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栏 | 国内民营火箭公司大起底

泰伯网 2021-04-28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斗办 ,作者北斗办的中本葱


导读·本文涉及以下内容:

① 民营火箭企业走固发路线是完全没有前途的。

② 在国内,现在每年的发射总量在30余次,其中在国内民营火箭公司目标范围内的任务大概有1-2次,发射费用每次在400万美元上下,这一市场现在连快舟都吃不饱,还能容得下更多企业吗?

③ 市场空间小、国外拓展难、技术不先进、成本没优势、发射不灵活,融资异常困难,再加之体制内企业对重要部组件的封锁,我国民营火箭公司的发展不可谓不难。

北斗办的中本葱  撰文

Tryul 责编


要提示:以下回答全文摘自知乎用户“猫眼里看航天”(以下简称“猫眼”君)的文章,文章给除了蓝箭之外的国内民营火箭公司挨个打脸,对蓝箭则是盛赞有加。在朱雀一号发射之前,“猫眼”同学删除了他的文章,改为“都不容易哎”。小葱借百度快照之力,将“猫眼”同学全文重po,请大家看看在蓝箭(注)眼里,国内的民营火箭企业是个什么模样。

注:知乎平台上网友绝大多数猜到“猫眼”为蓝箭员工,本葱亦以为然,如蓝箭公司可以证伪,请联系本葱做修改。

【以下文字出自知乎用户“猫眼里看航天”,在po出之前只做格式调整及纠正错别字。】

在马斯克的SpaceX刺激下,中国的私营商业航天企业在近几年大量涌现。

1. 驭龙航天

最早出现的是2012年成立的深圳驭龙航天,没错,就是那个95后卢驭龙,电击小子。不知道这次他的眼光怎么盯上了航天。但是,深圳毫无火箭工业基础,驭龙航天是招不到资深的火箭和火箭发动机工程师的,只能靠一些书籍、爱好者论坛,或者自己的一知半解来研制发动机和火箭。在前几年还放出过5kN发动机试车的照片,后来被人扒出来是拿工业乙炔焊枪改装的。驭龙航天的高光时刻,是2015年在海边以倾斜状态发射了一枚"新大主宰号"液体火箭。进入2016年后,驭龙航天就没有什么新动静了,现在卢驭龙的精力还是折腾他的电焰灶去了。

2. 翎客航天

2014年,深圳翎客航天成立,牵头人为胡振宇。跟驭龙航天相比,这次的人好歹都是华南理工,清华的理工专业的,懂那么一点机械、热能、化学,也在科创论坛搞过一些东西,但是离真正的运载火箭所需的知识和体系,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翎客航天打算从探空火箭做起,自己研发小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与卢驭龙玩票性质能骗一个是一个的心态相比,翎客这几个人还是真心实意想做成点事的,但是翎客也存在一样的困难那就是在深圳根本招不到专业的火箭人才。靠胡振宇和几个爱好者自己捣鼓的那点东西,离迈入运载火箭的门槛还太远。

让翎客最早出名的,就是那个三个火箭少年,成立公司估值一个亿的新闻。这篇报道引起了远在北京的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诸多工程师内心的不忿:尼玛这三个傻X搞个火箭模型都估值一个亿,老子天天在这里搞真家伙还要为孩子幼儿园学费发愁!现在回过头看,这个报道的负面影响挺大的,它成功给胡振宇和翎客打上了不专业、吹牛皮、爱好者、不靠谱的标签,并引起了专业工程师对翎客和胡的反感,导致后来翎客转移到北京后,一样难以招到专业人士为其干活。

翎客在深圳时,折腾了一次去内蒙古的探空火箭发射。以那时的团队能力,这个小火箭就是他们能做的极限了。不过翎客还是比较明智的,眼看继续在深圳待着药丸,赶紧也在2016年转移到北京亦庄,开始把手伸向运载火箭院的专业人才。

胡的努力,也是换得了回报的。来自一院一部的楚龙飞加入了他们,任CTO。不过楚也就是2010年才硕士毕业的,能力也还有限。据说楚把自己四环的房子都卖了陪胡振宇玩,精神可嘉。

