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业航天的大众化困境

胡月童 泰伯网 2021-04-27

泰伯网 胡月童 报道

Tryul 责编


苇,除了指某种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本植物,还是娱乐明星鹿晗专属粉丝们的代号。眼里只有偶像一举一动的“芦苇”们,近日将视线投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一次发射任务。

12月7日中午,一枚长二丁火箭携带12颗卫星成功发射,主任务是两颗沙特卫星,余下的是来自国内数家民营企业的微小卫星。

这是时隔六年长征系列火箭再次向国外客户提供整箭商业发射服务,但这不是“芦苇”们关心的重点,火箭上一颗由鹿晗定制并携带近200万条愿望的的RE:X立方星才是“芦苇”们眼中的主角。


大众化引来的炒作质疑

RE:X星是民营卫星公司九天微星与鹿晗工作室合作的一颗卫星,也是九天微星“瓢虫系列”卫星中的瓢虫七号。

据了解,RE:X星除了搭载粉丝的200万条愿望,还可接入十几所中小学的地面测控站,用于航天STEAM教育。此外,鹿晗工作室承诺捐赠的RE:X号航天科普大篷车正在制作中,将用于贫困地区青少年航天知识普及。

这颗被定义为公益性质的卫星,因鹿晗得到广泛关注。在微博上,鹿晗有5928万粉丝,鹿晗公布RE:X计划的微博获得33万多次转发,#和鹿晗一起发射愿望#话题总阅读量超过6亿。

对“芦苇”们来说,在偶像和粉丝的互动中,首次由偶像“送”出的卫星意义非凡。这颗卫星引导“芦苇”和其他普通人对航天和公益的关注。近日,RE:X计划获评微博2018年十大公益项目。

据了解,不少业内人士并不认可RE:X的价值,项目被贴上“噱头”、“炒作”的标签。争议更大的,还有2017年5月公布的共享单车公司ofo与九天微星合作开展的“X计划”。双方计划发射一颗具备太空遨游、星空闪烁等娱乐功能和物联网试验功能的娱乐卫星。对彼时的ofo来说,一颗卫星的制造和发射费用不在话下,但卫星用途、商业目标等并不被看好。

和娱乐明星扯上关系,并非中国航天通常的曝光方式。始于1956年的中国航天事业,在60余年的国家战略级发展中,已和整个国家牢牢绑定。近三年,随着民营资本进入航天领域,商业化活动剧增,但中国航天长久建立的严肃光辉形象并没有被打破。

在这种背景下,商业航天很难“在商言商”。鹿晗所代表的娱乐文化与中国航天文化格格不入,跨界合作很难留下好的初印象,民营企业新的运营和宣传方式也没有获得广泛认同。

这一系列跨界合作是否是炒作和噱头难有论断,在跨界流量加持下,中国航天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大众认知逐步加深。由人民日报主持的#一箭12星#话题阅读量为5644万次,不足#鹿晗送给粉丝卫星发射升空#2.1亿阅读量的三分之一。


新商业航天的大众化使命

2014年末,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要求,“完善民用遥感卫星数据政策,加强政府采购服务,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

政策开放后,多家民营航天企业出现,中国新商业航天时代到来。在如何更好发展商业航天问题上,大众化是一种趋势。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秘书长吴晓梅曾提到,应用大众化是商业航天活动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但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这个大众化应用主要依靠的是卫星应用。蓝箭航天创始人兼CEO张昌武表示,火箭作为卫星的运载工具,并不是要航天走向大众化的载体,卫星应用端的发展前景才能带动商业航天的大众化,同时未来也需要商业火箭提供更多的发射机会,才能解决商业卫星下一步应用的症结问题。

大众化应用的前提应该是大众认知。九天微星创始人兼CEO谢涛认为,一个产业如果不跟大众结合起来,不能够渗透到大众的日常中去,这个产业肯定做不大,新商业航天与国有体制最大的区别就是商业航天要走向大众消费领域。

此前,在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三个应用方向上,只有导航应用形成了较为广泛的面向个人的应用,而遥感则是以政企应用为主。零重空间总经理张北告诉泰伯网,大众化应用一定是新商业航天的方向,一直以来的卫星应用大部分都是to B的,卫星to C应用是痛点,大众化应用的未来一定是面向个人的,要让越来越多的人认知、接触和使用。


被限制的想象力

中国航天长期远离大众,已经严重限制了企业和民众的想象力。撇开传统通、导、遥的应用场景,很难想到大众化的、靠谱的、差异化的应用场景,这也是目前新商业航天面临的重要难题。

日本在卫星创新应用方面又有奇思妙想。近日,日本宇宙风险企业“ALE”开发的人造流星雨卫星研制成功。ALE公司计划在2019年实施第一场人造流星雨,发射300到400颗流星到距离澳洲500公里左右的上空。中国也有一家公司参与竞争。

而在中国,民营企业大多仍在跑通技术的环节,而暂时忽略卫星应用、创意、运营等问题,空有卫星星座计划而没有明确的应用场景。

和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两大集团相比,目前民营企业在技术可靠性和先进性方面并不占优势。艾瑞咨询的一份报告指出,现阶段中国民营火箭公司与国家队主要比拼的是运营能力。对卫星、测控等其他企业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以娱乐推动大众认知和大众应用的模式,目前可能难以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中国航天拒绝炒作,但也不该给航天大众化带上枷锁。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穹顶之下:警用无人机“嗅”到政策曙光



精读

自然资源部地信管理司巡视员马赟:机构改革带来产业机会

潮落!自动驾驶搁浅在2018滩头

商业航天没看上去那么美

三调有时尽,转型需趁早 | 调查

航天淘金副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