号”有两组卫星,第二组台湾地区预计负责新台币15亿元经费,但因联合发射的美方遇经费问题,故而确定取消。


周自宽也说道,台湾囿于经济上面投入等因素,只能投入几项研究,或者购买国外零件做集成。这跟大陆成熟的工业级航天体系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这也是两岸最大的差别所在。


最后,这颗价值56亿元新台币的“福卫五号”,究竟还能不能擦亮眼?还需我们再继续等待……



记者:刘小贤

科班出身,编辑部稀有动物男编辑之一。

现聚焦智能驾驶领域。


End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谁是国土领域的大国工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