翎客在山东烟台龙口,搞了块5000平米的地,在那里建了一个小小的挤压式试车台。这些年一直在折腾小推力室的点火。点火视频优酷上一搜就有。早期的推力室都是单壁结构的不锈钢,靠液膜来冷却,试车时间一长就烧红了。后来终于知道搞成再生冷却的,还知道用铜内壁了。不过从优酷视频上看,他们的这个再生冷却套筒式推力室,铜内壁是不铣槽的,内外壁是不连接的。因此判断翎客离专业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还差得远。这个3KN推力室好歹能稳定长时间工作了,这也是支撑起他们这两年搞了个挤压的液氧酒精小火箭来玩火箭悬停技术的基础。

翎客也不是不清楚他们自己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水平有多不入流的,也是多方寻求专业的火箭发动机工程师。2017年,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韩非加入了他们,后来陆续聚拢了一个5个人左右的专业团队。这个团队也是翎客提出要搞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基础,在这个发动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航线一号可回收火箭。2017年底的时候,翎客传出了一张比较大的推力室铜内壁在机床上铣槽的图片,看似是发动机取得技术进展。可惜,翎客的这个专业的发动机队伍,已经在韩的带领下出走,另起炉灶成立了西安惯性飞跃公司,2018年投资界开始收到其路演的ppt,说明韩已经不愿再寄人篱下了。翎客的专业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就此停滞。

翎客最新的消息,是搞了个5个3KN推力室并联的挤压式液氧酒精火箭进行了地面点火,并在这套系统外面包了一个更像火箭的外壳。

虽然翎客现在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中国唯一掌握了火箭CVCT技术的企业,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泵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调节和他们挤压的不是一个层次的,大型运载火箭薄膜式的贮箱和他们结实的高压贮箱在动力学上不是一个层次的。早期蓝箭等专业火箭团队没出成果时,翎客在不懂技术的投资人和媒体面前还能唬一唬人,现在已经时势不等人了。

3. 蓝箭空间

最近的张小平事件让蓝箭着实火了,一时间天下皆知。这件事的背后,是蓝箭对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人才的可以说是疯狂的招揽并且成为绝对赢家的故事。

蓝箭成立于2015年,提到蓝箭,总有人提起零一。这两家全是2015年成立的,规模比较大的双星,一开始走的路子都比较一样,就是大规模招揽旁边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专业人才,走正轨化规模化的路线。这一点上,北京这两家比深圳那两家太有远见了。火箭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理论,经验以及设计,生产,总装,发射体系和流程。深圳的驭龙和翎客,从一张白纸开始玩小火箭,那简直相当于回到1909年的美国戈达德时代,重新走一次现代火箭技术的研发年月,显然没有蓝箭这种直接招揽成熟火箭人才,站在现代航天工业基础上的方式来得正确。这是要不要重新发明轮子事情。

蓝箭和中国航天的渊源,主要得益于董事长王建蒙先生,他是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第一代建设者,曾担任西昌发射中心的0号指挥员,与孙家栋等老航天人结下了老一代航天人纯洁的革命友谊。

蓝箭成立之初,是打算借着军民融合的东风和美国商业航天的风口,依靠王老爷子的关系。从航天科技集团购买固体发动机,自己完成总装后,快速就发射出中国第一枚民营的商业火箭。当然宣传的是2017年就发射。正因如此,蓝箭从开始都保持低调,并未像马斯克那样到处宣扬。也是这一点让身处其中的后来的零一空间CEO很不爽:既然要干事,就举起大旗高调地干,干啥要神神秘秘呢?于是待了两个月就离开了,于15年8月成立了零一空间。

蓝箭这边,从火箭院招来的火箭总体团队在2016年基本齐全后,从科技集团购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愿望被科技集团一纸公文打破了。虽经过多方努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总算是有了保障,也将于这个月份发射,圆了一开始的梦。但是这纸公文也让蓝箭彻底惊醒:关键的动力系统受制于人的话,公司的生存完全是没有保障的。放眼望去,固体火箭发动机虽然简单,但是民营企业没有可能建立起装药的生产线。液体火箭发动机是很复杂,但是一旦啃下来了,生产试验都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蓝箭在2016年中之后,开始着手招揽液体火箭发动机人才。

这里说一个背景,中国能搞定大推力泵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单位,只有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下的两个研究所,一个是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简称北京11所,位置在航天一院内。另一个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再分得细一些,北京11所里面,又以做YF77的一室,做YF75、YF75D的五室,这两个室的人为上佳选择。完整经历过层压式型号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流程,这一点非常重要。西安11所,以搞YF100、YF115这样的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的人为上佳选择。搞YF20、YF40的常温有毒推进剂发动机的人为次佳。

蓝箭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北京11所物色合适的人才,不到半年时间基本定下来一个专业齐全的队伍,开始进行液体动力的论证。2017年人才开始陆续就位,同时不断把自己的同事引过来。与此同时,蓝箭也开始在西安11所和从事发动机试验工作的北京101所物色人才。在招人这一点上,蓝箭是做的最正确的,是最早认清楚在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人才是一种战略资源,需要拼命去抢的企业。这点作对了,蓝箭未来的发展基础才牢固。可以说,蓝箭把北京11所有可能出来的人都试了一遍。西安这边,先是过去了一位,然后在张小平研究员的带领下,短短半年时间,也集齐了接近20人的液体动力队伍,涵盖了低温泵压发动机和挤压式轨姿控发动机。这轮各家商业航天企业抢人大战中,蓝箭是绝对的赢家。北京和西安都招了20人左右。

至2017年底,蓝箭陆续发出1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点火,推力室点火的新闻,官微上陆续放出发动机的设计图,表明液氧甲烷发动机团队开始进入状态并出成果。从各路消息来看,蓝箭在兵强马壮以后,不再满足于再做一枚小型火箭,而是要搞一型大推力发动机,搞大火箭。

2018年7月5日,蓝箭在水立方开了一个发布会,完完整整公布了其液体火箭及发动机的计划。从公开的资料来看,这是目前为止民营航天企业里面,最有魄力的计划。本猫最赞赏的,是他们打算通过一个80吨的主发动机,搭配一个10吨的发动机,来打造从小型到中大型全液氧甲烷火箭家族的想法。这是长征1,2,3,4这些火箭,通过好多种液体,固体发动机,常温的低温的,才实现的覆盖面,而他们只用了两台发动机就完成了,而且看起来成功的几率很大。这个计划要是成功的话,现在的长征2/3/4有毒火箭都可以下岗了。蓝箭里面有高人指点啊。

零一的宣传一直做的很好,反之蓝箭就是各种欲言又止的样子。但是从蓝箭发布会以后,整个公司宣传上换了一个风格,也可能跟他们固体火箭和液体发动机继续出成果了有东西可以宣传了有关系。进入2018年9月以来,蓝箭的公众号基本就是每天一发,恨不得把发动机的每一个零件都展示给外界。而且蓝箭在短短半年内,在湖州建设了发动机的各类试验设施,其进展速度让人惊叹。9月24日蓝箭官微发出倒计时通告,9月27日张小平事件刷屏当天,公布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室点火成功,而且是在自己建设的试车台。啧啧,这速度,别说他们的竞争对手,就是六院看了都胆寒。

从目前来看。蓝箭是这些企业里面,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确定性最大的一家,后面随着他们的不断进展,将给这条赛道上其他竞争对手越来越大的压力。本猫看来蓝箭只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自己不作死,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的发展了。

4. 星途探索

星途探索注册时间算早的,2015年6月就注册了,但是直到2017年才开始规模招人,开始进入实质性运营。公司的策略也是先打亚轨道固体探空火箭,未来再搞液体火箭发动机。星途探索的办公地点和蓝箭曾经就是楼上楼下,都在亦庄经开大厦。

有未经证实的传言星途探索的创始人梁总曾经在01待过,不过看星途探索这个注册时间,比01还早,有点意思呵呵。莫不是加入01之前自己先注册好了公司?这么一来,离开01也自然顺理成章,顺道再带走一波志趣相投的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从本猫看来,星途错过了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15-2016年的火箭总体技术人才跳槽高峰,也错过了2017-2018液体火箭发动机人才跳槽高峰。目前在人才队伍规模和进度上已经落后第一梯队,后续压力不小。

5. 零壹空间

在2018年之前,01的宣传在国内这些民营航天公司里面,可以说是很出位的。这个和CEO的风格有很大关系,当初成立01的时候,就号称要举起大旗,高调地干中国的spacex。

01开始招人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到了2016年初,随着新闻曝光度的增加,火箭院好多人知道这个公司的存在后,招人速度就快了不少。当时本猫都有不少同事在议论纷纷,你知道吗,亦庄成了了一个公司,叫零一。

不过01寻求从科技集团购买现成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愿望,也被一纸公文打破了。打那之后01就举起了所谓的自主研发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大旗。实际上由于01招的人大多数是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而这个院里面,是没有哪个单位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和生产的,也就是说01在北京是招不到搞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师来支撑他们的计划的。中国从事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制造的单位,在西安科技集团四院,在武汉科工集团066基地,在呼和浩特科工集团六院。北京的科工集团二院,擅长的是小直径的地空导弹,科工集团三院,擅长的是飞航式导弹的助推发动机,这两个技术上和大固体火箭的发动机技术还是不同的。从不可描述的渠道来的消息,01的固体发动机图纸,是通过兵器204所,从西工大包老师团队那里买来的,由江西的经纬厂负责装药和试验。

民营企业搞固体发动机,这个事本猫一直不怎么看好。壳体还可以搞,装药怎么办呢?自己搞一个固体推进剂装药厂,这有可能吗?况且从全世界来看,固体火箭都不是主流,仅有那几个型号,发射量寥寥无几,快舟吹得震天响,几年下来也没见打几发。要说固体运载,谁也没有轨道科学厉害,结果马斯克的液体火箭一起来,轨道科学的固体火箭就没了市场。

在2018年以前,01还是可圈可点的,毕竟是天天以做实事来自居的企业,12月份还搞了个固体发动机点火,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进入2018年,01的声音一下子淹没在了蓝箭和星际的诸多进展里。先是苦心准备的所谓民营首发被星际抢了先,然后蓝箭的三级固体运载和液体发动机,液体火箭横空出世,9月的二发,还是不多不少被星际领先了2天。而且,一直被01CEO所不屑的蓝箭,竟然着实拿出了一个能送卫星入轨的三级固体运载火箭,一下子把01那射高只有38公里,连卡门线都没越过的探空火箭领先了不止一个身位。

更要命的是,随着星际,九州云箭等越来越多的公司宣称要搞液体火箭发动机,01口中那些诸如中国没有人拿的出2亿美元来干液体发动机的鬼话,越来越少人相信了。而他们又把自己架上了固体的不归路,转液体不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不过,2018年8月28日,北京成立了一家叫北京宇航推进科技的公司,宣称要搞10吨,20吨,40吨,60吨,100吨等全系列的液氧甲烷发动机。本猫留意了一下这个新公司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下属的,熟悉01的人对这个股东应该不陌生,另外,这个新公司的办公地点,也和01在一块,亦庄大族企业湾。这背后的奇妙缘分,本猫就不清楚了,各位看官可以自行想象。

知乎上各种消息说01的人流失。本猫从各种不可描述的渠道知道的有:神州五行的陈总是原01空间的CTO,星途探索的梁总,深蓝航天的霍总,还有九州云箭的沈总,都是01离开的。这生生是民营航天企业的孵化器呢,从这个意义上说,01不仅是从零到1,还是从1到10了。

6. 神州五行

如前所述,神州五行是原01的CTO陈小军离开后创立的,背后的大资本方是大连九成投资集团。神州五行2017年2月份注册,本部设立于大连,3月底在北京成立分公司。本猫看来,神州五行的主要活动中心,还是放在北京亦庄的,毕竟大连也没有什么火箭人才。2017年中,北京11所突然有职工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神州五行的,想招液体动力的研发人员。由于这个公司知名度在东高地航天圈内不够,因此也没人把这个电话当真。

目前神州五行公司还是比较低调,能搜到的信息比较少。公司主页显示目前在研发三款产品:一个10000N推力的挤压式有毒推进剂上面级,有点类似于远征1号。一个75kN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还有一台750kN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的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的涡轮泵。

看到这里本猫心里不禁要道一句:what?!!!民营企业搞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的发动机?还是高压补燃的?这科技树点得有些不走寻常路了。本猫看来,民营航天企业唯一能搞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就是液氧甲烷。液氧不必说,工业上大量应用的,供应充足,价格低廉,一个电话立马拉一大车过来,才3万块不到。甲烷说白了就是液化天然气LNG,含硫量低于一个PPM的,就可以满足火箭推进剂要求。现在LNG行业这么发达,能供应甲烷的地方不要太多,打个电话也是一大罐车就拉过来了,一吨才5000-6000块。所以说为什么以前航天火箭发动机没有搞液氧甲烷而现在马斯克贝索斯,国内的蓝箭星际九州等等,都一窝蜂似的搞起来了甲烷发动机,就是因为现在LNG行业发达了,甲烷便宜量大供应充足,比冲比煤油还高,还不易裂解,试车后不用像煤油机那样清洗,简直不要太美好吗。

在这里顺道说一下。液氧煤油发动机用的火箭煤油,在中国比偏二甲肼更稀少,辛烷含量高,烃链长,硫含量极低,裂解温度要450度以上,中国没几口油井能产出能提炼出的火箭煤油的原油好吗。至于液氢,只有航天有一条专用的电解水制氢后液化的生产线,价格超级贵,就更不在民营企业的考虑范围内了,当然如果金主爸爸是贝索斯这样的世界首富可以例外。

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搞高压补燃,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发动机,全世界也就苏联人搞了一大票这种发动机,用在他们那些秒天秒地秒空气的液体战略导弹上。著名的质子号运载火箭,撒旦洲际导弹,用的都是高压补燃的有毒推进剂发动机。但是这玩意用来搞商业运载火箭,抱歉真是理解不能。特定厂家特定渠道供应,价格高昂,比冲低,毒性大。除非说神州五行在大连的海边抓住了一个完整的从俄罗斯过来度假的老毛子有毒发动机设计团队,这个事可以说得通。别说大连,就连北京11所有经验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泵压式发动机人才都没有,神州五行看来还要去西安再开个分公司,招点搞YF20和YFF100的队伍,才能把有毒推进剂补燃发动机这个科技技能点满了。

7. 九州云箭

九州云箭说起来是一个有些故事的企业,更早有一个叫做六合众擎的,联合创始人有三个人,目标是成为商业航天动力系统供应商,给01,蓝箭等公司提供核心的动力系统。不过后来有个合伙人退出,剩下的两个人重新组建了九州云箭。

九州目前公司规模不大,其特色是核心动力团队全是来自北京11所的,准确来说全是重组前的5室的。前面说过5室是做上面级氢氧发动机的,YF75,YF75D,都是10吨级的发动机。九州云箭在五室每个专业组,都挖了一位工程副组长级别的人,年龄都在35-40之间,很整齐的一个队伍。由于原来在所里就是一个室的同事,配合起来还是比较舒服的,这个团队虽然目前人数规模和资金没有第一梯队的强,但是本猫认为他们是民营企业里面液体动力第二强的。传闻星际荣耀曾经想把九州云箭这个团队给兼并了,不过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九州云箭目前主打产品是一款10吨左右的液氧甲烷燃气发生器循环发动机,7月份发布了燃气发生器长程点火的新闻。

蓝箭,星际,九州,这三家都是先点燃气发生器哈哈。因为啥呢?因为燃气发生器生产容易啊,不用搞麻烦的再生冷却夹套,加工点零件一焊接,就可以点火了,很快能拿出点火来给投资人看,从发生器入手是最简单的。至于推力室吗,目前只有蓝箭点了。

六合众擎原来的目标是只做动力系统。九州云箭则升级为小型运载火箭也要搞了。正好来自原来1部后来去了01的沈总加入了他们。不过用一款10吨左右的发动机,组装出来的火箭,运载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而且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到处都是搞小火箭的,这东西最后就是竞争的红海,想盈利是比较难的。因此本猫判断这个10吨的发动机,更多的目标在于向投资界证实自己的实力,或者卖给别人作为上面级动力使用。

九州云箭目前的主要难题还是人手不足。两位创始人,季是负责涡轮泵的,周是负责推力室的。这两个难度最大的核心专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但是季和周又要分配大量精力于公司管理,融资等事情上,产品研发上难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新加入的人手经验又不足以挑起大梁。其他专业也有这种情况,阀门和总装专业,向来以零件数量多,事情繁琐细碎出名,仅仅靠一两个人是很吃力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发动机不会因为推力吨位小了就可以省去很多部组件和工作量。

【全文结束】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体会,小葱对“猫眼里看航天”以上文字对除了蓝箭之外企业的评价简要总结如下:

1. 驭龙航天

没基础、没人才、没动静(2016年以后)

2. 翎客航天

火箭少年傻X,核心技术团队已出走

3. 星途探索

01分裂出来的,小猴子拉稀,不成形

4. 零壹空间

民营火箭圈的人才培训基地,而且人才已经散光了

5. 神州五行

科技树点错了,已经走火入魔

6. 九州云箭

基础差,人才缺,发展慢,不足与谋

总之就是一句话: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诚然,“猫眼”君文章的信息量非常丰富的,笔者不仅对于行业非常了解,其专业素养也很高。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屁股是决定脑袋的唯一真理,文章中对于蓝箭大加吹捧,对于其明显的不足视而不见,且“刻意”回避了星际荣耀这一其最有力竞争对手没有说(作者连张小平在去蓝箭之前先去星际荣耀参加了年会都知道,没理由不了解星际荣耀),这就有点蓝箭了。

小葱虽然没有@小声比比 捅马蜂窝的水平,却有一副螳臂担道义的爱好,综合业内一些专家的信息,清谈10块钱。


一是如何正确评价朱一的首射“失利”?

这是一次“失败”,而“失利”是指失去有利的先机。建议蓝箭这样致力于“秒杀”中国航天(百度可查相关报道)的企业,不要用中国航天词典里的词。据有关专家提供的信息,朱一的一级、二级火箭买自航科四院,三级买的是科工的,火箭是基于成熟技术的系统集成,在这样条件下的三级失控,不能理解为张昌武CEO所说的“最终结果不完美”,“体现出了相当的水平”。就好比乘客打车去某地,下车之后小腿一软就一头崴粪坑里了,这不能说是因为“出租车启动良好,行驶正常,开关门顺利完成”,就说“最终结果不完美”,“体现出了相当的水平”。

从与发射过程不直接相关的因素上来说,蓝箭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譬如发射场/基地的协调,大家都知道这方面从来都是灰色地带,费用高低、档期前后,全看协调上的技术。这方面我想蓝箭公司张昌武先生的父亲王老爷子应该是起到了不世之功,这也是成绩。还比如固体发动机的采买,在体制内企业的三令五申的禁令下,蓝箭依然买到了体制内企业的固体发动机,且找到了航科四院在西安的厂房进行总装,事情隐秘程度之高,操作难度之大,都是体制外企业很难做到的,这更是成绩。

东瀛骑兵护卫下的朱雀一号总装车间

燃鹅,民营火箭企业走固发路线是完全没有前途的,这一点“猫眼”君也在文中委婉承认,自己研制做不出来,外部采购价格高昂且受限,即便集成出来之后,成本比体制内的同类型火箭(如快舟1a)等还高,哪个客户会接受?

上图就是以兔子上树般的科学精神造就的,世界航天史上唯一的一发一二级采用同一款发动机的运载火箭——朱雀一号。罔顾大长细比对纵向稳定性的影响,看得出是着急给投资商看烟火表演,更可以看出发动机既不是自己造的,买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二是如何客观评价蓝箭公司?

客观来讲,正如“猫眼”君文中所说,蓝箭的技术团队在业内还是不错的。用系统集成固发造火箭来融资(一年一发),输血自己液氧甲烷火箭团队,这一战略也是正确的。固发没前途,这一点想必蓝箭也是清楚的。正好比给孩子报过英语班的家长们都知道,每隔一段时间,赶个什么五一、十一、新年啥的,班上总要组织孩子们搞个演出,学渣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台上居然用英语演讲/唱歌/胸口碎大石(这个没有),当时就愉快的续费了。民营火箭企业融资也是这样,拉几车投资人在发射场你是疯儿喝着沙,一声巨响把投资人震得跟筛糠似的,接下来就是该续费了。这一个传统玩法,几家民营火箭公司都在笃行,据说还有比较过分的,借别人发动机来点火、融资,钱到位之后再付发动机钱的。

小葱不喜欢的是蓝箭的宣传策略。先说“猫眼”君这篇文章,把除了蓝箭的每家都骂了,与之对比的是,在朱一失败后,零壹和翎客等友商发来信息,为蓝箭打Call,真心假意先不论,至少对方有个君子之争的态度。再说朱一失败之后蓝箭发的信息,如下:

标题打出悲情牌,“今天,值得被中国航天纪念的日子”。中国航天确实要纪念这个日子,这个日子基本上相当于“客户又要下订单了”,四院估计要打出横幅来说,“欢迎再来”。接着数来宝似的列举了一堆的开拓者,意指自己是“站在巨人肩上”里的“巨人”,脑子瓦特了。发射失败之后几天,张昌武CEO对外界说,“朱雀一号火箭最高飞行速度距第一宇宙速度只差一秒”,有媒体朋友问小葱这句话咋理解,我说这就相当于广告上说“从天安门到本项目车程只需要10分钟”,你要是真相信了呢,那接下来就是“河北移动欢迎你”了。

如果说要正向的宣传,其实也有办法,应该这么说:

热烈祝贺东风朱雀一号

中程战略导弹

发射圆满成功!


三是如何看待民营火箭公司的未来?

根据Euroconsult的分析报告,尽管整个航天(包括发射、卫星制造和应用服务)的年产值约为2300亿美元,但其中发射服务的总量不超过70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聚焦在国内,现在每年的发射总量在30余次,其中在国内民营火箭公司目标范围内的任务大概有1-2次,发射费用每次在400万美元上下,这一市场现在连快舟自己都吃不饱,还能容得下更多的企业吗?蓝箭们再努力点儿,把这个市场全拿下来,也就是每年800万美元的空间,有这么多亿的投资,干点儿什么不比干这个更好?当然你可以说等我国民营卫星公司起来就好了,但实际情况是,这帮民营卫星公司做颗“首发星”用来融资还可以,真在三五年内能投建星座的屈指可数(满天飞的“XX一号”请参见小葱上一篇文章)。

上面是说的市场空间小。那我有成本优势,我参与国际竞争行不行呢?当然行。还拿快舟举例子,这么多年了,成功卖给过国外用户1发吗?那我造的火箭可以快速安排、快速发射呢,是不是很有优势?是,但也不是。发射是受到基地的限制的,澡堂子啥时候来水还不知道呢,你就敢让客户先脱了进池子里等着?据说蓝箭也考虑过在海外建设发射场的可行性,以摆脱基地的限制。这确实是个好事情,但这涉及到技术可靠性、地区安全、国家间关系等复杂因素,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已经不是张昌武先生的父亲王老爷子能够Handle的了。

市场空间小、国外拓展难、技术不先进、成本没优势、发射不灵活,再加上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大环境经济上行的今天,融资异常困难,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再加之体制内企业对重要部组件的封锁,我国民营火箭公司的发展可谓乌龟掉在墨水瓶里,壳蓝壳蓝(可难)的。


四是民营火箭公司的发展对体制内企业有什么影响?

民营企业对体制内员工求贤若渴,待遇开得也很高,再加上“张小平事件”所引起的上上下下对航天人才的关注,体制内的航天人才,原来只有在离职的时候单位才知道有这个人存在,变成了现在离职的时候成了单位刚刚发现的“一生所爱”,这种提高,是民营公司发展所带来的正向作用。

对于体制内的单位来讲,由于担心未来竞争的存在,因此普遍处于一种保守的态度,为人才流动设置障碍,同时更重要的是禁止部组件向体制外单位销售,小葱认为这样的思路是太过保守的。小葱建议就应该放开人才流动的限制,只要决定去商业航天企业的航天人才,户口别限制人家,离职要赔偿的培训费可以缓交,已分配的房子就让人家住着别急着收回。在重要部组件的销售上对商业航天企业敞开供应,价格卖贵点儿,两倍三倍都行。

这样去做的话,一方面离职的航天人才的待遇得到了整体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体制内航天企业的效益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相应带动体制内人才待遇的提高,大家都明白,这钱其实归根结底是赚得投资人的。这帮投资人在借款不还的P2P平台、不给退押金的小蓝/ofo单车、学费高昂的教育机构、看个小病倾家荡产的民营医院上赚的钱,我们终于有机会能扎回来了。

一句话,可能只有70后才能看得懂。

谁特么让你压死我的小青蛙!

最后附上刚刚传来的最新的火箭发射视频:

这发火箭是由中本葱研制的“热酒一号”运载火箭,该火箭由丁烷氧气发动机驱动,采用二级火箭设计。从发射视频上可以看出,点火正常,一级二级分离成功,上面级整流罩成功打开。由于考虑到小葱生命安全的因素,由乙醇驱动的二级火箭(红星牌)没有点火成功。本次发射“最终结果不完美”,但是“体现出了相当的水平”。

【来源:北斗办】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调查 | To B齐步走:BAT地图生意供给侧改革终局



精读

商业冷怼航天

多规合一遭遇2018

高精地图公司DeepMap再获6000万美元融资,估值跻身独角兽

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奇葩”承诺

日本版GPS误差仅几厘米,全自动驾驶加速在日本落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